刘新生 陈鹏哲 许立成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地域文化的传承推广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州学院图书馆依据自身优势,有效整合现有馆藏文献,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积极推进地方文献建设和地域文化的传承推广,开展了建立德州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举办德州地方文献书展、打造特色城市品牌等多种阅读推广活动,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德州学院图书馆还需立足德州地域文化实际,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全民立体阅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德州地方文化产业高地;培育高素质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专业人才等途径,开创德州地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德州地域文化;阅读推广;实践;探索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细胞,是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地域文化建设问题,不仅已成为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更成为全国各类图书馆着力建设和推广的重要课题。例如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创新打造的地域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美丽洲”故事会活动,[1]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奉天烽火·盛京记忆”“满清文化”“东方鲁尔”等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2] 均立足地域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开辟了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的新路径。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德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黄河文明与运河文明、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交汇、碰撞、融合生成的优良文化因子赋予了德州人淳朴、诚实、慷慨、仗义的文化品格和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伟大精神。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运河申遗成功,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加速发展,德州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德州学院图书馆作为德州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德州学院图书馆在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中的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该区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文明成果的集中表现,作为不断生成的动态文化,它是某一地域范围内所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综合体,包含有自然地域特征、乡土民情、风俗习惯、文学典籍、历史文物等。图书馆理应根据推广需要注重开发具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内容,牢牢把握地域文化具有的稳定性、特色性、传承性特点,精准施策,彰显地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意义。
(一)组建德州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德州学院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为此会同德州市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德州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并将这一重要的市级学术研究机构挂牌德州学院图书馆旗下,旨在充分利用学院的人才优势,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德州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真正反映德州地域特色的文献总库。该中心目前已入藏文献432种1345册,主要类型包括地方志、地方史、地方论著、地方年鉴、地方丛书和地方报刊,其中不乏《(民国)德县志》《万历德县志》《嘉靖德县志》《德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等珍贵古籍。[3]自中心成立之日始,便将“地域文化”列为重点研究和扶持对象并纳入学院科研工作的总体规划。经过数年的努力,编纂了多部反映德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佳作。同时,还主动承担了若干地域文化省级课题的研究,撰写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不胜数。可以说,在挖掘整理、传承推广德州地域文化方面,德州学院图书馆和其治下的文献研究中心功不可没。
(二)举办德州地方文献系列书展
德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德州学院图书馆不仅肩负着服务学院教学科研的重任,更肩负着挖掘保存地方文献资源、传承推广地域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为繁荣和推广地域文化,图书馆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系列书展,展出本土优秀文献作品600余册,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多方面彰显了德州地域文化的特征。此次书展呈现出两大亮点:一是展出国学大师多部经典作品。本次书展首次展出了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的多部著作。祖籍德州的任继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生前曾向家乡捐赠书刊七千余册,价值达100多万,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学术价值。此次书展展出了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等多部经典作品,展现了“一代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难以超越的哲学智慧,展示了德州籍名人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二是地方专家的精品佳作琳瑯满目。例如历史系著名教授梁国楹撰写的《德州运河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一书,该书对德州运河文化、董颜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做了详尽阐述,不失为研究德州地域文化的一部力作。这些地方专家的精品佳作,为了解和研究德州地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城市品牌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创意的地域文化推广活动,要探寻出鲜明而独特的地域推广文化品牌,地域文化元素是打造文化推广品牌的基础。为此,就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梳理,打造德州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德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儒学大统、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交相辉映、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相融共生、具有人文“厚重淳朴、崇德尚义”的深厚文化底蕴,依此构建历史文化品牌;德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生于德州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很多,包括汉代大儒董仲舒和现代国学大师任继愈等,打好历史名人牌,凝聚人心,扩大影响,提高群众人文素养;德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德州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大运河、苏禄王墓、禹城禹王亭、夏津点将台、平原千佛塔等名胜古迹。禹王治水疏浚九河,德州境内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五条。另外还有众多保存完好的代表红色文化的革命历史遗址。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把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与当地自然风光游、绿色生态游、民俗文化游等有机结合,寓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和休闲旅游于一体,为广大学生、市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游憩和了解德州文化的空间,借助旅游推动地域文化的普及。
(四)设立德州籍诗人桑恒昌文学馆
为加强地域优秀文化的收藏、保护、研究、利用和推广,发挥文化名人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德州学院图书馆设立了“桑恒昌文学馆”。
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中国“怀亲诗”奠基人的桑恒昌先生祖籍德州,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半个多世纪以来,桑老笔耕不辍,出版诗集17部,诗作多首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表,以辉煌的文学成就,坚定的艺术主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经过德州学院与桑老的多次接洽、商谈,2017年桑恒昌先生将收藏的书刊、剪报、书籍、字画等15000余件无偿捐赠给德州学院,在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支持文学学科发展和家乡的文化建设。这些展品生动、立体地展示了桑恒昌先生丰富的人生历程、杰出的文学成就和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桑恒昌文学馆位于德州学院图书馆内,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一个集收藏、展览、学术交流、革命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载体与平台。该馆是德州首次以个人名义设立的文学馆,标志着德州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人文环境的城市有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人名片。桑恒昌文学馆的建立为弘扬优秀文化、培养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德州学院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总结
(一)学院图书馆地域文化推广的优势
地域文化多种多样的推广实践活动,体现出地方高校在地域文化推广中无与伦比的优势。德州地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众多,地方特色馆藏资源得天独厚;德州学院图书馆在德州地域文化的挖掘保存和整合利用上,创造出大量关于地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研究成果,为地域文化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德州地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和支撑;德州学院图书馆通过发挥公益性义务性文化惠民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宽阔无偿的阅读平台,使广大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二)学院图书馆地域文化推广的效果
通过长期的实践,德州学院图书馆地域文化的普及推廣工作效果明显: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文献资源的挖掘、搜集、整理、推广,不仅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的形成, 还完善和丰富了馆藏资源,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多种“接地气”推广活动,调动了广大民众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引导形成了德州地域文化品牌,推动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改善投资环境,助推了德州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地域文化的阅读推广为契机构建书香校园,从而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三)学院图书馆地域文化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上,尽管德州学院图书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费短缺。经费不足导致无法及时购买完善馆藏的地方文献,一些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宣传、实施等方面受到限制,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二是阅读推广形式单一,多是采用传统的展览展示、读书会、知识竞赛等纸质文献推广形式,文献数字化的程度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不完善,许多工作缺少系统性和协调机制。三是阅读推广的人才不足。目前图书馆在人才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基础性人才较为充足,专业性人才明显缺乏,尤其是在地域文化推广方面, 由于缺少系统培训,人才短缺的情况更明显。
三、立足德州地域文化实际,开创德州地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新局面
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在一篇序文中曾感慨:“几乎各种能够被聪明人想得出来的阅读推广活动,都被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做过不止一遍。”[4]为了更好地普及与推广地域文化,发挥服务体系助推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功能,还应不断开拓创新。
(一)消除传统纸质阅读的刻板印象,开展全方位的全民立体阅读
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保存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文献往往被看作阳春白雪,相关图书长期“珍藏”于书库之中,存在着数字化程度差、利用率低、社会大众难以阅读和理解等障碍和问题,这样一来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解读和推广。图书馆应当根据推广的需要,系统地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采用科学的、适用的, 可行的阅读推广方法。可以采用讲座、举办有作家、专家等文化名人参与的故事会、朗诵会、地方文献书展、图片展等传统方式普及推广;更要加强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建设、结合新媒体平台发布网络书评、运用图书馆网站宣传和介绍地域文化的推广等创新方式,充分利用电子文献资源和其他新技术、新手段,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二)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德州地方文化产业高地
当前,结构不合理是德州文化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就是文化产业技术含量偏低。在全市文化产业中,科技含量较低的工业文化企业和批零贸易文化产业占比分别是43%和32%,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文化产业占比仅为25%。低技术含量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文化科技、创意设计等成长性的高端文化产业较少。这一文化产业结构与目前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山东省“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区位优势很不相称。要改变这一现状,德州学院图书馆应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人才、科技方面的优势,深入参与地方文化产业建设,真正打造地方文化产业高地,扩大德州优秀地域文化的影响。德州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图书馆应当借助德州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与地方合作,与企业合作,整合这些文化资源,打造综合性文化旅游产品体,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三)培育高素质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专业人才
阅读推广人是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的阅读推广人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熟悉国学经典、精通本地文化习俗,并拥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热心阅读推广工作的文化人,他们是阅读推广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德州学院图书馆应当常设阅读推广部,将地域文化推广工作常规化,并以本馆馆员为主体,有计划、持续地建立阅读推广人培养机制,培育专业的阅读推广人才。同时,也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优秀的阅读推广人,利用阅读推广人渊博的知识、较高知名度,去影响和引导读者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经过多方勠力合作,打造一支以图书馆馆员为主体、由地方史专家学者、教师、大学生、社会志愿者构成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人队伍。
【参考文献】
[1] 罗素洁.地域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塑造的创新实践——以“美丽洲”故事会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1):15-18.
[2] 王宇,刘偲偲.地域文化视角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05):94-100.
[3] 魏训田,张宝泉.德州地域文献资料题要.中华书局,2013:21-22.
[4] 徐雁.一个书香盈邑的现代化都市人文愿景[M]//赵俊玲,郭腊梅,杨绍志.阅读推广:理念、方法、案例:序2.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1-2.
【作者简介】
刘新生(1963.09—)男,汉族,山东济阳人,德本科学历,州学院职业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陈鹏哲(1966.07—)男,汉族,山东武城人,本科学历,德州学院职业教育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许立成(1964.02—)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学历,德州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