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博,宋 璐,罗 薇
(中日友好医院 体检中心,北京 100029)
心电图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等特点,对临床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现将我院体检中心参检人群检出异常心电图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来我院的8500 名健康体检者,排除3d 内使用心血管药物、电解质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男5230 例、女3270 例;年龄30~86 岁(平均45.12±11.9 岁)。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我们将<60 岁设为中青年组,共3980 例;≥60岁设为老年组,共4520 例。
每例受检者常规内科检查,询问既往病史。心电图检查使用日本光电心电图机(型号ECG-9130P)描记同步体表12 导联心电图,检测结果由心电图医师进行分析。心电图诊断标准依照《黄宛临床心电图学》[2]。血压测量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清晨空腹抽取受检者静脉血进行血脂、血糖检测等,血脂、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
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8500 名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2200 名,总检出率25.88%。各类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见表1。中青年组随年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ST-T 改变和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均P<0.05)。
异常心电图与临床异常指标分析: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青年组。
本研究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其他研究报道相一致[5]。考虑与老年人心脏长时间劳累、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肌萎缩、心脏瓣膜钙化,慢性代谢性疾病病变累及浸润心脏,导致心机组织及传导组织退行性变及纤维样变等因素有关[6]。
表1 示,2 组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 改变、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等。研究中可见异常心电图中ST-T 改变发生率最高,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 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根据病因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心源性因素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以冠心病多见,多与血脂代谢异常,脂质沉积、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非心源性因素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等,要判断病因,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其他方面资料和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其次,心律失常、房早、室早偶发均可发生于正常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表1 心电图异常情况 n(%)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异常心电图中发生率偏高。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正常人、身强体壮者及运动员,无需治疗。心率过慢伴有临床症状或有心脏基础病变时,需针对病因治疗。窦性心律不齐多为良性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较多,如甲亢、情绪紧张、心脏本身疾患、贫血及服用某种药物等,一旦发现窦性心动过速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本研究老年组传导阻滞216 例,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束支传导阻滞中最多见的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年轻人无临床症状,单纯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不良预后;老年人往往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预后与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有关。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也可见于正常人,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慢阻肺、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亦可有此类改变,遇到这类心电图,可结合临床考虑其诊断意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最多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预后与基础心脏病有关,对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建议仔细检查和追踪;单纯左前分支阻滞,若无临床症状,多认为是良性室内阻滞,不影响预后。Ⅰ°房室传导阻滞和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多由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风湿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下壁心肌梗死等引起,鉴于以上因素,应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指导,作相关项目检查,配合治疗,定期复查。
老年组体检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因此,血压、血脂、血糖的测量值升高,均提醒人们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引起足够重视。干预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及早干预,可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