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烨 郭晓伟
2020年3月4日至7日,美国西部合唱指挥协会WACDA(Western American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举办的西部分区合唱指挥小年会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召开,该活动至今年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52年,云集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学者和专家。此次会议邀请了安德烈·托马斯 、埃里克·惠克特 、斯蒂芬·齐尔克等当下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由7支邀请合唱团、3支荣誉合唱团、18支展演合唱团和杨百翰爱乐管弦乐团呈现了10场高水平的音乐盛宴;此外,还有16场学术讲座、数十个工作坊学习板块以及作曲家座谈等高规格学术活动,对合唱指挥的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会议活动高密度持续近三天半,可谓是群贤毕集、群英荟萃,笔者通过参会受益匪浅,特将此次会议的信息与感受和大家分享。
美国合唱指挥协会ACDA(全称American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当时在两年一度的美国音乐教师协会(Music Teachers National Association)的会议上,来自美国各地的35名合唱指挥家相聚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成立了美国合唱指挥协会(ACDA),并明确了该协会的十个初衷和目标 。随着数十年的发展和推广,现已成为世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合唱指挥交流平台和展示舞台,其成员大都来自世界多地的各类合唱团的指挥家或教师。协会不仅每年举办国际会议,而且还组织出版了《合唱杂志》(CHORAL JOURNAL)、《合唱教学》(CHORTEACH)、《国际合唱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ORAL SINGING)学术刊物以及系列著作,为合唱指挥专业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演出信息、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
今年,美国合唱指挥国际会议以区域为单位,分散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中部和北部中部)、纽约州罗切斯特(东部地区)、阿肯色州小石城(西南地区)、犹他州盐湖城(西部地区)、华盛顿州斯波坎(西北地区)和阿拉巴马州莫比尔(南部地区)六个分会场。其中,美国西部合唱地区盐湖城分会场包括了来自德国和美国本地的加州、夏威夷岛等八个州的指挥家、作曲家及合唱团,此外,还有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等国的协会会员。会议活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形式多样,主要分为前沿艺术活动与音乐会表演两大部分,具体活动安排可参看表1。
此次会议的研讨会以前沿艺术活动(Advancing the Art Sessions)方式展开,包含了学术讲座、合唱技能训练、圆桌会议、读谱会、作曲家座谈五个板块,采取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形式同步进行。参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强项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参与学习和讨论,会议的最后一天还安排了一场关于音乐、其他艺术及相关主题的交流会,以此增加参会者之间的互动机会,为解决合唱指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和办法。
图1
学术讲座的16个议题具有前瞻性,充分体现了合唱指挥领域的国际化研究视角和前沿科学探索路线,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合唱技术方面的探讨,议题主要有《大脑参与排练》《体育专业对合唱的提示与技巧》《Takadimi节奏训练的合唱教学展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我们是否忽略了事实?对演唱者声乐技巧的一些看法》《针对Z一代学生的教学方式》《音准的完善:合唱的理论与实践》《采取A.P.A.R.T方法介绍新音乐》《歌词:解析文本表达与音乐创作的关系》;第二,合唱修养方面的介绍,议题主要有《澳大利亚的合唱曲目》《合唱教学中的文化响应教学法》《加利福尼亚四首弥撒的对比》《作词者对合唱作品的诠释指南》《初、高中合唱团中的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三,合唱前沿探索方面的研究,议题主要有《“未来是女性的”:探讨女性在合唱团中的作用》《佛教指挥对合唱指挥的启示》;第四,合唱团管理与组织方面的交流,议题为《男性合唱团的招募、维持和发展项目》。
合唱技能训练(Choir Workout Session)板块主要是面向在初中和高中任教的合唱指挥教师,这与犹他州以中学合唱团为特色有关,为参会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排练手段与训练技能,如发声方法、节奏训练、选择曲目等,为提高自己团队的合唱水平起到直接帮助。会议组办方邀请了两支盐湖城本土的中学合唱团“迪克逊中学(Dixon Middle School)合唱团”与“穆雷高中(Murray High School)合唱团”,以及学校音乐负责人耶利米·泰耶利那(Jeremiah Tijerina)和艾伦·斯科特(Alan Scott)进行现场交流与技能展示,同时,两位美国合唱指挥领域专家兰迪·佩格尔(Randy Pagel)与尼科尔·安德鲁(Nicolle Andrew)参与现场指导。一方面参会人员能够有机会观看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如何进行现场排练;另一方面参会人员能够作为合唱团成员直接参与实践。通过两天的密集排练与学习,在最后一天的训练课堂中进行现场展示。
圆桌会议(Round Table)以当下合唱领域的核心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共同探讨的方式启发大家对问题的重视与反思。此次会议一共设立了7个议题,主要围绕爵士、童声合唱、社区活动、高校发展、中学合唱、师生关系、曲目选择七个方面展開讨论。
1.爵士合唱的比赛活动与预热活动,爵士乐和流行乐:是一组有效的搭配吗?
2.讨论在参与排练、合唱教学与扩大视野中,适合童声合唱的演唱曲目。
3.讨论在社区中进行招聘、推广、广告、创意节目与合作的项目。
4.在校园里服务我们的学生,支持我们的音乐专业。讨论如何改善我们的教学、招聘、财政支持和校园音乐生活。
5.“我热爱我的工作,但它要了我的命”——在拥有充实的个人生活的同时,如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取得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6.“永久”的师生关系。
7.在排练中如何建立健康的合唱基调,并寻找适合我们合唱团的演唱曲目。
读谱会(Reading Session)让参会人员能够在短期内接触大量合唱作品,并让部分合唱新作得到推广。在现场,作曲家通过赠送乐谱得到参会人员的认可,让大家对作曲家有进一步了解之后再选择向其购买或委约作品,对于创作与表演的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板块一共分为“通俗(Accessible SATB)、前沿(Advanced SATB)、童声(Children/Youth)、爵士(Jazz)、中学(JH/MS)、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女声(SSAA)、男声(TTBB)、礼拜(Worship)”八个类别进行读谱实践,包含了164首合唱作品。在会议报道时每位参会人员可以选择两个类别,并获得不同组别的乐谱教材、读谱时间和地点。整个读谱活动展现出会议的专业水准,每场读谱会都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伴奏在现场进行指导,既考验了参会人员的音乐素养和协作精神,也使每位参会人员乐享于这个挑战活动之中。
作曲家座谈会(Chat with a Composer)提供了参会者与多名作曲家面对面深入交谈的机会,表演与作品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会议中推广了许多合唱新作,需要从创作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作品,这将让二度创作变得更有内涵和意义,从而推动合唱事业的快速发展。参与座谈的作曲家大部分来自美国,他们擅长写作合唱作品,也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取得了合唱领域备受肯定的各类奖项。组办方在该板块中让一部分作曲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合唱作品,改变了以往“强迫性的听和谈”的方式,能够起到与指挥家的协同效应,从创作到排练,再从排练到表演。参会的作曲家大多来自美国本土,他们都谈到自己的创作以及对于新作品的诠释,从某种程度而言,代表了世界合唱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
会议最后一天的交流会(S.M.A.R.T Talk)主题是“音乐与大脑”,讨论了如何在学习音乐中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在场每位参与人员群策群力为持续性学习活动与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五个学习板块均由业内专业人士主持活动,除了专题学术讲座之外,基本上都有多位专家同时参与,这使每一种抽象思辨的探讨都生动化,也使每一次实践活动提升了理论高度。
会议期间,每天平均有三场高水平的合唱音乐会,主办方在精选参演团队、作曲家、指挥家、合唱作品等方面用心良苦,完整呈现出一个风格多样的合唱艺术世界。音乐会分别在盐湖城大礼拜堂(Salt Lake Tabernacle)、第一长老会教堂(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玛德琳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Madeleine)和小剧场(Little Theater)举行,共演唱了176首合唱作品和13部合唱组曲。杨百翰大学的四支演出团队作为特别活动放在会议第一天的晚上,由杨百翰大学歌手合唱队(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ingers)、杨百翰大学合唱团(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Concert Choir)、杨百翰大学女子合唱团(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Womens Chorus)和杨百翰大学爱乐乐团(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hilharmonic Orchestra)共同演绎了主题为“圣诞庆典”的音乐会。此外,犹他州本地9支合唱团,加州7支合唱团,亚利桑那州2支合唱团,夏威夷岛1支合唱团,纽约1支合唱团,德国1支合唱团以及3支西部荣誉合唱团联袂演出,奉献了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合唱盛宴。
笔者将此次音樂会的所有曲目做了统计,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做宏观上的审视。其一,从区域空间维度观察,半数以上的作品来自美洲,其中包括了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包括了英国、爱沙尼亚、德国、法国、拉脱维亚、匈牙利、西班牙、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和立陶宛;其他指的是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包含了印度尼西亚、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尼日利亚。由此可看出,世界合唱的前沿领域主要是还是集中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范围内。其二,从作曲家所处时代来看,二十世纪之后的作曲家占半数以上,这意味着美国合唱已经进入成熟且带有探索性的阶段,并在作曲理念和技法方面做出大量的创新与突破。其三,通过观察作品的大致风格,可分为三种曲目类别,虽然浪漫主义时期之前以及古老曲调改编的合唱作品占多数,但是合唱新作也至少占了三成,这为我国合唱表演或比赛提供了宝贵的音乐资源。对于表演而言,我国合唱团体在选曲方面通常会较为保守,这是因为演出新作品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该会议10场音乐会中的大量合唱新作将带来诸多启示,为促进我国合唱作品的创作和演唱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其四,从性别角度观察,有10位女性作曲家的作品值得关注,由此可呼应此次学术讲座中关于女性的议题。
图2
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观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美国合唱艺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会议中各类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现了美国成熟的合唱艺术生态,为此也触发了笔者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对音乐会整体表现力的再认识。笔者所指“整体表现力”意为整场音乐会带给观众在风格印象和情感体验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在国内举办的大部分合唱音乐会中,策划者更多考虑的是合唱表演风格方面的展示,从而侧重于引导观众欣赏不同风格的合唱单一作品,因此,往往会忽视音乐会的作品之间的相互呼应。该活动的10场音乐会不仅让我们完整的欣赏了各类风格多样的合唱音乐作品,而且还感受到基于作品关联性考量的策划意图所呈现的音乐会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带来的对比和统一。如河滨大学合唱团的表演为了加强作品之间的联系,特意加入符合音乐情绪的音乐剧片段进行串联;犹他州大学合唱团在音乐会整体性上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作品之间队形的衔接上;还有以剧情式为主线的音乐会曲目设计,其中格莱美奖获得者埃里克创作的合唱组曲《神秘的面纱》表现了诗人西尔维斯特里 对妻子的怀念,通过歌词与音乐的高度融合赋予了12首歌曲强烈的画面感,这种形式突破了原有的康塔塔、清唱剧等声乐套曲的传统形式,带给观众一种音乐会作品有机联系后的整体表现张力,成为了探索合唱体裁更多元的艺术表现力的典范之作。
其次,对合唱音乐作品表现的再探索。本次大会的合唱作品呈现出音乐文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音乐内容所表现的个人情感以及文化的渗透体现了西方音乐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尤其在作品情感内容的本真和作品形式表达的张力方面形成了亮点。在所有音乐会中,除了民谣、宗教、爵士等传统的形式内容表现外,此次表演作品还体现出对个人情感深度的挖掘。如上述埃里克·惠克特的合唱組曲《神秘的面纱》就是根据诗人真实个人经历而作;再如河滨大学合唱团委约创作的《挽歌》,是为指挥家失去双胞胎女儿而创作的,合唱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直接而真挚,加以合唱团员们完美的情景式表演,现场所有听众为之落泪,音乐的表现顿时化为一种直接的情感冲击,成为合唱作品表现力的一种范式;另如犹他州大学合唱团演唱的《curse upon iron》以其极具特色的现代作曲技法、民族性风格和声音的对比张力,冲击了观众的耳朵,体现了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术的完美结合。
最后,对合唱艺术生态共生效应的再思考。一是美国音乐教育体制下合唱艺术发展的前后衔接。本次活动的合唱音乐会的展示中,中学与大学是主力军,我们认为这是美国教育体制下必然的结果,小学阶段乐器的学习为代表音乐启蒙,中学阶段社交和艺术社团活动的重视和发展,大学时段的深刻和前沿探索,以及到社区合唱的呼应,这是一个非常渐进的发展过程,也是美国合唱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经线。二是多条产业链的形成对合唱艺术的影响。通过此次中学合唱团的精彩表演可以窥探美国合唱事业发展的现状,由此产生出大量作曲家的委约作品,每场音乐会节目单上都标记了每部作品的出版商,并且与会期间还有大量美国知名出版商在现场推广合唱新作,这种强烈的版权意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合唱艺术系列活动之间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国合唱事业发展迅速,合唱艺术的教育意义也被普遍共识,各类学校、社会合唱团的诞生以及高质量合唱活动的成功举办,可以说完成了合唱艺术发展的飞跃,业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合唱大国时代,然而,我国合唱艺术水平相较发达国家,整体差距还是十分明显。合唱艺术作为团队艺术和复杂的声乐艺术,不是单一的技术竞技,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问题,我国合唱发展过程中既有基础音乐教育薄弱、合唱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也存在对合唱艺术发展中缺乏整体性思考等问题。因此,早日厘清合唱艺术发展的经线和纬线,即处理好学校合唱教育的基础衔接和合唱艺术生态的共生共促下的创新,合唱艺术才会真正走向那耀眼的塔尖。
孙晓烨 博士、江南大学音乐系副教授、密苏里大学堪
萨斯分校访问学者
郭晓伟 合唱指挥硕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艺术教育中
心主任、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