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
一般对音乐、尤其是严肃音乐的本体研究认为:音乐具有“非概念、非语义”的抽象特点[1]。如果再含有哲学性的构思寓意,双重抽象叠加使作品内涵的晦涩程度可想而知。但音乐说到底不是语言文字。作为理性思考的集中体现,文字语言似乎永远有“不尽人意”的表达缺憾。尽管在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认知还是可以达到这样的共识:理性思考并不能完整地表达出人类的全部精神世界。语言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同样作为一种语言系统,音乐不同于文字语言的是,即便它的创作技法之严密复杂,大大超出了其他艺术门类,但它的创作灵感与审美方式却强烈地依靠人的生理直觉与情感思维——大部分未经过训练的音乐听众,都能分辨出音响效果的协和与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感性的领悟带有哲学意味的音乐作品,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美育引导问题。
斯克里亚宾作为俄罗斯著名的后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音乐作品构思深受“神秘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叔本华“唯意志论”等哲学因素的影响。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来看,正值俄罗斯的“白银时代”,大批的俄罗斯人文思想大师群星璀璨,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碰撞,恰恰为作曲家个人美学观的形成带来丰富的给养。
十九世纪末期科技发展呈现井喷态势,自然科学长足进步,导致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对世界的本源及未来等终极哲学问题需要更深刻的思辨与反思。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磁场等物理现象已被自然科学破解并利用——这无疑助推了当时人类的信心膨胀,激发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精英跨领域、跨学科去寻求意识与自然界之间曾被视作“高深莫测”的神秘现象之间的互动探索。
二十世纪交替之际,伴随“象征主义”文学与“印象派”美术的兴起,俄国丰厚的文化土壤呈现出思潮纷杂、激情四射的现代主义艺术创作活力。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为这种活力不断增添了新的动力,每一次科学上的新发现,并没有像我们定式思维认为的那样,会严重冲击着传统哲学与宗教的传播与探索,相反,科学史上的很多新发现,反而弥补了很多传统人文学科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至少在对人思维、视角的开拓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点化作用。艺术家们对声音与色彩间的关联与互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作出了积极探索,色彩音乐的创作应蕴而生。英国里明顿教授1895年发明了“色彩风琴”并首演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他独创了一种色彩音阶,并对应了十个半音,但不限于一个八度之内。同样是英国著名作曲家布里顿,1911年写了《色彩音乐——流动色彩的艺术》一书,1912年,作曲家写了《色彩交响曲》,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在四个乐章中采用不同的四种颜色作为主体:《紫色》《红色》《蓝色》《绿色》。这篇作品不仅含有色彩特征,同时包含有色彩的情感特征。
斯克里亚宾则是这一审美思潮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利用音乐创作在听觉与视觉之间联觉关系的建立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在后期的音乐创作中着重研究声音与光的互动对应规律。作为艺术人文领域的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对物理世界的本源性质抱有强烈的探索兴趣,并试图找出一条意识与自然科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秘密途径。最具代表性的十首奏鸣曲中,后五首几乎打破了传统西方调式思维,开无调性音乐之先河。
针对斯克里亚宾作品这一类内涵高度抽象的音乐作品,笔者认为,对其美学引导的理解方式中,有必要训练学生建立起视觉化、情节化的思维特征,作为辅助理解手段,对作品进行完整、更为深入的领悟。当然,不同于音乐美学界存在对音乐表现内容长达一个多世纪诸如“自律”、“他律”的本体之争。本文并不提倡音乐确定而统一的表达内容,但有如“几何学”中常用的那条“辅助线”,任何领域一旦发展至高度抽象的思维程度,总结出特有的“辅助线”理解手段,一定是对其发展有益的,这也是本文展开的基本论点。
文艺理论对“视听嗅味触”等感知功能之间的转换关联有“通感”之说,旨在解释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感觉器官之间的“联觉”效果。比如“望梅止渴”,视觉上的感知引起味觉的反应。“通感”“联觉”规律的发现与应用,大大丰富了不同感知功能对相同审美意象的表现手段,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常用表现手法。反其道而思,对成熟艺术作品的意象审美也完全可以利用不同感官通道之间的配合得以更深刻的理解而获得,从整体上对审美意象的情趣、内涵进行准确把握。
视觉型思维往往是人类对外部事物感官接触的第一通道,也是对外部事物最直接而感性的理解方式。音乐作为纯粹听觉的艺术,在对事物外部信息的描述能力上存在天然的缺欠,如果要使学生对听觉艺术有更完整的把握,在对视觉思维的构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针对哲学性较强、具有一定理解难度的音乐作品,视觉上的信息构建,往往可以快速而感性的拉近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快速打开学生对作品理解的一个渠道。
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是连接作曲家前后不同作品时期重要的作品之一。从作品风格来看,既保留有作曲家早期对肖邦等浪漫派曲风的模仿,又预示着作曲家正在努力向后期“摆脱调性”“神秘主义”风格的探索。斯克里亚宾独有的“神秘和弦”在该作品中首次使用,这也标志着作曲家在当时的创作技法探索中有了重要的个性突破。因此,第四奏鸣曲较为完整地体现出作曲家各阶段的音乐创作原始元素。在学生首次聆听音响材料后,可以建议学生对作品的视觉印象作一定想象描述,比如训练学生描述出该作品的颜色变化,颜色与音乐的对应构思在音乐美学史上屡见不鲜,德彪西的音乐也是从绘画的启示中得到了印象派音乐的创作灵感,用特有的创作技法勾勒出色彩斑斓的光影效果。虽然第四钢琴奏鸣曲还没有完整的体现出作曲家晚期的“整体艺术”创作构思,但对其进行视觉性的美学教育引导,已经暗自契合了作曲家后期整体艺术构思的精髓所在。
具体的引导方式可以借用“云”“海”“树”等呈现瞬间变化的视觉形态,在聆听音响材料时,选择极其安静的空间,以最舒适的坐姿,集体闭目聆听。教师可以适当的作语言描述引导,把握调控学生的空间想象内容。音乐专业院校学生由于长期沉浸在音乐音响氛围中,难免会对其产生审美思考。在各个专业教学环节之中,对音乐本体的感受部分往往被轻描淡写,留给学生课下自行完成,湮没于演奏技巧的强化训练之中。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对音乐本源性的感受能力会遭到严重的损耗。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美育教学,聆听音乐,回归对音乐本体的感受性,是无论如何不能随意丢弃的。音乐聆听的引导,本身就应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视觉上的补充构思,恰恰是这种想象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 第四奏鸣曲的视觉想象引导可以按照作品结构分段落进行。从微观结构来讲,可以单独将“神秘和弦”抽取出来,运用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对其的感性認知,要求学生用色彩、线条等视觉形象与之对比记忆。往往对最典型音乐元素的理解,即能加强对整篇音乐作品的意象记忆。
视觉引导想象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注意对引导方法的灵活使用,更要注意引导方法的最佳效果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不同气质与性格的基础之上。根据当代著名九型人格分析大师海伦·帕尔默的人格分类方法[2], 将人分为九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在这九种性格中,与从事音乐专业相关的主要类型有:浪漫主义型、活跃型。而对这两种性格类型的想象引导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区别。
浪漫主义性格带有浓厚的忧郁特征,他们容易被缺失的东西吸引,对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更加敏感,习惯一个人独处。因此,这种性格的学生在自我想象中往往喜欢追求一种忧郁而怀旧的气氛。活跃性格也是一种善于想象的性格类型,但与前者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浪漫主义性格喜欢伤感与怀旧,那么活跃性格则追求新奇与变幻,属于纯正的乐天派,而且更喜欢与别人分享所有的幸福与快乐。
对这两种性格的音乐想象引导在内容上就应该把握一定的区别。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情绪起伏较大、情感内涵复杂多变,从音乐视觉的想象引导来看恰恰具有非常广阔的引导空间,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包容下几乎所有类型性格的视觉想象引导。针对浪漫主义型的学生,在音乐想象引导中,视觉上以暗色彩、蓝色、棕色、黑色为主,内容上要以学生的往事、童年的经验为主,比如: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在记忆中寻找第一次对音乐有感动的事件,之后开始伴随音乐进行想象,回忆当时的环境情景、心理感受,或是回忆记忆最深刻的感情纠结。如果学生个人的感觉较为灵敏,艺术型性格比较典型,甚至可以通过通感的想象引导,联想到味觉和触觉的相关感觉经验。而活跃型的学生在想象引导内容上与前者有所区别,要以变幻、漂浮、新奇的视觉内容进行引导,比如:云、海、光等。在想象情节上要以未曾经历的事件为主,比如风浪雷电的航行、峡谷落日晚霞的壮美、水晶球的奇光异彩、茂密树荫间斑驳的隙光,伴随音乐的变化,想象的画面要跟随不停的变化调整。
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想象引导,目的是使学生在演奏接触作品之前,真切地对音乐本身产生完整而感性的情感共鸣。另外,这种想象的引导开展还可以在学生刚刚完整但还远未熟练的演奏时段进行,即在学生对作品形成刻板而固定的听觉心理定势之前。
音乐作品想象引导教学其实在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但由于在科班传统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对演奏技巧及作品技法本身的重视,想象引导这一对音乐本质灵性的训练往往倍加忽视,或者教师在教学阶段使用的方法过于粗糙随意化,使得对这种理念感极强的作品在学生的学习中变成晦涩难懂的“阳春白雪”。无论哪一时代的音乐作品,无论内涵、技法如何发展,灵性永远是音乐的灵魂,如果失去对音乐灵性的感觉,技法再高超的演奏也是无睛之龙、无魂之人,最终落入僵硬的学术窠臼之中。
注释:
[1]参见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12月1日第一版。
[2]九型人格的分类中有: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思考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
参考文献:
[1]宋莉莉:《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概念与创作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6月。
[2]王文:《斯克里亚宾和声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9月。
[3]帕尔默:《九型人格》,华夏出版社,2006年10月。
[4]高天编:《音乐治疗导论》,世界图书初版公司,2008年5月。
米 雪 大連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