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霞 梁云 郭琳
【摘 要】目的:目的讨论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总结引导式教育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小儿脑瘫患者,选择抽签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配备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总结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结果: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行为评分对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教育训练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可实现小儿脑瘫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能够提升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认可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小儿脑瘫康复;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074-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脑瘫患者,选择抽签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3.8±1.5)岁,病症类型:手足徐动型10例,痉挛型11例,混合型4例;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8岁,平均(3.9±0.9)岁,病症类型:手足徐动型8例,痉挛型11例,混合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对患儿进行喂养指导,具体操作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观察组:给予引导式教育,包括:1.主动与患儿沟通,了解其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患儿的恐惧与紧张等不良心理进行干预。耐心倾听患儿的内心表述,康复训练期间,要针对患儿的进步予以恰当的鼓励。积极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比如抚摸、眼神接触与拥抱等,消除患儿的陌生、恐惧感,增进康复治疗师和患儿关系,让患儿能够更加信赖康复治疗师。充分利用相关知识,并结合事实,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并耐心为家属解答疑惑,让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2.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分为手足徐动型(A组),痉挛型(B组)及混合型(C组),均接受每天2次、每次1h的引导式教育,30min按摩和一定量的运动训练。日常生活中尽量由患儿自己完成入厕、进餐、洗漱、穿脱衣服等。A组以条床课为主,学会在条床上正确抓放,固定自身保持中线位,坐及站位到爬上条床卧位等的转换;B组以箱凳坐位课为主,学会在箱凳上向左或向右分腿并转圈,抓举小木棍,高坐、侧坐及平坐位间的转换;C组以扶梯背架站位课为主,学会在梯背上的抓放,扶梯背架侧走、蹬起及移行训练。各组均穿插每周1~2次专门的语言认知课及美术游戏课,训练的每一步骤都在引导员有节律的指令,患儿跟喊指令下尽量独立完成。3.运动训练,综合评估患者运动情况,制定全面运动计划,丰富训练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躯体功能、步行能力、心理评定、智力评定、行为评定。运动训练为抬头、下蹲、左立、平衡力训练等,并开展日常生活训练;第一,对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在患儿住院之后对其进行全身检查和评估,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音乐治疗与心理疏导等,以此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与具体指导。4.饮食护理和皮肤护理:良好的营养是患儿康复训练的基础,护理人员要制定相应食谱,指导患儿家属给患儿增强营养,锻炼患儿自主吃饭,这样能够锻炼患儿的手,促进大脑的锻炼。
2 讨论
小儿脑瘫属于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症,不仅会为家庭带来较大的痛苦,还会为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导致儿童运动障碍,还会导致儿童语言障碍,使得患者的认知、听力、自理能力低于常人,严重伤害着小儿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生活负担。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小儿脑瘫发病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病探讨了多种康复治疗手段、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可有效改善小儿脑瘫预后,提升患儿预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改善脑瘫患儿预后的关键在于提高患儿运动功能。传统康复护理方法往往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导致患儿依从性较差,配合度低,从而不利于充分发挥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瘫患儿预后等方面的作用。临床上,小儿脑瘫属于是神经损伤类疾病,多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的30d内,可由妊娠期糖尿病、宫内感染、父母长期抽烟、胎盘早剥、妊高症、缺血缺氧与先天畸形等因素所致,可对患儿的智力发育、语言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等造成严重损害。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导致儿童运动障碍,还会导致儿童语言障碍,使得患者的认知、听力、自理能力低于常人,严重伤害着小儿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生活负担。引导式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式,结合康复训练,对患儿的神经系统进行科学的调节和引导,进而使其相关的功能能够逐渐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可使得患儿心理得以有效改善,间接使得生长发育能够正常的进行。本研究中,观察组引导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患儿临床治疗及引导中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关春燕.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1):178+183.
[2] 娄春燕.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1):81-82.
[3] 赵波.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186-187.
[4] 伍娟英,杨锦媚.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409-411.
[5] 谢慧.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觀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168-169.
[6] 孙玉杰.引导式教育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4):173.
[7] 郭鑫,张英英,李永飞.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