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丹
【摘 要】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但当前的音乐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唱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没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没能将他们更多的感官解放出来。因此教师要进行多感官音乐教学,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也让课堂像音乐一样既多彩又灵动。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多感官教学
陶行知先生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提出六解放的理念,即,要将学生的双手、双眼、大脑等解放出来,以让他们更多的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多元智能,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在音乐课上获得最大程度的生长。当前的音乐教育没能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没能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设置观察环节,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
对于音乐来说,观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并不是简单地跟着教师去歌唱、去弹奏,他们需要对着眼睛去观察。在音乐课上,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很多。歌唱的时候,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表情与口型,进而知道这歌需要怎样去唱,需要怎样去表达。观察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己感悟的过程,教师没必要什么都告诉学生,只需要给学生留有观察的时间与空间。在弹奏的时候,学生需要观察这是什么类型的乐器,这个乐器有怎样的特征,教师是怎样弹奏的,主要用的是手指的那些部位等。在展示视频的时候,学生需要观察这些画面与音乐文本有哪些关联之处,这些画面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之下等。总之,观察给学生一个从表象进入音乐内核的机会,也给学生一个新的可以感悟音乐的方式。
以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村寨踏歌》为例,教师首先展示一组少数民族欢歌载舞的视频,学生的眼睛一下子就被美轮美奂的舞蹈,多姿婀娜的服装,别具一格的乐器吸引住着了。教师先问学生在视频中,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教师不要直接展示答案,要给学生的观察留有足够的余地。学生说,看到10多个不同民族的服饰,看到有内蒙古的马头琴,还看到有人跳着竹竿舞蹈。这些回答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都预设了。但有学生说,他们还看到了许多外国人,原来他们将我国的归化族误认为是俄罗斯人。当然归化族也可以称之为俄罗斯族,这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可见让学生观察,能获得许多“意外”,教师要能捕捉这些“意外”,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观察的不断深入。
二、设置问题环节,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大多學生都将音乐课用来放松,这没错。能放松心情这是音乐具备的一个功能,但音乐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让人放松的,这就 需要学生去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让自己不断地探究音乐内涵的过程。当前的音乐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总以为只有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才需要思考;也只有在这些课程中的思考也有意义。其实音乐的学习,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素养提升的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以这一单元的《爱我中华》教学为例,教师先给学生展示我国的国旗还有长城,问学生看到这些会想到什么。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歌曲。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内容动起来,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教师让学生听唱一遍歌曲,再提出一些他们想问的问题。学生问,磁带里的歌声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他们还有哪些经典的作品。明显地,在问题的引领中学生进入了歌曲的探学环节。教师问的问题要与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相连,要能让他们对歌曲的理解起到推进作用。在听完第一遍之后,教师让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述一下感受。学生想到了欢心、鼓舞、激动、欢畅、激越。明显地,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歌曲有了自己的个性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让他们与音乐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也让他们能真正地懂音乐。
三、设置表演环节,让学生的“四肢”动起来
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音乐涉及到许多领域,也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多元展示的欲望,让每一个怀有不同技艺的人,都能融入课堂。表演环节是满足学生展示的一个重要方式,几乎所有的展示都可以融入其中。无论是歌唱、弹奏、扮演、模仿等,都能有机地集合在一起,都能给学生一个施展的平台。因此教师在设置表演环节时,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能让少数学生成为表演的常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表演的主角。如果一个节目安排不了,就可以再组织一个节目;如果不会唱,就让他们跳;如果不会弹奏,就让他们指挥;如果对模仿感兴趣,就让他们模仿,总之人尽其才。
还以本单元的《爱我中华》为例,教师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以歌曲为主题演唱会。有能力独唱的学生可以先一展歌喉,在唱歌的时候,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使其与歌声融合起来。喜欢跳舞的学生,可以就着视频,学上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再对着歌声跳起来。喜欢模仿的学生可以模仿宋祖英的腔调,也可以模仿新疆赶马车的大爷。学生的四肢融入了音乐,课堂充分挖掘了他们的音乐才能,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
四、结语
音乐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几乎都离不开音乐。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多感官感知音乐,能让他们更好地学好音乐,进而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素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徐鹏.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多种手段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0(7).
[2]李倩.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