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成 陈艳
【摘 要】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将当时的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引入了美学领域。本篇文章从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学者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上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经验主义美学;研究梳理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187-02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产生于17-18世纪,是建立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美学思想流派,它将研究焦点由之前美的本体论研究转向了如何认识美的研究,对于后世的美学思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经验主义美学发展的接力棒在多位哲学家手中传递,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伯克(一译“博克”)等人。这些人虽然都属于经验主义美学学派,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存在着差异。
笔者以“经验主义美学”为主题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自1962年起便有相关文章进行讨论,时至今日共有文献191篇。本文归纳了部分学者在经验主义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共涉及文献三十三篇,我将这些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总结。
一、关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研究
在本文收集的相关文献中,有一部分文章属于对经验主义美学思想本身的讨论,其中多篇文章围绕个体美学家的思想展开论述。对休谟的思想进行论述的有:薛伟的《休谟的情感论美学》,刘大涛的《论休谟的“审美愉悦说”》和魏清花、王雄刚合著的《休谟经验主义美学观》,其中前两篇文章从休谟对情感的分析出发,论述他在审美愉悦的起因和特性上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评价他在美学史中的地位。对伯克的观点进行探讨的有王煦的《博克美学思想形成与影响研究》、彭立勋的《伯克论崇高与美》以及陈辰的《经验主义、感官与美学的现代性——中世纪美学视野下的博克<崇高与美>》,三篇文章对伯克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对他的思想产生影响的学说和理论。此外还有杨利辰的《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以及章辉的三篇文章:《洛克的美学思想》、《亨利·霍姆的美学思想》、《约瑟夫·艾迪生的美学思想》,文章分别对各位哲学家的美学思想做出了讨论与评述。
除了对个体美学家思想的讨论之外,也有对于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相关文献有朱兵的《西方经验主义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彭立勋的《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和原创性理论贡献》。
在此类文献中,有两篇是对个体美学家思想的比较研究,分别是张玉能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和朱光潜的《英国经验主义派的美学思想——休谟和博克》。这两篇文章都对休谟和伯克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阐述和比较,不过张玉能着重对二人的审美趣味进行了比较。
对理性主义美学与经验主义美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有张玉能的《英国理性化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以及陈开晟的《美学的“第三种”视角——重审西方近代美学的经验派与理性派之争》。第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被理性主义所影响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另一篇文章则对经验主义美学和理性主义美学之间的相似点进行了讨论,并且对两个流派中的相似思想做出陈述。
对于经验主义美学中某一概念进行探讨的相关文章共有三篇,分别是吴林博的《17-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对趣味的开拓》、郜静的《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以及雷文彪的《西方美学视域中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前两篇文章主要是对审美趣味相关问题的探讨,后一篇是对审美经验相关问题的论述。
二、关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后世发展与影响的研究
在搜集的相关文献中,一共有九篇讨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后世的发展与影响的。章辉的《英國经验主义美学对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和《康德美学的经验主义视野——读<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以及甘雪婷的《优美与崇高——康德前批判时期的经验美学》都讨论了经验主义美学对于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其中后两篇文章着重阐发了康德对于经验主义美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陈本益的《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论及其美学基础》则讨论了经验主义美学对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影响。
胡友峰的《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指出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中所起到的承接作用,他认为传统西方美学的现代转向开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章辉的《经验与先验的双重变奏——西方美学方法论的历史及其意义》从哲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出发,对二者进行比较,考察了美学研究中的两种方法——经验方法和思辨方法,并且讨论了这两种方法对后世美学研究的影响。
除了以上研究成果,此处还收集了三篇文献,它们对由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发展出的新学说做出了归纳总结和论述,分别是邢涵的《论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魏中华的《审美与经验》和阴志科的《摹仿、身体、伦理——重审晚近伊格尔顿的身体观》。邢涵的《论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主要讨论了英国哲学家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此学说是在英国经验主义的基础上与理性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后世的发展。魏中华的《审美与经验》则介绍了美国哲学家杜威受经验主义美学影响而产生的哲学思想,杜威在他的《经验与自然》中将自己的哲学观点总结为“经验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最后一篇阴志科的《摹仿、身体、伦理——重审晚近伊格尔顿的身体观》,也是介绍了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等学说为源头而发展出的新理论。
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中国
本文在此归纳了六篇文章,它们主要可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中国学者对国内的经验主义美学研究状况的总结,另一个是经验主义美学对于国内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共涉及两篇中国学者对国内的经验主义美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分别是章辉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一步的展望》和《为什么要研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章辉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一步的展望》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经验主义美学在国内的总体研究状况,其余每一部分都对一位经验主义美学家进行了介绍,并将中国学者对于此美学家的研究列于此部分内。他的另一篇文章《为什么要研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总结了当时国内经验主义美学的研究状况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研究经验主义美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的讨论。
关于经验主义美学对于国内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一共有四篇文章,分别为彭锋的《重提内在感官说》、梁莫言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以及章辉的《经验与先验的双重变奏——西方美学方法论的历史及其意义》和《美学的人文学思考——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为个案》。
在《美学的人文学思考——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为个案》中,作者将经验主义美学作为样本,以美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对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探讨。
《经验与先验的双重变奏——西方美学方法论的历史及其意义》在前文已经提及,但此文除了指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于后世美学研究的影响之外,还同梁莫言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一样,特别探究了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影响。彭锋的《重提内在感官说》则是对经验主义美学中的内在感官理论进行阐述,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进行比较,以期对当下美学理论研究有新的帮助。
四、总结
英国经验主义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与大陆理性主义共同构成了当时西方哲学世界的主要面貌,而从中生发出的经验主义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流派。目前国内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进行研究的论文,多数并未把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汲取的养分与中国当前美学理论研究和美学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所以中国学界对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研究力度仍需加大,需要更多的学者投入到相关的研究之中,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美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薛伟.休谟的情感论美学[D].山西师范大学,2015.
[3]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528-530.
[5]朱光潜.英国经验主义派的美学思想——休谟和博克[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06):37-47.
[6]胡友峰.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83-85.
[7]阴志科.摹仿、身体、伦理——重审晚近伊格尔顿的身体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6,(06):90-95.
[8]章辉.洛克的美学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46-51.
[9]章辉.美学的人文学思考——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为个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56-62.
[10]魏清花,王雄刚.休谟经验主义美学观[J].河西学院学报,2011,27(01):49-54.
[11]彭立勋.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和原创性理论贡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84-91.
[12]梁莫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8):262-264.
[13]雷文彪.西方美学视域中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5):72-74+91.
[14]彭锋.重提内在感官说[J].美育学刊,2017,8(03):1-8.
[15]吴林博.17-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对趣味的开拓[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06):38-41.
[16]章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一步的展望[J].社会科学动态,1999,(09):11-13.
[17]章辉.亨利·霍姆的美学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65-69.
[18]章辉.经验与先验的双重变奏——西方美学方法论的历史及其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5):86-90.
[19]王煦.博克美学思想形成与影响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1):104-107.
[20]邢涵.论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5):88-91.
[21]王才勇.西方古典美学的问题谱系及其中国意义[J].学术界,2018,(06):17-26.
[22]章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5-11.
[23]陈开晟.美学的“第三种”视角——重审西方近代美学的经验派与理性派之争[J]唐都学刊,2008,(05):108-113.
[24]章辉.约瑟夫·艾迪生的美学思想[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66-70.
[25]彭立勋.伯克论崇高与美[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89-295.
[26]朱兵.西方经验主义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外国文学研究,1987,(04):117-124.
[27]陈辰.经验主义、感官与美学的现代性——中世纪美学视野下的博克<崇高与美>[J].文艺理论研究,2017,37(03):156-163.
[28]章辉.为什么要研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J].学海,2005,(03):169-172.
[29]章辉.康德美学的经验主义视野——读<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15-19.
[30]张玉能.英国理性化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45-48.
[31]包爱军.维柯艺术想象理论初探[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3):7-12, 25.
[32]杨利辰.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39-44.
[33]陈本益.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论及其美学基础[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96-101.
[34]甘雪婷.优美与崇高——康德前批判时期的经验美学[J].智库时代,2018,(35):189-190.
[35]樊美筠.作为审美范畴的仁[J].哲学动态,1993,(01):26-28+32.
[36]刘大涛.论休谟的“审美愉悦说”[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0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