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后,批判性思维愈发受到语文学界的重视,并成为在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的热点研究课题。而学科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重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怎样才能创新性地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批判性思維?在参与“批判性思维素养培养模型融入语文教学的实证研究”课题时,笔者研读了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和理查德·帕克合著的《批判性思维》一书。可以说,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批判性思维》一书从建立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正确地思维、有条理地写作、有效地论证、合理地演绎和归纳推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特别就道德、法律、美学等方面的论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诸如稻草人、仓促概括、诉诸人身、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等思维谬误,以及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问题。由此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并厘清了合理而正确的思维的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及训练方法等。
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对断言、论证、论题、真、知识等基础性概念作出了界定。第二章详细介绍了两种推理过程,对于推理这一概念及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第三章详解了如何清楚地定义概念及如何清晰地组织语言,进而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与写作,重点强调了清晰地思考、清晰地写作,避免模糊、歧义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第四至第六章分别讲解了如何利用修辞技巧提高语言文字的说服力、诡辩者常用的手段,以及人们在思考过程中常犯的谬误。第四章是最为贴近生活的一个章节,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详细讲解了如何判断各种信息的可信度以及怎样获取可信度高的信息。第七章重点介绍了与逻辑相关的推理谬误,包括常见的诉诸人身、虚假两难、滑坡谬误、错置举证责任等。第八、第九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使用范畴逻辑与真值逻辑将论证用数学的过程表达,并由此判断论证过程的合理性。这两章的内容比前几章稍显技术化和学术化,读起来略有难度,但相比大多数逻辑学教科书,本书高超的语言技巧和诙谐的语言风格还是将这些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和富有趣味。第十章又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以及人们在这些推理中常犯的错误。第十一章再次详解了第一章提到过的因果解释。最后,作者着重探讨并展示了批判性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全书的章节架构及内容的逻辑关系,可以总结出该书的特点:一是文字风趣幽默,架构编排合理,由总到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且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统一;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列举了很多鲜活案例来讲解枯燥的逻辑学内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三是实用性强,利于掌握,特别是第十二章介绍的道德推理、法律推理、美学推理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读者在践行这些基本原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批判性思维这一利器。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