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平 吴泽庆 郭艳玲
[摘 要]英国文学史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英国文学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即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奉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设教学框架,重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建構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型教学;英国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116-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史课程时间跨度长、知识范围广,受课时的限制,目前该课程在讲授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居于“领导者”地位,支配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者,“重知识,轻能力”;另一种情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走向了“重能力,轻知识”的另一个极端。由于各种原因,研究型教学过程会出现只是简单地分组讨论、个人陈述等“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没有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目的。由于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未能进行全方位的课前准备和课上引导,导致讨论变成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漩涡中打转,个人陈述仿佛成了演讲报告,缺乏足够的反馈和进一步的探讨。可见,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如何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权衡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出漩涡,有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1],是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并且“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2] 。皮亚杰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3]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维果斯基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总之,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型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谓研究型教学,也称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4]在教学模式中,“研究型学习可以被解释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5]。相对“记忆型教学”和“应试型教学”,研究型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因为“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如何有效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核心”[6] 。但是,研究型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模式,不是一种研究模式,不能从“重知识、轻能力”的极端走到“重能力、轻知识”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要将知识习得和能力提高完美结合起来,合理均衡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笔者根据英国文学史的学科特点,重设教学框架,重构师生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网状关系结构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教师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型教学实践,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启发式、研讨式以及论文写作等方法,通过教学中的互动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改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被认为缺乏思辨能力、只会做传声筒的困境。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
首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小型课题研究、口头陈述、戏剧表演、小组讨论、 论文写作、专题研讨、自由研讨等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学习跨学科相关知识,运用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最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注重学科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转移
作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之一,支架式教学就是“让老师担任支架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支架的作用, 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 然后不再借助老师的帮助, 主动地去思考、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7]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任何一门知识都能以一种简明的形式体现出来,即可以结构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掌握了学科知识结构,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应用与迁移。”[8]英国文学史涉及史实、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多个领域,理论性和逻辑条理性非常强。教师要通过分析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学生营建独立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基于概念框架深入研究。
(三)发挥理论教学的优势,夯实学生深度思辨基石
在研究型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论教学的主导作用。在研究型课堂的框架设定上,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不能忽略教师在理论教学和议题设定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传统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应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来决定,对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可以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本科阶段还是学生学习和获得大量新的知识和信息的阶段,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师者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讲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前提基础。教师首先是知识的呈现者。教师要恰当地对知识进行精讲,以便学生能迅速掌握学术研究动态和重要的理论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过度强调研究型教学的“研究”目的是片面的,会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就无法思考。教师的讲授方法看似传统,实际上是研究的汇总和创新。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将学术会议和专业文献中获得的学术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增强知识的时效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不断提出若干小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型教学的模式建构
(一)原著与改编影视作品比较型
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的一些英国名著,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远大前程》等。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教师需要设计符合授课内容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对于这类作品,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旧的知识体系,很多学生对于原著的故事情节已经基本了解,甚至在中學已经学过。但是,学生中学时期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背诵一个中心思想。为了让学生从更新、更全面的角度理解这些作品,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原著与改编影视作品的异同,让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部作品,理解导演的不同诠释,使学生明白名著之所以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是因为其体现了人性中的大主题,而且会随着时代、甚至心情而产生不同的解读和阐释,进而让学生白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课下单独或小组共同观看影片、个体探究、讨论作品以及课上表达和讨论进行。
(二)文学与现实关联型
这一类型主要选择与现实生活具有明显相关性的作品或话题。构建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设计真实的任务”,即进行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事件以及日常的活动等来设立话题,使知识、学习与情境化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设置一些文学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情景和话题,这对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并且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很有帮助。教师提出引导性的话题,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呈现给学生,然后以学生自由发挥为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问题。在设计案例时需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比如, 让学生抛开故事情节本身来讨论生活中是否有哈姆雷特的 “To be or not to be”这种现象,进而引导学生从医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再从逻辑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理解 “false dilemma”的逻辑谬误等,从而让学生更乐观积极地看待人生,珍视生命。
(三)中外作品交叉分析型
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一些常见的文学形象和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意义建构更加有效,教师可以组织协作学习,即开展讨论与交流,引导协作学习过程使之达成意义建构。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协作学习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自己的认识。这一类型主要应用于一些常见的文学形象和主题。比如,在讲解《蝇王》时,教师让学生联系国内外文学作品中“猪”的意象,包括中西文化中对于“猪”的态度。学生讨论了《小猪佩奇》《小猪布兰德的故事》,兰姆的《论烤猪》,甚至《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并且复习和重新思考了《动物农庄》中的两只猪。在讨论之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一篇英汉双语的文章《细数外国小说里的‘猪,哪一只最让你难忘?》,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学习了英语中的相关表达。在学习休斯的《鹰之栖息》时, 推荐学生阅读中国知网文章《〈雨中之鹰〉和〈鹰的栖息〉中鹰的形象比较》,以此为切入点,学生谈论了丁尼生的《鹰》与休斯的《鹰之栖息》,进而讨论西方文化中鹰的形象以及中国文学中的鹰的形象。有的学生通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来论证中国文学、诗歌中常用的大鹏和鹰的艺术形象。这些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主题和思想以及世界的共通性、延续性以及延展性。
(四)跨越时空背景纵横关联型
这一类型针对需要放在一起考察的跨越时空的文学现象,追问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引导学生将文学现象置于文化与历史的场合中去考察,关注某一类型文学现象的纵向发展轨迹,梳理文学现象的发展脉络,把握文学演变的内在规律。这类专题研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主要是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思考在建构自己的认知。建构意义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在讲到《呼啸山庄》中的弃儿西斯克利夫的形象时,让学生提前两周查阅资料,研究迄今为止所学过的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孤儿形象,分析作家的“孤儿情结”。特别比较一下《呼啸山庄》和《简·爱》的孤儿形象异同,以及这两位19世纪的姐妹花作家笔下的弃儿和男作家狄更斯笔下的弃儿形象的异同,如《雾都孤儿》《远大前程》,然后再复习并且比较18世纪理性时代的作家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传》中的弃儿,联系作品与性别和时代的关系等。同时讲解“英国19世纪小说中的临终遗嘱问题”,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孤儿形象”。
(五)文学现象多元阐释类型
这一教学模式针对文学教学中蕴含的多面、有争议的文学现象。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层出不穷,需要进行多元阐释以及前沿理论的最新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构主义中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之一是“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认为,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这种多次学习并非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为巩固知识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在各次中需要改组每次的情境,赋予不同的目的,侧重问题的不同角度,具体情境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这种学习便于学生逐步形成背景性经验,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从而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对于复杂的理论,教师采用专题式方法给出议题,让学生查阅各种评论文章,在细读作品和研读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将文艺批评理论运用到文学阅读的实践中去。因为文学理论往往较为晦涩难懂,教授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多为“逆推法”,即教师或小组讨论的负责人,根据故事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解释,然后和学生一起将不同的解释总结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解释,从而分析不同解释的逻辑性和理由,引导学生走向理论,如对于女权主义理论的理解。两性关系贯穿了整部文学史,而人们对于女性主义的解读千差万别。莎士比亚塑造了很多具有现代性的女性形象,这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权主义倾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下热播的一些女性偶像剧,以及现代很多作家笔下的成功女性,她们依然是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即聪明、漂亮、睿智、大胆等。同时,在分析这些人物时,让学生逐渐理解这些过于完美的女性形象也给莎士比亚的作品带来了反女权主义的倾向。在讲解19世纪女性文学时,让学生再次复习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傲慢与偏见》等,让学生分析简·爱的形象与之前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在对《苔丝》进行生态女权主义解读时,让学生重读《简·爱》的故事简介,理解《简·爱》中的生态女权主义观;通过分析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女性的形象以及女权主义色彩,探讨作品中所包含的对于政治狂热的女性解放的讽刺、对于崇尚性自由的女性解放的否认及提倡男女平等的和谐关系等,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女权主义理论和观点,避免断章取义的解读。
五、结语
通过英国文学史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完整和理论知识扎实,因为“研究性学习不是大学本科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也是其必要的学习方式,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两个环节构成大学本科完整的学生认识发展过程”[9]。在此基础上,教师认真设计专题,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系统脉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研创新性和协作能力。在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的同时,又紧跟文学学科前沿动态,培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对文学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英国文学史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建构主义理论对英国文学的教学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当然,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而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办法。
[ 参 考 文 献 ]
[1] 严云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5):35-36.
[2] 李茜. 基于建构性学习过程的教学实践框架[J]. 教学与管理,2013(10):12-14.
[3] 罗玉红.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专业课教学的尝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14):31-33.
[4] 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 江苏高教,2003(4):85-86.
[5] 余清臣等. 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王伟,何永忠. 以完整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14(13) :7-9+14.
[7] 党凯.浅谈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8):295.
[8] 任小青.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发[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4):154-155.
[9] 蒋菡芙. 基于课程形态视角的高校研究性学习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5):427-428.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