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
被形容为“大气”的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为人豁达、豪气、爽气、不吝啬钱财,胸襟宽阔、不斤斤计较,举止大方、气宇轩昂等等。
我校的校训是“敦品、力学、大气、卓越”,它表达了我们对师生的要求和期待:敦厚的品行,以学德学业为准绳,有正气和大家之气,卓尔不群,不断超越。把“大气”纳入校训,是因为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一个人是否“大气”,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高度,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卓越”的必要前提。人的“大气”,主要表现在对人、对事、对己三个方面的:
其一,“大气”者对人,豁达大度、胸襟寬广。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善于沟通,珍惜缘分,互相帮助;更要见贤思齐,乃至于化敌为友;识人、容人,在共同目标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能任用曾经是李建成谋士并多次离间兄弟关系的魏征为尚书左丞,并以为“人生之明镜”,开启了“贞观之治”。他们都是具有对人“大气”风范的人。如果他们对人不能宽容,心胸狭隘斤斤计较,那么管仲和魏征,都是敌人,都是应该“杀头”的。
其二,大气”者对事,胸怀全局,着眼长远。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猝不及防的打击,始料未及的挫折,从天而降的好处,唾手可得的利益,如同日之阴晴圆缺,随时发生。大气的人,如苏轼,面对突发的“风雨”做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随后出现的“山头斜照”的“相迎”,勇敢“回首向来萧瑟处”。正因为如此“大气豁达”,他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全局观,有了看透过去、现在、未来的洞察力,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胆识。
其三,大气”者对己,不断超越,无欲则刚。在现实生活中,吃亏、受委屈、想不通是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逊轻慢了你,单位办事不公伤害了你,领导举止言谈没给你面子,事业发展不顺心,仕途前景不光明,“一切皆有可能”。怎么办?学学范仲淹,超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欲则刚,那么你也就可以像范仲淹那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的“大气”。
今天,我们以“大气”为校训,也就是要求学校的每一个人要有大的气势,大的气场,大的气节,要摈弃小家子气,具有大家之气概,大将之气度,大圣之气节。
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去“养”,需要我们“善养”。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掷地有声。他的“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以“正直”来培养“浩然之气”,又以“仁义”和“道德”来辅佐这个“培养工程”,那么“浩然之气”就不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可见“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的“大气”,是由正直、正义在“仁义”和“道德”的熏陶下于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我们每一个都要“善养吾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