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在编科研机构是指没有编制,经费自筹,对现有科研人力资源要素进行挖掘、重组而形成的社会组织。高校非在编科研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进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创造积累知识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几方面。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实践经验,就是这些作用的较好例证。
关键词:非在编科研机构;高校;作用;学科建设
非在编科研机构是在不打破现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条件下,又能发挥科研人力资源优势的学术机构。成立非在编科研机构的目的就是对现有科研人力资源要素进行挖掘、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组织,以便发挥科研机构及其研究人员的作用。[1]非在编科研机构作用的大小虽然也受客观条件及环境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机构及其研究人员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是国内现有的成百上千的非在编科研机构之一,它在校内外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西北政法大学在制度上规定学术机构的任务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推出优秀科研成果;积极争取各种科研项目和经费,特别是横向项目和科研经费。”[2]从西北政法大学规定的这些任务看,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起到了一个实体科研机构的作用。
推进学科建设
科研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科学研究以及科学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对于其所在高校来说,就是从事学科建设。有的高校还明确界定了科研机构的学术性质,并规定其任务就是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增强校内科研激励,盘活校内科研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在校科研人员的学术专长和学术兴趣,扩展社会服务,并向校外争取支援与支持。总之,科研机构的设立有利于所在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学术交流、加强对外合作、争取经费资助,从而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
但国内大部分高校都难以实现科研机构的增长与现实需求同步。因此,成立非在编科研机构是最现实的方法之一。它既可以成为现有教学院系和在编科研机构的补充,也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在依托单位方面,非在编科研机构一般都依托于所在高校的二级学院或系部。有的高校非在编科研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现有科研机构进行整合、重组,可以发展成为实体科研机构。这种依照自身运作模式并结合边实践、边探索、边发展的独特管理方式,推动了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促进了高校科研及教学工作的发展。非在编科研机构在学科建设上具有独特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借助研究人员具有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等来凝练、调整、完善机构的研究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地、逐步地、适时地组建不同交叉学科,构建新的研究方向。正是因为没有常规的科研及教学活动和固定编制,非在编科研机构才能根据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而不一定是从整体上建设某个学科。非在编科研机构可以集中校内外资源,完成特定的科研任务;可以增加服务市场供给方的竞争程度,提高效率,也会对校内其他科研人员形成竞争压力和激励,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科研资源的优化。[3]因此,非在编科研机构凭借自己的优势可以形成对在编科研机构的一种超越。
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规律看,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西北政法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年延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设立的戏剧系。当时的戏剧系主任张庚等人将戏剧学的研究及教育引入学校的科研教学体系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西北政法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又有了新的发展。马潇在电影学研究、刘丽华在戏剧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果。[4]2008年,西北政法大学开始招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2010年又开始招收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因此,西北政法大学至今已经具有十多年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科研教学经验积累,已经具备成立戏剧与影视学类科研机构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成立戏剧影视研究所可以为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师生从事科研与教学提供载体,为他们从事对外学术交流提供平台。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成立以来,西北政法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学术成果的快速增长也证明了其成立的必要性。近几年,在中国知网上以“电影”为主题检索西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的结果为:2016年,有9篇论文,其中张晓的《宋陟刚纪录片研究》是學校第一篇被中国知网收录的电影学的硕士论文; [5] 2017年,有11篇论文,其中新闻传播学院5篇,外国语学院2篇,其他学院4篇;2018年,则增至15篇论文,其中还有一篇杨文慧的硕士学位论文《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华语女同性恋电影解读》。[6]以“戏剧”为主题检索的结果为:2016年,有5篇论文;2017年,有6篇论文;2018年,有4篇论文;2019年,则增至15篇论文。由此可见,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明显促进了西北政法大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因为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人文科学的学科建设主要衡量指标就是科研人员及其科研成果的质与量。
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西北政法大学建设多学科共同发展平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戏剧影视研究所不仅为学校的戏剧与影视学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而且对新闻传播学及法学的建设发展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7]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也为学校引进相关学科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便利。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除了为每个专业设置一个教研室外,又先后申请成立了五个新闻传播学类非在编科研机构,但一直没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科研机构。[8]因此,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对学校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实体科研机构的作用。[9]独特的校内外环境使得戏剧影视研究所起到了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西北政法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促进专业建设
高校如果没有前沿性的科研工作就很难保证教学工作的高质量。高校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手段。教师的科研成果越多,学术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教学内容也就越丰富。因此,非在编科研机构在推进所在高校学科建设的同时,也具有促进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的作用。
就西北政法大学而言,正是因为戏剧学曾经是学校历史上的重要学科,而21世纪以来,学校又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教育主管部门才先后批准学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8年)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0年)的招生。如今,西北政法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几年,学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生人数一直超过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人数。2017年,学校的四个新闻传播学专业四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共146人,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四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共183人。而2018年和2019年,学校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都是招收了六个班级,人数分别为250人和254人。[10];学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教师人数也增至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与此同时,相应的课程体系、配套教材和实践教学条件也进一步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学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既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学校的两个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和就业率在陕西省一直名列前茅。这也说明,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成立明显地提高了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对于本科生来说如此,对于研究生来说亦是如此。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完全可以把非在编科研机构作为科研训练与科研实践的基地。非在编科研机构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有助于研究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11]
这几年,在学科建设取得进步的情况下,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完善了两个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写出版了部分教材,重点加强戏剧学、电影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在抓好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时,戏剧影视研究所还依托西北政法大学的人文积淀和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积累,以媒体变革为导向,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编剧、导演、摄影和后期制作等专业领域,致力于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在今后的建设中,一方面,不断提升现有各专业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作为建设重点,期望在五年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提高完善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教学、研创水平,将该类专业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戏剧与影视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服务地方社会
非在编科研机构与在编科研机构的主要功能都是促进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但相对于在编科研机构,非在编科研机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地方社会。因为非在编科研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这个功能发挥作用。而且,理论界与实务界联合,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构建多元化组织模式本身就是科研创新的实践探索。对于科研人员个人而言,非在编科研机构服务社会能为负责人及其成员打上所在高校认可他们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标签。这对于那些尚未被学术界和实务界认可的教学、科研人员尤其重要。因为,以个人名义开展的科研及服务难以超越时间和精力的局限,而以科研机构的名义则能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为科研机构所在的地方社会服务。
在服务地方社会方面,非在编科研机构具有独特的优势。机构可以围绕某一个研究方向和特定问题开展研究。可以汇集各方力量,打破编制的体制性壁垒,在校内汇聚不同院系的师资力量,在校外联合各科研院所、实务专家和其他高校的科研人员,形成一种跨学科、跨学校、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科研格局。在国际上,非在编科研机构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广泛的资助,国际社会看待科研机构更多考虑的是前期科研成果和现有科研效率,而不以单位和行政级别判断其科研能力。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截至2019年,中国政法大学共设立了八十多个非在编科研机构,从研究内容来看,已经涵盖法学所有二级学科,以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和哲学等;从依托单位来看,该校有18个院级单位成立了非在编科研机构。然而,在这些科研机构中,宪政研究中心、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得到欧美多家研究机构和基金的资助。这两个机构之所以能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资助,就是因为它们能够服务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12]虽然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无实力与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类非在编科研机构相比,但定位于服务陕西省及中国西部社会,研究所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研究所的中国西部电影研究,特别是戏剧社团研究和“校园戏剧论坛”活动,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2019年,西北政法大学举办了两次校园戏剧论坛,共发表文章近百篇,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检索到14篇,内容涉及到陕西省十几所学生演剧较频繁的高校,很好地服务了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省的学生演剧活动和戏剧文化建设。对于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地区的艺术市场和市民文化生活也有一定积极影响。至于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研究所是否真正起到作用、能起到多大作用,这是一个较长时间才能验证的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论证。
创造积累知识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發现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人才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传递、学习和创造过程,而创新又和知识的创造及运用分不开。知识是进行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核心知识积累的多少决定了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13]因此,对于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及其科研人员来说,发现与创造知识就是研究所的中心工作。在知识的发现和创造方面,除了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外,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最重要的知识创造积累就是发表在“光影故事的博客”上的近两千篇文章。
“光影故事的博客”创办于2013年6月6日①,其前身是笔者于2007年5月23日开通的实名搜狐博客和2011年9月9日开通的实名新浪博客。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师生在“光影故事的博客”上发表了大量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类评论和论文,保存了大量西安地区的学生演剧资料。遗憾的是,2018年网易博客下线。[14]但笔者又于2017年3月3日开通了“光影故事的博客”的天涯站点②,同年10月28日开通了“光影故事的博客”的新浪站点③,并把笔者的搜狐实名博客改为“光影故事的博客”的搜狐站点④。为了交流需要,笔者在“光影故事的博客”原有的8个栏目基础上,又设置了“台港电影”“外国电影”“纪录电影”“论校园戏剧”“广播电视研究”“艺术界”和“作品创作研究”等栏目。2018年8月26日和2019年1月10日,笔者又先后开通运营了两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光影故事的博客”⑤和“光影故事的博客摘选”⑥。“光影故事的博客”相当于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媒体,具有“学术期刊”性质,它保存了戏剧影视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成果。为研究所,也为学术界,特别是为从事校园戏剧研究、戏剧社团研究和中国西部电影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为了更好地积累保存知识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所努力把一些质量较高的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以“光影故事的博客”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被引文献”已有30条。但据笔者统计,实际上已达65条。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实力薄弱的非在编科研机构,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学术交流既是我们的无奈之举,也是我们的探索创新和成功经验。
优化资源配置
与在编科研机构相比,非在编科研机构的优势是可以围绕学科优势和研究方向,整合校内外与该学科和研究方向相近、相关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已经具有一定研究特色的科研人员,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被吸纳成为机构研究人员后,可以在促进非在编科研机构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非在编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学术专长和学术兴趣,通过学者个人或小群体的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各种科研项目和社会资金,在前沿学科或交叉学科上实现突破,发表科研成果,提供知识、技术咨询,培训专业人员。因此,优化资源配置也是非在编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之一。
非在编科研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也表现在高校评估上。评估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而普遍的方法。在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已经成为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重要制度之一。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对于国家监控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对于高校检测和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北政法大学经历了多次重大评估, 其中不仅有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而且还包括司法部对政法院校的评估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这些评估中,学校之所以得到的结论都是“优秀”,其中离不开非在编科研机构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中,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与学校的其他非在编科研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发挥实体科研机构无法实现的作用。因为非在编科研机构具有较大灵活性,可以根据评估需要迅速搜集调整校内外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评估工作。在其他评估方面也是如此,如在西北政法大学的“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申报陕西省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及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中,戏剧影视研究所都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在配合新闻传播学院申办新的专业时,其科研课题和学科建设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余论
为了更好地发挥非在编科研機构的作用,机构还要注意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科研任务为导向进行设立,或跨学科、跨学院、跨单位联合设立。非在编科研机构具有开放性、体制灵活、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这就使得非在编科研机构有时可以起到实体科研机构无法实现的作用。因为非在编科研机构既可以立足机构的专业领域,根据需求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开展调研,也可以组织研究团队明确具体任务指标,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已经建设得较好的非在编科研机构可以在本学科领域内研发催生一批层次高、影响大的学术成果,或建成一批专题数据库、资料库,并实现成果转化,抢占学术制高点。[15]当然,这只是就非在编科研机构的作用的一般意义而言。对于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类非在编科研机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才是机构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衡量标准。具体到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环境和实力决定了其只能立足校内、面向校外,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既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发展,也能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并最终使西北政法大学的戏剧与影视学成为西部高校,特别是陕西省高校中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学科专业。
注释:
①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163.com/.
②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tianya.cn.
③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juyingshiyanjiusuo.
④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sohu.com/.
⑤光影故事的博客:微信号:huangshizhi05.
⑥光影故事的博客摘选:微信号:xijuyingshiyanjiusuo.
参考文献:
[1]张琦.高校非实体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研究[J].内江科技,2017,38(7):78.
[2]李芳.浅议高校的学术研究机构—以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为视角[J].新西部(理论版),2012(8):120.
[3]张卿,韩冰.试论高校非在编科研机构的发展之道[J].才智,2015(3):130.
[4]刘丽华.角色与心事:元明杂剧文人形象与剧作家心态变迁研究[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1-11.
[5]张晓.宋陟刚纪录片研究[D].西安:西北政法大学,2016.
[6]杨文慧.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华语女同性恋电影解读[D].西安:西北政法大学,2018.
[7]倪楠.我国“综合类”政法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法律人才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18(1):107-112.
[8]刘晖.世界华文传媒年鉴:2006[M].北京:世界华文传媒年鉴社,2007:330.
[9]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5):81.
[10]孙晓红,申玲玲,赵霄宇.交流分享诊断谋划—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讨会会议综述[J].商业文化,2015(19):53-58.
[11]曹伟峰. 提升科研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1-26(11).
[12]钱云贵,姜源林.高校科研组织核心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6):14-15.
[13]马陆亭.关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7(Z2):12-14,20.
[14]黄世智.论学术博客的学术交流特点—以光影故事的博客为例[J].新闻传播,2017(9):4-7.
[15]孙江.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学术活动推进学科建设[J].中国记者,2016(7):91-92.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