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抚顺 113000)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以婴幼儿居多,且春冬季发病指数较高,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地威胁。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小儿肺炎患儿的住院数量约占其患病人数的一半。由于婴幼儿的年纪相对较小,自主意识与自控能力缺乏,且其依从性不佳,该病不但发病指数较高,而且其复发指数亦较高,换言之,患儿经治疗后,即使康复出院,还可能因其他多种因素影响而致使其再次发病。因而,在患儿的治疗中使用相应的护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这些患儿分别接受了常规护理和延伸护理方式,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儿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12±1.01)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3.83±1.62)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排除和选入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认知障碍和沟通异常的患儿;②精神疾病的患儿;③患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儿;④参加其余临床研究的患儿;⑤患有恶性疾病的患儿。选入标注:①这些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②入院时,患儿均有咳嗽、咳喘、发热及呼吸困难等表现;③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护理方式,此方式中,对患儿的饮食、用药及日常事项进行指导。①饮食干预:患儿因疾病的影响,致使其消化能力较差,且其食欲不佳,若饮食不宜,则会导致患儿出现腹泻的状况;依照患儿的年龄及个性体征选取易消化、高热量及高纤维的饮食,进食时应将患儿的头部稍稍抬高,避免呛咳的出现;因疾病的影响,患儿的呼吸比较快,致使其水分流失过多,因而,应对其进行水分的补充;严禁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②用药干预:因患儿年龄较小,致使其服药的依从性较差,因而可将药物分成2~3次服用,切记服用中不可喂水太多,避免患儿呕吐;患儿服用止咳糖浆之后,不可立刻喝水,防止药效降低;严禁患儿家属滥用退烧等药物,以免意外发生[3]。③日常干预:保证病房内环境的干净、整洁,同时将病房内的湿度及温度调整至以患儿舒适为宜;并注意患儿的保暖工作,对其衣物应进行勤换洗,防止病情加重;依照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吸氧处理,同时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以实现有效吸氧的效果[4]。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延伸护理方式,护理人员依据患儿的具体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延伸护理措施[5]。与家属对患儿的健康渴求相结合,实行相应的引导,以确保延伸护理的顺利完成;患儿家属因患儿疾病的影响,极易致使其出现焦虑、烦闷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对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讲解,以提升家属对治疗的配合度,确保护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将护理的注意事项对家属进行告知,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疾病,使其自身心态得以端正,以改进其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依照患儿的病情和恢复状况,合理安排其护理过程,7 d应至少进行电话随访3次,邀请患儿和家属定期到医院参加相关的健康讲座,同时提供上门指导和预约复诊的服务;护理人员使用面对面或电话等交流方式对患儿的基本状况(病情、性格及年龄等)进行了解[6]。指导患儿与家属的互动、游戏等娱乐方式,使其对疾病的专注度得以转移,减少治疗对患儿造成的刺激。同时指导家属对患儿的卧室进行相应的布置,提升患儿心理的舒适程度;安排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对其护理进程中的不足之处予以指导。对患儿疾病的治疗、预防及成因进行分析,增深家属对病情的认知,以便延伸护理的配合。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儿家属与患儿多交流,同时使用适当的肢体动作进行安抚,以缓解患儿的不良心理[7]。
1.4 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不同方式护理后,患儿的临床表现(咳嗽、咳喘、呼吸困难及焦躁等)没有任何好转,且有加重迹象为无效;不同方式护理后,患儿的临床表现(咳嗽、咳喘、呼吸困难及焦躁等)明显改善为有效;不同方式护理后,患儿的临床表现(咳嗽、咳喘、呼吸困难及焦躁等)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评分采用百分制,得分在80~100分者为十分满意,得分在60~79分者为基本满意,得分在59分及以下者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并发症(肺气肿、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记录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小儿肺炎患儿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1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0/40),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其(P<0.05),差异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39/40),远高于对照组护理80.0%(32/40)的总满意度,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n,%)
2.3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40例患儿中,肺气肿的患儿有2例,呼吸衰竭的患儿有1例,心力衰竭的患儿有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肺气肿的患儿有6例,呼吸衰竭的患儿有4例,心力衰竭的患儿有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12/40);实验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χ2=6.6462,P=0.0099),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比较多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咳喘及呼吸困难等症,如果治疗不彻底,将会致使其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8]。因小儿肺炎具有较高的反复发作率,而患儿家属并非专业的护理人员,出院后对患儿的护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对出院后的患儿的护理进行相应的延伸,可使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疾病的往复发作率显著降低[9]。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进程中,由于患儿群体具备独特性,且其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不佳,使得护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而,应经延伸护理将患儿的依从性提高,以实现护理和治疗效果。再者由于患儿病情增重及一次性扎针失败等影响,极易致使患儿家属出现抵触此案例,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增多,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进程。延伸护理主要针对患儿病情的具体情况在其出院后实施的相应的具有针对性、延续性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此护理方式要求医务人员不管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医疗行为上,都应以患儿需求为中心,以提升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随之护理满意亦明显提高。此方式主要包括心理、病情、生活等方式护理干预,使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儿对延伸护理的依从性,使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有效缓解,明显地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通过延伸护理中生活方式的指导,使患儿交叉感染的概率显著降低,极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其反复发作的情况亦极大减少,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康复进程[10]。本次研究中也发现,使用延伸护理的实验组4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均远远高于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远少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方式的有效性。
综上,将延伸护理使用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其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