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品调剂科,山东 济南 250012)
医院药品调剂科贯穿于医院的各个部门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不仅能够对患者安全用药与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且还能体现出医院的服务质量[1]。药品调剂科是按照医院教学、科研以及医疗要求来编制药品的用药计划,掌握药品的市场信息以及科技信息,进而向临床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各种药物,再依据医院的医师处方,准确、及时地调配相关的中西药品。而高危药品指的是药品的药理作用迅速且显著,然而一旦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在2010年时WHO曾提出:对于医疗机构来讲,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医院必须高度重视高危药物,促使患者能够安全、有效使用高危药品。由此可知,对医院药品调剂科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可有效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性,降低不良反应事件与医疗事故发生率。药品安全管理是近年来所提出的新概念,其中涉及到许多组织与学科,前者则是通过评价药品、分析药品以及收集药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从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2]。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药品调剂科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都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措施,以此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医院药品调剂科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以及安全用药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药品调剂科在2017年6月前未应用高危药物管理法的用药案例150例作为常规组,2017年6月后应用高危药物管理法的用药案例150例作为实验组,共计300例高危药品用药案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常规组男性78例,女性72例,最高年龄为80岁,最低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42.7±12.5)岁,门诊患者69例,住院患者81例;实验组男性80例,女性70例,最高年龄为78岁,最低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42.5±12.9)岁,门诊患者65例,住院患者85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其中高危药品包括静脉用中毒镇静药物、脂质体药物、静脉用对比剂、口服降糖药、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硬膜外注射药、口服用化疗药、静脉用化疗药、心脏停博液、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抗凝血药物、抗心率失常药、静脉全身麻醉药、肾上腺素激动剂、肠外营养、神经肌肉阻断药、静脉镇痛药物、肾上腺素拮抗剂等。
1.2 方法。常规组:未实施高危药品管理法[3]。实验组:实施高危药品管理法:
1.2.1 加强培训,提高药品调剂科管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医院药品调剂科应当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于药品详细信息、分类、概念等了解,同时增强管理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比如可定期开展用药使用范围、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培训。另外,可开展以“医德医风”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与职业素养,促使医疗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4]。
1.2.2 做好管理药品验收的工作。药品调剂科应当对药品的验收工作制定出规范制度,保证验收流程规范性,严格把控药品质量,从而降低药品出现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情况。对于无审批日期、批号、生产期的药物,药品调剂科应当始终坚持抵抗原则,且严禁检验报告不合格与包装不合格药品进入到医院药库中,从根源上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另外,在日常管理当中,应合理优化药品的验收管理制度,结合药品调剂科的具体情况,对各个方面的管理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管理制度具备适应性与针对性。与此同时,医院药品调剂科还应当引导管理人员重视药品验收工作,严格记录药物的进出情况,在发放药品时,应当遵守“先进先出”这一原则,从而确保药品能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5]。对于药品名字相近,但是药效却完全不一致的高危药品,应当分开放置,防止在发药的时候,出现弄混现象,从而造成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单独使用一个药柜来防止高危药品,对于需要冷藏的药品,则应当保存在冰箱中;对于不可直接通过静脉来注射的药物,可制作一个醒目的红色警示牌,并标识上“严禁直接静脉注射”。
1.2.3 对药品进行建档,并做好应用管理工作。医院药品调剂科应当对药品进行建档,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分类管理,并且详细的记录好药品相应信息,如存放地方、数量等,从而为信息化管理药品做好准备,并依照药品储存方式,适当引入合适的储存设备[6]。同时,还应当详细标识药品不良反应、使用剂量、适应证状、使用方法、使用禁忌等。除此之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应当重视核查工作,指导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在固定时间段或者是固定时间点核查高危药品放置情况。
1.2.4 制定出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医院药品调剂科可以对高危药品进行分层管理,对于危险系数越高的药品,则应当更加严密的管理;要求药品调剂科管理人员应当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管理人员长时间工作而降低对高危药品的监管质量。除此之外,在临床发放高危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诊断、病情、病史等情况详细了解,以此来确保患者用药合理[7]。
1.2.5 记录用药情况。药剂科工作人员应当对于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概率,定期对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核实,避免发生药品丢失、药品错用等现象;同时对使用高危药品患者进行跟踪监督,落实相关负责人,以此来确保患者安全用药。除此之外,加强对药剂科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其对于高危药品概念的了解,进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1.2.6 及时记录新高危药品的用药反应。对于一些新型的高危药品,在临床上得到试用之后,药品调剂科应当及时掌握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将患者在使用药品后所出现的用药反应详细记录下来,以此来累积临床用药经验。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高危药品管理前后用药不合理性、用药出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①不良事件包括:出现不良反应、未及时补充、药品过期、记录不全面、放置不规范等。②患者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共分为不满意、较为满意与满意3个等级,分值在59分以下,表示患者不满意;分值在60~84分之间,表示患者较为满意;分值在85分以上,则表示患者满意,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n(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高危药品管理前后用药不合理性与用药出错率:常规组(n=150):用药不合理78例,不合理率为52.0%;用药出错96例,出错率为64.0%。实验组(n=150):用药不合理12例,不合理率为8.0%;用药出错9例,出错率为6.0%。在应用高危药品管理法后,实验组用药不合理率与用药出错率分别为8.0%、6.0%,常规组用药不合理率为52.0%,用药出错率为64.0%,实验组用药不和利率与用药出错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值为69.1429、110.9011,P值均为0.0000,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高危药品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应用高危药品管理法后,常规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及时补充发生率、药品过期发生率、记录不全面发生率以及放置不规范发生率分别为14.7%、11.3%、7.3%、10.0%、12.7%,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未及时补充发生率为2.7%、药品过期发生率为2.0%、记录不全面发生率为2.7%、放置不规范发生率为2.0%,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例数为23例,总发生率为12.7%,明显低于常规组不良事件总发生例数87例,总发生率56.0%,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高危药品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n(%)]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在应用高危药品管理法后,常规组患者满意人数为115例,总满意度为76.7%,实验组满意人数为139例,总满意度为92.3%,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十分常见的,而其中给药是一个关键环节[8]。大多数药品都可以实现救治的效果,起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但是也有可能在用药后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从而对患者脏器造成损伤。故而,临床在实施药物治疗时,不仅要考虑到药物使用效果,还应当选择具有高安全性、低不良反应率的药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不合理使用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医疗技术的提高,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药物不合理应用率不断提高,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不合理使用普通药物,会导致药物失去药效,促进细菌耐药性,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然而若是不合理使用高危药物,则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于死亡,从而出现重大医疗事故。高危药品也称作高风险药品,其属于一种高警讯药物,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安全,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然而对于疾病治疗而言,高危药物能够较好的治疗效果,故而应当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措施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在医院所有科室中,药剂科是重要科室之一,其贯穿在医院的每个部门中,它能够直接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影响到医院服务质量以及患者能否安全用药。在医院管理当中,药剂科是重要管理科室,而在药剂科中,高危药品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管理内容[9]。一般来讲,大多数医院对于药剂科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十分严格、详细,虽然医院的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然而在管理药剂科高危药品时,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药剂科工作人员缺乏对高危药品的识别能力。所谓的高危药品指的是药物起效快,但是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加大类药品,并且患者在使用高危药品之后,可能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甚至于导致患者死亡。然而,由于一些药剂科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较差,缺乏对于高危药品的识别能力,进而对患者安全服用药物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常使用的高危药物包括细菌毒性药物、阿片类麻醉药、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要等,其中具体常用高危药品有维库溴铵注射液、10%氯氧化钠注射液、吗啡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等。而药剂科在管理高危药品时,并未将以上药品列入高危药品的名单当中,从而导致患者用药风险率上升;②对高危药品摆放不合理。少数药剂科并未对高危药品实施分类管理,未设置单独存放高危药品的药架;虽然有的药剂科专门设置了存放高危药品的药架,但是使用空间并不足,无法存放下所有的高危药品,通常只将高浓度的氯化钾、氯化钠等注射液放置在药架中;有的高危药品需要冷藏,但大多数药剂科并未配备独立冷藏设备,对高危药品进行正确存放,从而对药品使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拿去高危药品过程当中,若工作人员不仔细或出现疏忽,那么则可能导致发生更严重问题。③用药安全性。由于高危药品在使用之后,可能会对患者身体带来较大伤害,故而对高危药品的使用后果与途径需要使用清晰、详细的标志对其进行说明,然而有的药剂科只是将药品标识上高危药品标志,但是对于高危药品不恰当使用并未说明,也未说明药品使用禁忌,从而导致患者错误用药率与用错药率上升。另外,药剂科对于高危药品用药应当制定出规范化操作流程。由于少数医师与药剂科工作人员对于高危药品适用范围、药物属性、禁忌、使用方法等缺乏了解,则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恶心、过敏等。据临床资料显示,大约有8%的患者由于药物配伍不当而出现乏力、皮疹、头晕、睡眠不佳等不良反应,有的患者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后,实验组用药不合理率与用药出错率分别为8.0%、6.0%,明显低于常规组用药不合理率为52.0%,用药出错率为64.0%,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明显低于常规组56.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3%,明显高于常规组76.7%,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在应用高危药品管理法之后,药品总出错率、不良反应率以及用错率明显低于管理前,通过制定有关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促使药品调剂科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将管理水平提高,还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重视度;从多个方面管理高危药物,不仅从根源上提高了高危药品用药安全性,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为医院树立良好社会形象[10]。
对于医院药品调剂科而言,是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管理、发放及储存各种药物的一个重要科室。由此可知,医院药品调剂科的重要性,故而每一位药品调剂科管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不同种类的药品应当分类储存;对于临近过期或者是过期药物,应及时进行清理。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重视度,掌握每种药品使用方法、药理特性、作用机制等;对于新型高危药物,还应当详细记录下患者的用药反应,以此来累积临床用药经验。
综上所述,药剂科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同时也是组成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医院应及时发现在管理药品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管理医院药品调剂科高危药品时,应采取规范、合理的管理措施,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提高药剂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以及风险意识,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执行,进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高危药品得到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