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和教育策略

2020-08-31 08:25徐肖蓉
好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贴画小童圆圆

文 徐肖蓉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形成了“4+1”或“6+1”的模式,幼儿们在各自家庭中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当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后,他们常常会发生打闹和争抢,争抢行为尤其多。争抢行为是幼儿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所选择的维护自身利益或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方式。幼儿争抢的原因与目的不尽相同,但并非都是负面的,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幼儿争抢行为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原因,并对如何改善幼儿的争抢行为提出几点建议。

一、幼儿争抢行为产生的原因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后,他们活动的空间和范围更加宽广。他们有了初步的道德观念,能逐渐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也会注意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逐步加强。但由于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当现实需要与道德规范相冲突时,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当的方法。因此,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时常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表现自我

在集体教学活动或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脾气急躁且表现欲较强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或执行小任务时会与同伴产生争抢行为,这在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身上比较常见,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引起注意,想要赢得教师的关注。幼儿的表现欲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提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给予肯定时,幼儿便会得到鼓励,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争抢”的方式来获得表现的机会。

(二)为解决问题

幼儿在解决问题时也会发生争抢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中、大班幼儿初期的小组合作中。中、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刚开始会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当组内的成员意见相左时,便会产生“意识”上的争抢。所谓“意识”上的争抢,是指每个幼儿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希望他人也能相信和支持自己的想法,由此产生的矛盾若不能得到恰当的协调,不仅会影响组员间合作的默契度,也不利于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培养谦虚礼让的良好品质。

(三)为模仿同伴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模仿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时期是幼儿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关键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可塑性强、模仿性强,如“我也……”行为的发生,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上的模仿,而幼儿在行为动作上的模仿则表现得更多。当一名幼儿对某件东西产生兴趣时,即使那件物品并非自己所喜爱的,其他幼儿也会受同伴的影响而发生心理变化并将其视若珍宝,由此引发大范围的争抢行为。只有正确引导幼儿的模仿行为,才能有效避免不愉快事情的发生。如有一天,班上的乐乐带来了一张小贴画,在其他幼儿眼里,小贴画很普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当天天过来跟乐乐要贴画时,老师引导乐乐说:“你表现好,我就奖励给你。”其他幼儿听后也过来通过各种方式想要得到这张小贴画。

(四)为帮助他人

在中、大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邀请幼儿帮忙完成一些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例如,每天教师都会安排幼儿做值日生,晨间锻炼结束后请幼儿搬运器材。平时,教师也会请幼儿帮忙一起摆放桌椅、餐具等,幼儿总是很乐意地参与这些活动,并为能够帮助他人而感到开心。有时,当几名幼儿都想收桌上的玩具时,争抢行为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这并非幼儿有意为之,教师需要合理引导。

二、幼儿争抢行为的处理方式

(一)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通过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我们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才能使大家都玩得开心”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幼儿回答:“我可以玩一会儿你的玩具吗?”“我们交换好不好?”“我们一起玩好吗?”在以后的自由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提醒幼儿使用这三句礼貌用语。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小博很想玩小童的小火车,于是小博对小童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小童想了想说:“好的,我们两个人一起玩。”可见小童是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的,但是他想到这是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就欣然接受了。以前,幼儿会通过争抢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现在有了规则的约束,不文明的“争抢行为” 明显少了很多。同时,中、大班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了。

(二)互相信任,消除顾虑

很多幼儿在借玩具时,心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顾虑,如“借出去的玩具被弄坏或者拿不回来,该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要让幼儿懂得保护好别人的玩具,增强同伴对自己的信任。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开展相关的晨间谈话活动,如“我们会守信”“玩具大家玩”等,或者在课余时间,师幼共同阅读有关诚实守信的绘本,或者进行有关诚实守信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明白,玩耍时要保护好别人的玩具,并按时归还玩具。

(三)承受失望,学会等待

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引导幼儿正视挫折,承受失望,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例如,成成带了一个新玩具赛车,自己玩兴正浓时,圆圆跑过来表示他也很想玩,可成成不肯借给圆圆,于是圆圆找我来帮忙。我鼓励圆圆先和成成商量一起玩或者交换玩,成成都拒绝了。面对这样的难题,幼儿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如让圆圆“等会儿再玩”“先去玩别的玩具”“再跟他好好商量商量”等。之后,我请成成告诉大家不肯借玩具给别人的原因,并用移情的方法让大家体验成成此时想玩新玩具的心情,让其他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并鼓励幼儿先去玩别的玩具或先和其他同伴一起玩。此时,教师的关心能转移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承受挫折,这样就容易避免幼儿争抢玩具行为的发生了。

陶行知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要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的争抢行为给予幼儿耐心指导,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忽视回应,或是盲目指责。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般情况下产生的争抢行为,教师应及时引导和制止,而有些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争抢行为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如为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帮助他人时产生的争抢完全是“事出有因”,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帮助幼儿掌握更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对于不同背景下产生的幼儿争抢行为,教师切莫一概而论,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了解事件始末,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从而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贴画小童圆圆
爱帮忙的圆圆
贴画送给好爷爷
圆圆
歌颂伟大的新时代
布贴画欣赏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书里掉出来一幅画
蘑菇圆圆
有趣树叶贴画
不放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