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导,科学探究

2020-08-31 08:22
好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环境幼儿园

文 金 玲

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隐藏在幼儿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园如何让生活化的环境与科学活动相互作用呢?科学探究活动怎样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呢?教师又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契机去支持和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呢?文本结合“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活动进行了探究。

一、生活为本,灵活选择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源于生活的需求。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自然奥秘。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倡导幼儿以生活为探索内容,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一)善于发现

幼儿在生活中成长,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的环境,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学会发现,并鼓励他们和同伴分享发现的快乐,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愿望。例如,一次课间休息时间,洋洋发现带来的汽车玩具坏了,教师引导他们开展了科学探索活动“拆一拆、装一装”。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前,教师先将一些简易的玩具进行拆解,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拼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幼儿的车门装颠倒了,一些幼儿的螺丝和螺帽搭配错了……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们反复练习并总结经验,逐步完成了玩具的拼装。

(二)兴趣关注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以看出,强烈的兴趣会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科学现象丰富多彩,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兴趣及求知欲。随着幼儿自身的发展,他们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日益增多,他们会对周边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突发奇想”,是幼儿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表现。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幼儿的“问题”,关注他们的奇思妙想,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提问并积极思考。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能够让幼儿长久保持兴趣的教学资源,让兴趣成为幼儿最好的老师。

(三)有效选择

科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相互联系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科学教育应注重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带领幼儿积累学习经验,逐步增加科学知识。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有效选择。首先,我们要摒弃“什么都要”的观念,转而选择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教育内容。其次,我们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经验,注重因材施教。我们要明白,虽然幼儿的学习是很具体的,其中却蕴含了抽象的“大概念”。例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中,虽然幼儿还不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沉浮现象,但是他们可以获得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如在操作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的物体在水里会有不同的沉浮状态,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沉浮状态。这些概念的认知可以为他们今后学习物体密度打好基础。

二、生活为引,优化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获得的。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探索环境,吸引幼儿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一)丰富适宜的物质环境

浓郁的科学氛围和适宜丰富的科学游戏环境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开展科学游戏活动的重要条件。幼儿园可以依据园所特点,有效创设科学环境,开发幼儿园场地的教育功能,营造开放互动的科学游戏环境,以独特的方式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在科学区的创建中,教师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如磁铁、镜子、放大镜、天平、纸、笔等,也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操作、观察、记录和表达;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和探究能力,打造不同主题的环境,并以此开展科学游戏和科学实验。如“泥土的秘密”“瓶子世界”“空气在哪里”等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置身于一个可以随时探索科学的世界,有助于培养幼儿愿意探索、善于学习、勤奋动脑、勇敢发现的学习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平等支持的心理环境

研究发现,教师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利用一些微妙的接触,包括眼神鼓励、温柔的语调、摸摸幼儿的头等,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允许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这些语言和非语言的有效手段都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包容,进而大胆地猜测与尝试,并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发现幼儿在探究中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引入同伴资源,支持幼儿的多样化学习,使幼儿在平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共同探究。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幼儿探索的需求,及时创造同伴互助、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等机会,为幼儿提供有益支持,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多种支持,培养幼儿的思维,梳理和增强幼儿所获得的经验,让幼儿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生活为径,有效引导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活动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生动、科学有效的生活化教育情境,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多变地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启发与引导。

(一)观察引导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石,提问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如果幼儿有了想要弄清楚的问题,教师就要适时引导,为幼儿创设提问与表达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要懂得“发现问题并不等同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善于提问的意识,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提问。其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总结经验,为其他科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记录

记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与幼儿的探索和发现同步发生。这源于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幼儿活动中,对于刚刚看到的现象,若不及时记录,幼儿很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因此,幼儿园阶段的记录活动应与实验操作学习活动同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记录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内容来确定,同时,记录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可操作性。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小鸡出壳”中,通过蛋壳凹面与凸面的对比实验,让幼儿发现拱形物体承受力较大这一科学现象。在记录过程中,幼儿不仅写下了自己的实验设计——固定蛋壳的方法、如何测试蛋壳坚固性等,还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便于日后回忆和巩固。记录活动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表达交流提供支持。根据记录表中的过程标记,幼儿们可以清楚地描述整个实验过程,在讲述记录过程时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生活为源,家园共育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通过家园合作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亲子教育,加强亲子沟通;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如幼儿园组织开展环保走秀、环保作品义卖等活动,鼓励家长利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服装,与幼儿共同制作科技类环保作品。在家长们的影响下,幼儿增强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也能为生活打扮出不一样的美”的科学意识,同时也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家园共育让幼儿们在玩中做、做中学,主动探究与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科学活动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融于生活的指导方式,共同探讨科学活动的内容,让生活成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引,努力寻找更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生活化教育策略,积极有效地引导幼儿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增进对科学知识和生活现象的理解,从而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和行为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环境幼儿园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漫观环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