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真海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架科底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福贡 673400)
草地贪夜蛾又名“秋粘虫”,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均为原产地,属于一种跨国界、杂食性害虫,适生区域广、增殖潜能强,加之危害重,所以现已成为农田防治的主要对象。草地贪夜蛾幼虫可食玉米、小米、水稻、蔬菜等80余种农作物,而成虫每晚飞行范围高达100km 以上[1]。我国云南地区于2019年1月遭受草地贪夜蛾入侵,直至2019年5月,草地贪夜蛾已经扩散至南方地区18个省,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严重威胁。
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原产美洲,种类繁多,全球范围内,约有10科共121种寄生蜂,见表1。据最新记载,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在我国有16种。
表1 草地贪夜蛾种类
寄生蜂、寄生蝇、捕食性瓢虫、其他捕食性天敌。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且中央财政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采购化学农药,但用于天敌昆虫采购方面的资金寥寥无几。加之各级推广部门对此项工作缺乏一定的倡导、宣传力度,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根本无人知晓天敌昆虫[2]。
我国农业化产业发展已近几十年,农药化工体系相对完善,登记在册的农药企业也高达千家,但面对天敌昆虫产业发展,以上工作就显得微不足道。目前,我国天敌生产企业仅有十余家,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更没有规模化的生产车间,因此无法稳定、批量生产,导致天敌昆虫产品无法及时供货。
众所周知,天敌昆虫产品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人工扩繁技术要求较高。加之天敌昆虫产品属于活体生物,生产周期长、货架期较短。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马上使用,则无法储存。并在使用时要掌握投放时间、实际投放数量等,而受人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敌昆虫产业发展遭受瓶颈。
基层推广部门对天敌昆虫产品了解不够,加之使用技术不够熟练,因此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农户无法正确使用天敌产品防治草地贪夜蛾。加之基层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对农民展开生物防治的培训,致使农民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生物防治的优势。
我国拥有赤眼蜂等大量寄生蜂,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约十种赤眼蜂可以被寄养,因此可以将其用于玉米等农作物的防治工作中。通过“举一反三”方式来控制草地贪夜蛾。例如:在玉米田地释放短管赤眼蜂,可增产的同时遏制草地贪夜蛾滋生。我国最早于2009年在广州地区培养赤眼蜂,后通过田间试验来进行生物防治,发现仅释放5000只左右的卵蜂,便可以很好的控制,其生物控制率高达57%。不仅如此,释放黄带齿唇姬蜂于玉米地中也可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的伤害,并且还会使玉米增产11%,这也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措施。
调查发现,通过调控农田生态系统,也可以完成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设计、调控生态系统来控制草地贪夜蛾,最早在非洲防治草地贪夜蛾研究中实现。因此我国也可借鉴借鉴这种方式,例如通过在作物残留物上覆盖土壤来保护表面层,增加碳元素含量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也可在栽种时采取轮番耕作方式,吸引天敌其他作物来间接性耕种。例如种植蜜源植物可以吸引大量的寄生蜂和以及蚂蚁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繁殖,减少其对玉米地的危害。很多人认为玉米田间只适合种植玉米,如果种植其他果蔬林木,会出现乱传花粉、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相反,我们可以适量的种植其他果蔬林木,为蝙蝠提供栖息地,形成良好生态系统,通过吸引草地贪夜蛾天敌栖息的方式来进行生物防治。到一定时间,农民会将玉米地内的杂草清除干净,但若草地贪夜蛾数量较多,是可以不用清除杂草的,只因杂草可以在田地里为蜘蛛等昆虫提供栖息地,从而支持寄生蜂的繁殖生长,来展开草地贪夜蛾的防治。
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时期是最佳的防控时期,清晨或者傍晚在玉米心叶、穗等部位喷洒农药,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①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可以喷撒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等杀菌素来抑制其生长。②应急防治:当草地贪夜蛾虫口达到一定密度时(10头/百株)。严格参考《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药剂科学使用的通知》进行药物防治。
草地贪夜蛾传入我省时间较短,但是扩散范围较广,为全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研究证实: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较丰富,加之控制效果良好,因此我省需深入研究,加大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