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2020-08-29 07:02:00刘志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1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受试者

刘志英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24)

相较于既往开腹手术,对于胆囊病变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1]。其为一类具有微创、快捷以及安全性强的方式。患者利用此类手术接受治疗,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当前已然成为了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但值得说明的是,接受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患者早期会出现切口疼痛现象[2]。另外由于受到二氧化碳吸附的刺激,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呕吐、恶心以及肩背疼痛等诸多不良反应。罗哌卡因为一类新式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剂,其神经毒性以及心脏毒性均较低,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如今使用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已有诸多报道,但值得说明的是,目前对于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疗效方面文献较少。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上述命题进行全面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80例患者为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胆囊良性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21.36~55.32岁,平均年龄为(37.18±1.56)岁,ASA分级为I~II级。病患均不存在酒精滥用史、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史、慢性疼痛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现象。排除妊娠期女性。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次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每组60例。3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并且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方式均相同。具体方式为:对患者静脉推注剂量为0.03 mg/kg的咪达唑仑,0.5 μg/kg的舒芬太尼,2 mg/kg的顺式阿曲库胺,2 mg/kg异丙酚完成麻醉诱导。瑞芬太尼以及异丙酚用于靶控输注,维持麻醉。A组受试者使用地佐辛:在患者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剂量为0.1 mg/kg地佐辛。B组为罗哌卡因:受试者完成手术之后,使用罗哌卡因在其切口局部浸润。同时进行腹腔注射麻醉。

C组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组。具体麻醉方式为:在患者手术开始时,静脉滴注剂量为0.1 mg/kg的地佐辛。完成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切口局部使用罗哌卡也予以麻醉,同时在腹腔内注射,完成麻醉。罗哌卡因使用方式为:在受试者关闭切口之前,于腹腔镜镜头指引条件下在腹腔内部注射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13 mL。并将其均匀的喷洒于肝脏表面以及膈下区域内,令其能够全面弥散至肝脏区域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以及胆囊床的表面。在此同时,对于三个腹壁切口开展逐层浸润0.5%罗哌卡因2~2.5 mL,共使用7 mL。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3组受试者手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手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情况。②分析两组受试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本实验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完成术后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难忍,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疼痛严重度越强。③分析3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试者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手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情况:三组受试者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清醒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手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情况(±s)

表1 三组受试者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手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情况(±s)

2.2 三组受试者手术后VAS评分情况:相较于A组和B组、C组受试者在手术之后3 h、6 h以及12 h镇痛效果明显更好,P<0.05。和A组相比,B组受试者3 h、6 h镇痛效果明显更好,P<0.05。A组和B组手术后12 h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手术后24 h三组受试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2。

表2 三组受试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段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情况(±s)

表2 三组受试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段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情况(±s)

注:和A组相比,*P<0.05;和B组相比,**P<0.05

2.3 三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受试者在完成手术之后,均没有出现诸如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类型。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概率分别为A组6例,B组4例,C组4例。经比较证实,3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

3 讨 论

现如今,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已然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之中。在进行完毕此项手术之后,通过浸润局麻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国内外文献对于此类题目已然进行了诸多报道。但值得说明的是,针对于注射位置以及注射剂量,还没有明确化结论[3-4]。

有文献报道:将剂量为286 mg的罗哌卡因针对受试者胆囊床肝脏、十二指肠韧带,膈下以及腹壁等位置开展多部位腔内浸润麻醉。结果证实:其对于腰背疼痛以及腹腔中深部疼痛并无显著效用。这种做法仅仅能够对于切口疼痛发挥出一定效果。所以说,本文全面分析使用罗哌卡因切口进入联合地佐辛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影响情况。

另有文献指出,使用罗哌卡因完成局部浸润最高剂量可以达到300 mg。但也有学者对于此提出了反对意见[5]。其认为盲目性增加局部麻醉用药剂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病情改变情况,无益于外科医师对于患者手术后24 h病情变化观察[6]。所以说,最高增剂量安全性情况依旧需要开展进一步论证。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对患者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满意效果。相较于开腹手术,这种手术所产生的术后疼痛感较为轻微,并且患者住院时间短,因而这种手术方法最近几年在我国被广泛普及。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疼痛依旧为患者术后主要主诉类型[7]。

相关报道指出,当患者完成腹腔镜手术之后,依旧有74%存在疼痛感。在此其中有31%的患者需要使用麻醉药物予以镇痛。造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原因有很多:主要为手术创口,内脏疼痛以及气腹对于内膜牵拉刺激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手术后会发生持续性疼痛,并且疼痛感以早期为主。手术后2~3 h达到高峰,刚完成手术后24 h,其疼痛程度大幅度降低。所以说,患者的术后镇痛关键点在于6 h之内[8]。

地佐辛属于一类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物。其除却能够对κ受体完全激动产生明确的镇痛作用之外,也能够有效拮抗部分μ受体,进而减少疼痛感,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并且值得说明的是,地佐辛对于б阿片受体活性较弱。所以说,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并不会产生严重的焦虑以及烦躁感[9]。

患者用药之后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经静脉注射之后会呈现出一过性恶心、呕吐、头晕以及困倦等现象。如果控制好药物使用剂量,则通常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抑制效应。当前地佐辛已被临床应用于术后镇痛之中。地佐辛的半衰期为2.2~2.8 h,作用时间可以达到3~6 h。从作用时间来讲,其和手术后疼痛高峰相互吻合,对于此本实验针对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开展了超前镇痛法。在对患者手术开始下刀之后静脉滴注剂量为0.1 mg的地佐辛,取得满意成效。

相关文献证实[10],使用地佐辛予以超前镇痛,不但能够全面缓解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感,另外也能够减少其他时间段使用地佐辛所引发的恶心、头晕呕吐等不良症状。

罗哌卡因为一类新式长效酰胺类区部麻醉药物,它能够有效阻断钠离子流进神经纤维细胞膜之中,并且会沿着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生成可逆性阻滞,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最终目的。从具体作用而言其有着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低。并且大剂量使用罗哌卡因并不会对心脏产生太大毒性,将其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低。

患者之所以在接受完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产生疼痛感,是由于多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单纯使用一种药物较难达到满意的镇痛成效。本实验全面分析了地佐辛超前镇痛和罗哌卡因局部阻滞镇痛两种方法有效性,结果证实: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要比地佐辛小。而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明显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药好。本次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和国内文献相一致。

总而言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使用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进行术后镇痛,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