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华润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阑尾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且多发于青壮年人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阑尾炎手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使用率,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将阑尾切除,进而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术后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对预后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而在此期间,对其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在临床外科疾病中,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炎性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以阑尾炎切除术治疗为主,效果显著,但由于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较多并发症,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见下文。
1.1 基线资料:选取在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患者中,40例为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分别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操作。
纳入标准:符合阑尾炎诊断标准[3],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严重免疫性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精神疾病史。观察组年龄20~60岁,平均(40.45±1.12)岁,其中男24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21~60岁,平均(41.12±1.98)岁,其中男25例、女15例。两组年龄与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告知关于阑尾炎的各项知识,提高患者对阑尾炎知识的了解程度,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同时给予每位阑尾炎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4]。观察组方法: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1.2.1 术前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遵医嘱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可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合并基础疾病,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流,对患者基本的情况予以掌握,并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进行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患者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等选择健康教育方式;若文化程度较低者,可通过视频、图片等较为直观的宣教途径,年龄较大者可在视频、图片等基础上进行口头宣教,对于文化程度较高者,可通过书面宣教或口头宣教等,使患者与家属适当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对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有积极作用。
1.2.2 术前护理:告知患者有关阑尾炎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方式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消除顾虑;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物,并严格执行消毒操作;术前叮嘱患者禁食禁饮,并使膀胱处于排空的状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现患者伴有腹部疼痛加剧或高热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提前实施手术,避免病情发生恶化。
1.2.3 术中护理:对阑尾炎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后,监测每位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产生异常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告知医师;术中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术后发生感染。
1.2.4 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按时监测患者脉搏、血压等,并对患者血管充盈情况进行了解;与此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止血和输血的准备,并对手术切口进行观察,对其是否伴有渗血情况进行观察;术后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并将其妥善固定,预防发生挤压或扭曲现象;若患者处于未清醒状态,应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发生误吸的现象;患者恢复排气后,即可指导其使用清淡和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并根据其病情情况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饮食和普食,叮嘱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5]。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舒适体位,无法下床时,鼓励患者定时翻身、被动运动等,预防肠粘连。可指导家属进行腹部按摩、肢体按摩等,可促进胃肠道蠕动,也能加快肢体血液循环;术后严格监测伤口愈合情况,一旦有伤口感染预兆,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对于伤口疼痛严重者,可通过播放音乐、病友交流、看电视剧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减轻其疼痛感。对于疼痛严重者,可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1.2.5 并发症护理:①切口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切口部位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比如是否具有敷料渗出、红肿等,同时对引流液的颜色和量进行观察,并定期更换引流袋[6]。②疼痛护理:采用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使患者疼痛感得以减轻,同时保证患者良好睡眠质量。③饮食护理:待患者肛门排气后,告知其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进食3天后,若无任何反应,则逐渐恢复普食[7]。④活动护理: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翻身,由此促进其全身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使其早期恢复胃肠功能。⑤从两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即心理护理和基础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有关治疗药物和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给每位患者发放早期康复训练指南,使其能够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充分了解,使其能够提高配合度;同时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能够缓解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机体早期康复[8]。
1.2.6 营养支持:肠道排气后,可适当给予流质食物,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食物、普食,对于可正常进食者,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营养食谱,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保持肠道通畅,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两组指标比较,包含: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2组阑尾炎手术患者的计量资料的各项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而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间比对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P<0.05。
2.1 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3.21±1.02)d、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3.25±1.04)d、患者的住院时间(4.22±1.04)d。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6.43±1.252)d、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5.64±1.87)d、患者的住院时间(7.68±1.94)d。观察组阑尾炎手术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
2.2 分析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例,所占比为2.50%、无切口感染、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例,所占比为20.00%、切口感染患者2例,所占比5.00%、心律失常患者1例、所占比为2.50%。观察组阑尾炎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例,所占比为2.50%、无切口感染、心律失常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观察组阑尾炎手术患者躯体领域(96.35±1.11)分、心理领域(97.58±1.55)分、社会领域(95.28±1.08)分、物质生活(96.52±1.22)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见表1。
在临床常见急腹症中,阑尾炎十分常见,在临床具有难治愈、发病率和复发率极高等特点,若治疗不当,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严重影响。急性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转移性疼痛、麦氏点压痛等,有数据显示,10%的人一生会发生阑尾炎,可见阑尾炎发病率高,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自身经济条件不断增加,使多数人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对护理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9]。
表1 2组阑尾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s)
表1 2组阑尾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s)
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术前护理通过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消除恐惧感,保持最佳心态,提高配合度[10];术中护理通过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术后护理通过对患者手术切口、血压和脉搏以及引流管情况进行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危险因素,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1]。通过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其与临床的常规各项护理相比,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针对性,根据每位患者实施护理,在多个方面实施护理操作,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12]。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观察组躯体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物质生活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