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想贵 石建国 季华庆 侯亚利 陈 俊 鲜 文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Mickness,CMS)是长期生活在海拔3 000m以上人群对低氧环境失去习服所致临床综合征,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居藏族人群CMS患病率约为1.21%,而移居汉族人群患病率高于前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2]。研究表明,CMS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以及广泛脏器损伤和睡眠障碍[3],严重危害高原人群健康。目前有关CMS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少见报道。本文对CMS轻症患者舌下微循环指标变化进行检测分析,为CMS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1病例和分组
选择就诊本院,长期生活、工作于海拔>3 000m地区,且明确诊断为轻症CMS养路工 50例为CMS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均为汉族、男性。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高原暴露时间等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50)
CMS诊断:依据国际高原医学会CMS专家小组制定的标准[4]进行积分诊断,即女性Hb≥190g/L,男性Hb≥210g/L,计为3分,心悸和/或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紫绀、静脉扩张、局部感觉异常、头痛、耳鸣等症状分4个等级由轻到重计为0分、1分、2分、3分,Hb和症状总积分6-10分为轻症CMS,11-14分为中度CMS ≥15分为重度CMS。本次入选者积分均<10分,为轻症CMS;并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它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肺部疾病者。
1.2舌下微循环检查方法
采用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MicroSee V100,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前由专业人员用生理盐水纱布轻柔拭去口腔分泌物以充分清洁口腔,将LED探头用一次性镜片保护套保护后置于受试者舌下,调整探头位置及焦距,避免压迫舌体,实时观察舌下微循环,并采集5个视野清晰稳定视频图像,即舌系带两侧各2个和舌下任意位置1个,通过仪器自带自动分析系统(AVA3.0)计算每幅舌下微循环图像相关指标总血管密度(Total Density of Vessels,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Density of Vessels,PVD),血管灌注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 PPV)和血管平均血流指数(Mean Flow Index of Vessels, MFI),以每个病例5幅图像平均测值作为统计数据。
1.3统计学处理
CMS患者舌下微循环图像显示其微血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直径增粗、走行迂曲,血流灌注血管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但血流速度较对照组缓慢,见图1。定量分析两组舌下微循环指标,CMS组TVD、PVD、PPV高于对照组,MF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对照组CMS组(箭头所示微血管扩张、迂曲、血流缓慢)
表2 两组舌下微循环指标比较均=50)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终端,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最小功能单位。研究表明,缺氧可诱导机体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阻力增加、血管扩张和红细胞聚集,甚或微血栓形成。由于循环障碍,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使组织细胞受损,释放缓激肽、组织胺等,引起微血管扩张、微血流缓慢、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和微循环功能障碍[6]。移居高原人群缺氧较为常见,观察研究其微循环变化对防治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
本文应用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 Imaging,SDF)[7],通过探头LED光波照射舌下微血管,经循环红细胞吸收反射,观察红细胞运动和微血管变化并据此分析TVD、PVD、PPV、MFI等指标,量化反映舌下微循环变化[8]。结果表明CMS组较对照组TVD、PVD、PPV增加,提示CMS患者组织缺氧可通过血管增生及微循环大量开放,而不仅仅由红细胞增多进行代偿。研究认为红细胞过度增多会增加心脏负荷,改变心肌代谢,导致心脏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9],机体为降低这种风险,主动新生和开放毛细血管来缩短氧气向组织细胞弥散的距离,以改善组织供氧量,从而保护心脏和相关组织。本文结果中CMS组MFI较对照组降低,提示CMS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这可能与CMS患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细胞膜成分改变以及血浆中出现异性蛋白造成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全血黏度增高有关,此等改变可致血液高凝状态,甚至诱发血栓栓塞性疾病[10]。
本研究仅选择了汉族中年男性CMS轻症患者进行观察,有一定局限性。尚需对老年、女性及其它民族以及重症和世居CMS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完善资料,形成更有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