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辽单1205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08-29 03:30于惠琳张丽颖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郑单春播晚熟

张 洋,白 石,于惠琳,张丽颖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玉米是全国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 126.7 万hm2,比上年减少84.6 万hm2,下降2.0%。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针对本区域内适宜品种开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对我国的玉米生产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东华北春玉米区面积大,涉及省份较多,所需品种类型丰富。另外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适合全株青贮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已成为牛、羊等青饲料的主要来源。 为此,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针对本区域的市场现实需求,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开展青贮玉米等专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选育出淀粉含量高,生物产量高,耐密植,抗逆性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辽单1205。

1 品种来源

1.1 亲本来源

母本辽50518 以美国杂交种×郑58 为基础材料,通过早世代大群体强压力选择,选择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熟期适宜,植株清秀,综合性状优良植株,以系谱法连续自交7 代于2012 年育成。沈阳春播生育期125 d 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 株型紧凑,株高195 cm,穗位高98 cm,成株叶片数18 ~19 片。 花丝淡紫色,花药绿色,雄穗分支数6 个。 果穗筒型,苞叶中等长度,穗行数12 ~14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

父本S121 为外引系,是优良杂交种良玉66的亲本,由H201/丹340/掖H204 为基础材料,选择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性强的植株,经连续8 代南繁北育于2003 年育成。 沈阳春播生育期128 d左右。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淡绿色,叶缘紫色,苗势 中 等。 株 型 紧 凑, 株 高175 cm, 穗 位 高80 cm,成株叶片数19 ~20 片。 花丝淡紫色,雄穗分枝数11 ~13 个,花药紫色,颖壳紫色。 果穗粗筒形,穗柄短,苞叶中等,穗长16.3 cm,穗行数16~20 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为马齿型,百粒重28.8 g,一般产量350 kg/667m2。

1.2 杂交种组配

2013 年在沈阳组配杂交组配组合。 2015、2016 年分别参加所内中晚熟组联合品比试验和大区试验,在试验中表现突出,2017 年推荐参加国家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顺利晋级,2018 年参加国家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同组生产试验,产量及抗性均达标,于2019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190164)。

2 杂交种特征特性

辽单1205 在沈阳春播生育期129 d 左右,与对照种郑单958 相当,属中晚熟玉米品种。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花丝浅紫色,花药绿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19 ~20 片,雄穗分枝数11 ~15 个;果穗筒型,穗柄短,穗长21 cm,穗行数18 ~20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千粒重346 g,株高290 cm,穗位高105 cm;出籽率84.2%,外观品质上。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测定,籽粒容重742 g/L,粗蛋白(干基)10.61%,粗脂肪(干基)4.02%,粗淀粉(干基)76.16%,赖氨酸(干基)0.29%。

2017 ~2018 年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灰斑病,抗镰孢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中抗穗腐病。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15 ~2016 年参加所内设置的所联合品比中晚熟产量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58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16.2%;同时参加东华北玉米区域设置的大区玉米产量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794.4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6.6%。 两年共计完成43 点次,其中41 点增产、2点减产。

3.2 区域试验

2017 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第一组初试,平均产量838.2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6.69%,居第3 位,增产点率88%。2018 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第一组复试,平均产量781.8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7.45%,居第2 位,增产点比例91.3%(表1)。

3.3 生产试验

2018 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2.6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6.9%,全部试验点均增产(表2)。

表 1 2017 ~2018 年辽单1205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结果

表 2 2018 年辽单1205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生产试验结果

注:对照(CK)为郑单958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合理密植

该品种植株清秀,透光性能好,冠层结构合理,能活秆成熟,属于高光效品种。 通过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栽培密度因素的研究表明,辽单1205的合理种植密度为4 500 株/667m2。

4.2 选地与施肥

辽单1205 属于中晚熟类型品种,喜肥、喜水,尽量选择中上等肥力及平肥地块种植。 结合秋整地底施农家肥2 000 kg/667m2,磷酸二铵10 ~15 kg/667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 kg/667m2,或一次性施入玉米长效肥40 ~60 kg/667m2。

4.3 播种时期与种植形式

东华北春玉米区一般春播在4 月末~5 月初,此时地温稳定在10 ℃以上,适宜播种。 种植形式以清种为主,也可间、套种或比空种植。

4.4 病虫害防控与化学除草

根据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结合天气以及土壤墒情,苗期重点防治蛴螬、金针虫、苗枯病等病虫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做到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 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在晴朗天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4.5 适时收获

玉米过早收获,会导致玉米灌浆不充分而使产量大幅度降低,适当晚收使其充分完成后熟是增加玉米粒质量、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 一般而言,辽单1205 果穗苞叶变黄,籽粒乳线完全消失,籽粒基部有黑色层出现即为成熟,东华北春播一般9 月下旬~10 月初进行收获。

猜你喜欢
郑单春播晚熟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不同地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晚熟
横亘20年郑单958依然市场唱主角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抢种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