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退耕还林生态效应和农民收益研究

2020-08-29 03:30侯雨乐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阿坝州生态效益农民收入

杨 陈,胡 尧,侯雨乐

(阿坝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世界上最先实行退耕还林主要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时间较早,工业基础完备,在高技术的基础上,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缓解人、地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我国退耕还林在1949 年4 月发布的《保护与发展林木林业暂行条例(草案)》规定:开垦荒地如又荒废当退耕还林,森林周边适宜种树地区及森林内部耕地应退耕还林,自1999 年到2012 年底,全国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累计投入3 247 亿元,恢复陡坡耕地和沙化地植被0.0927 亿hm2,2013 年到2017 年底,全国森林增加0.109 亿hm2,全国沙化面积减少近20 万hm2,减少了水土流失危害。 如,吴勇民具体论述了咸阳市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阿坝州处于横断山脉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中心地区,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且带有少量的高原分布于西北地区。 自然环境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地形较为复杂,地形坡度大,耕地少,耕地主要分布河谷两侧及山麓的坡地上,生态环境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比较脆弱。 为减少该地区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阿坝州在1999 年作为首批退耕还林示范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 自1999 年到2017 年底,累计完成荒山造林2.31 万hm2、封山育林2.5 万hm2,累计完成退耕还 林 ( 草) 5.13 万 hm2, 耕 地 面 积 稳 定 在7.9699 万 hm2,森林覆盖率由1999 年21.3%增长至2017年底的25.63%。 政府为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累计财政补助28.87 亿元,使得农村的经济结构向“生态经济”方向转变,农民的年均收益由1999 年的1 029 元增至2018 年的12 893 元。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退耕还林与生态变化及农民经济效益相关性,以期为阿坝州后期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退耕还林相关数据(水土流失减少面积、森林逐年增加量、森林覆盖率、农民年均纯收入)来源:阿坝州政府统计公报和政府公开数据(1999 ~2018)。

阿坝州森林覆盖率和耕地面积数据来源:《促改革强生产惠民生农村经济成就辉煌——改革开放40 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2018 阿坝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1)。

1.2 指标选择

本文参照阿坝藏羌自治州州政府统计公报数据和地方政府公布的退耕还数据,选用农民收入、逐年森林增加面积、逐年水土流失减少面积作变量这3 个指标来度量退耕还林的基础实施情况。 其中生态环境选用逐年水土流失减少量和逐年森林面积增加量综合值作指标,农民收入选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作指标。

1.3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用x表示灰色关联因子集,x0∈x为参考序列,xi∈x为比较序列。 由于阿坝州天然保护工程分一、二期,逐年森林面积增加量数据存在缺失,本文使用极差法进行无量纲化,其公式为:极差法x=

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程度的计算。

上式中k=1,2,…,m;i=1,2,…,n;式中ρ叫做分辨系数,ρ通常取0.5。

式中γ0i是ξi∈综合关联程度,γ0i值越大,关联度越大;反之同理。

当0<γ0i<0.35 时,关联性弱;0.35<γ0i<0.65 时,关联度中;当0.65<γ0<0.85 时,关联度较强;当0.85 <γ0i<1时,关联度极强。

2 结果与分析

依据阿坝州农民收入、森林面积增加量、水土流失减少量3 个指标数据整理计算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见表3。

2.1 退耕还林面积、生态环境及农民收益相关性

由表3 可以看出,退耕还林面积与水土流失减少量的相关度为0.366619436,退耕还林面积与森林逐年增加量的相关度为0.430922927,通过(ξ2(k)+ξ3(k))/2 得到生态环境相关度得到相关系数ξ23(k)为0.414898387。 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的收入的相关性度ξ1为0.665303523。表明退耕还林对农民收益影响程度较强,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相关性适中。

如图1 所示,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收益相关曲线总体上高于退耕还林面积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曲线,说明退耕还林对农民收益总体影响较大。 仅2001 ~2003 年和2016 ~2018 年段,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高于对农民收入影响程度。

2.2 退耕还林面积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分析

由表3 可知,逐年水土流失减少面积与逐年退耕还林面积的相关度是0.366619436,逐年退耕还林面积与森林面积逐年增量的关联度是0.430922927,生态因子关系系数为0.414898387,表明退耕还林与生态效益相关性适中。 退耕还林与生态效益曲线2009 年出现低谷,且2007年前关联度保持中高水平波动,2012 年以后关联度保持在中低水平波动,整个曲线大致呈深“V”(图2)。 2006 ~2007 年,相关系数出现骤减是由于2007 年的干旱灾害导致山体风化严重,造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森林增加面积减少,故表现为相关系数较低。 2009 年相关性低谷,是由于2008 年地震后,水土流失严重,森林面积骤减,生态还未来得及修复。 退耕还林与生态效益相关系数在前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波动,是由于天保工程一期工程在刚开始实施时,极大提高生态效益,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生态效益下相关性就表现出中低水平波动。

由图 3 可见,阿坝州逐年的森林覆盖率呈现稳步递增的态势。 受天保工程一、二期影响,阿坝州的森林覆盖率从 21.3%(1999 年)提高到23.6%(2006 年)。 天保二期工程主要加强了对退耕还林地区的森林补造和后期的维护,有效巩固成果6.24 万hm2,阿坝州的森林覆盖率从24.2%提高到25.63%。 二期森林覆盖率增长表现比一期较缓,生态效益受退耕还林影响。

以上分析表明,退耕还林对生态效应的影响程度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提高了阿坝州森林覆盖率,保护了阿坝州生物多样性。 但也出现阿坝州给地退耕还林效益的不均。

2.3 退耕还林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退耕还林与农民收入的相关度是0.665303523,表明退耕还林与农民收入的相关度是较强的(表3)。 整体上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关联系数在减小,说明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减小,但仍是主要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图4)。 从曲线变化形态上看,前期波动处于中高水平,后期波动处于中低水平,2009 年与2014 年出现波谷较低。 这是由于退耕还林前期,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退耕后主要依靠政府补助款增收。 后期受退耕还林和2008 年汶川地震影响,农民的收入方式发生改变。一、退耕还林后,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旅游业及后续产业与农林业的结合,发展经济林,改变当地农民收入机制。 二是当地农民在退耕还林后,外出务工,以此增加收入,减少对耕地的依赖性。 2009 相关系数出现一个低谷,是由于汶川特大地震后,人民忙于灾后重建,农民收入方式开始发生改变,所以才会表现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系数骤减。 阿坝地区由2000 年到2018 年农民耕地逐渐变少,收入却在增加。 以此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对耕地的依赖性在降低。

表 1 阿坝州退耕还林有关数据统计

表 2 无量纲化处理

表 3 退耕还林面积与所影响项目关联系数

3 结论及讨论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竭奉行,退耕还林工程对于农民收入与生态环境有明显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阿坝藏羌自治州全域地区实行的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退耕还林与农民收益关联度为 0.665303523, 退耕还林与生态效益关联度为0.414898387,表明退耕还林对农民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 退耕还林是影响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影响虽有下降,但仍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农民将农、林与科技结合,在适宜农业经济活动地区发展山地林业如甜樱桃、猕猴桃,中药材等,积极推广林业科技;继续加强优化农林结构,将农林与旅游业结合,实现农林业与生态旅游业结合发展,利用当地优越气候、生态与民族特色,发展高端民俗;提高经济林比重,目前农民收益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程度高,允许农民再指定区域合理伐木,降低开垦风险,使农民适应退耕还林的过程。 励农民在河谷台地发展精耕农业。

从生态优化地角度来看,退耕还林无疑为生态环境做了极大地贡献,这个影响是很显著的,但退耕还林影响的是农民直接利益,虽近年来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影响在减少,但对农民的影响程度仍然高于生态,仍然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退耕还林应注重耕地区与林区分布,合理安排退耕还林地区,提高耕地质量和林区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阿坝州生态效益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盛夏的夜晚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