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密度水平下玉米新品种丹玉336 和丹玉307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

2020-08-29 03:30赵洪绪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穗位密度品种

王 亮,赵洪绪,丰 光

(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 凤城 118109)

辽东地区一直以来以种植稀植大穗玉米品种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外种子公司的进入,辽东地区的玉米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也逐步向适宜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种业市场的需求更好的发挥玉米增产潜力,丹东农业科学院及时调整选育目标,新选育出了玉米新品种丹玉307 和丹玉336。 2018 和2019 年我们对这两个品种进行了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为这两个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栽培和增产原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在2012 年丹东农业科学院品种筛选试验和2018 年密植实验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尤其强调耐密抗倒和生育期适宜)丹玉307 和丹玉336 号两个品种,对照设置为郑单958。

1.2 试验设计

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内随机完全区组排列。 根据2012年筛选试验结果设置两个相对适宜密度水平,2018 年分别为5.25 万和6.75 万株/hm2,2019 年密度增加为6.0 万和7.5 万株/hm2。

本试验分别于2018 年和2019 年在辽宁省凤城市草河区丹东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北纬40°28′,海拔74 m。 前茬作物玉米,直播。 4 月28日播种,5 月20 日定苗,9 月25 日收获。 各处理施肥统一管理, 种肥施复合肥(N15P15K15)525 kg/hm2,7 月2 日追施尿素225 kg/hm2(含氮量46%)。 全生育期无灌溉。 收获时,每品种取中间2 行实收、测产与考种。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灌浆后期,每小区连续取5 株测量株高、穗位高、茎粗。 生理成熟后,统计双穗率、空秆率、倒伏率。 每品种取中间4 行,长6 m 测产,测产面积15.12 m2。 小区选取10 个样穗进行考种,调查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籽粒含水量。 根据小区产量折算产量(14%含水量)。

2 结果分析

2.1 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年际间的气候和出苗情况等影响,每个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大。 而年内3 个品种均表现出高密度产量高于低密度产量的特征。 这就说明丹玉307 和丹玉336 在6.75万~7.5 万株/hm2密度条件下更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 两年间丹玉307 的产量均明显高于丹玉336 和郑单958。 2018 年由于8 月初的两场大风,3 个品种的倒伏倒折率普遍偏高,从而导致空秆率也高于常年,进而没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优势。

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得出,2018 年参试品种总体密度从5.25 万株/hm2增加至6.75 万株/hm2,产量增加14.2%,百粒重增加1.2%,穗粒数增加0.7%,受灌浆初期大风影响,高密度空秆率增加98.1%,倒伏率增加121.8%,倒折增加116.1%。这说明在5.25 万~6.75 万株/hm2范围内,密度对穗粒数、百粒重影响较小,对倒伏率、空秆率影响很大。 产量增加的品种主要是通过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增加单位面积总株数达到产量增加的效果。 2019 年参试品种总体密度从6 万株/hm2增加至7.5 万株/hm2,产量增加7.3%,百粒重减少2.4%,穗粒数减少1.1%,空秆率增加172.6%,倒折率增加976.2%。 2019 年3 个品种增产的主要贡献在于群体穗数的增加。

表 1 产量及产量构成

表2 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表 3 密度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表 4 密度对各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2.2 密度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穗部性状年度间差异较大,2018 年随密度增加,各品种均表现出丹玉336 行粒数降低,秃尖长、穗粗、穗长、穗行数变化较小。 2019 年则表现出密度增加穗长缩短。 品种间穗长表现出丹玉336 大于其他品种,丹玉336 和丹玉307 均属于长穗型品种。

2.3 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从图2 和图3 可以看出,两年增加密度各品种总体表现为株高、穗位高增加,这是品种对密度胁迫的一种响应。 不同品种间比较,丹玉307 和丹玉336 的株高高于郑单958,而郑单958 的穗位高于丹玉336 和丹玉307。

3 结论与讨论

3.1 品种

丹玉336 和丹玉307 是在育种思路和玉米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下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继承和发扬了辽东地区的高秆大穗高产品种的优点,也汲取了耐密适于机械化作业品种的耐密低穗位的特性。 从两年年度试验结果来看,丹玉307 和丹玉336 均较高的产量优势,在6 万~7.5 万株/hm2密度条件下,丹玉307、丹玉336 能更好的适应辽东地区自然条件。

3.2 密度

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对穗粒数、百粒重影响较小,对株高、穗位、倒伏率、空秆率影响较大。 密度从5.25 万株/hm2增加至7.5 万株/hm2,丹玉336和郑单958 在7.5 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达到最高,丹玉307 在6 万株/hm2密度时产量达到最高。 在推广该品种的时候应注意品种相应的适宜密度。

猜你喜欢
穗位密度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狗狗的常见品种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