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
记得在童年时代,每年大年初一,我都要随父母一起去姑婆家拜年。
姑婆的家乡坐落在江西省广昌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小河,更有慈祥、和蔼的姑婆。
那个年代还没有修桥,我们到了河边,要乘坐渡船才能到达彼岸的姑婆家。每当我坐在船头,都要尽情享受一番那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色。
小河真美啊!远看它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蜿蜒地环绕着小山村;近看,它清得可见河底游动的鱼虾。伴随着船夫赤脚踩在船舷上“吧嗒吧嗒”的声音和船舵被风吹得“呜呜”的声响,姑婆那瘦小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
姑婆早已等候在河对面。只见她老人家一手扶在李树上,一手遮挡着眼睛上方的阳光,佝偻着背正向我们眺望呢!
午餐自然是异常丰盛的。姑婆每年都要为我们这些“上等客”预备农家土生土养的“大线鸡”(一种被阉割过的大公鸡),据说吃了可滋补身体,鲜透舌尖的鸡腿和鸡肉则只是做面条点心的“搭头”。更为丰富的美味佳肴还在后头哩!香甜得沁人心脾的米酒是姑婆用自家稻田里施农家肥莳种出来的糯米精心酿造的,活蹦乱跳的鱼虾是姑婆的大儿子临时去河里用鱼叉叉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世界上最原汁原味、天然无公害、美味可口的绿色食品啊!
香气四溢的饭菜里面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每当这个时候,姑婆都会拉着我们的手,眼里噙着泪水说:“看见你们来了,我的老眼就亮了,心里比吃什么都甜哪!”左鄰右舍的乡亲们也赶来,像见到亲人一样问候我们。他们用竹篮提来了涂红的熟鸡蛋、腊肉、瓜果,热情款待我们,给人一种“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温馨感觉。
在我记忆的深处,难忘的还有姑婆家门口的那口池塘。我初次见到那口池塘时,里面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脑子里始终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花的踪影。后来听姑婆说,村里人因为贫困,原本想用那块池塘搞实验种莲子,开展多种经营改善集体经济,没想到,第一年就出事了。一个小孩因饥饿下塘摘莲子吃,不幸溺水身亡,从此,再没人敢种莲花了。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姑婆已离开我们十几年,姑婆的家乡也早已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了。原先的渡口已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飞跨两岸的大桥;荷花已经蔓延得遮盖了整个河面,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境。穷则思变的村民们正赋予它们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求发展和扩张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已无法阻挡。
是的,贫困和不幸也许早已远离人们的记忆,可那些善良的百姓和淳朴的民风却永远沉淀和铭刻在我的心里。
责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