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建设研究

2020-08-28 11:18王楠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培养合作京津冀

王楠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合作战略,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更为天津市的英语人才带来了机遇。因此,在京津冀深度合作背景下,如何创新培养天津市高校英语人才成了当前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创新培养;英语人才;京津冀;合作

一、京津冀深度合作给天津市各高校英语人才带来的机遇

(一)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英语人才需求量增多

自2007年以来,天津市第三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占比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已实现产值10787亿元,占GDP 总值的58%,位居十大城市第五位,仅低于四个一线城市,“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第三产业中通讯、商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更直观的强调了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此外,自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金融方面的投资规模更为乐观,已有超过40家在京央企在中心商务区落地120余个创新型金融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不断快速外向发展的经济对于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英语应用型人才更呈现旺盛的需求。

(二)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教育资源丰厚

2017年,天津市教委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之后,天津市不断制定和规划有优势特色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逐步实现了三地高校间的学分互认、跨校选课等合作和交叉培养学生的途径。同时,天津市各高校还积极引进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等,并联手北京、河北两省市共建课程联盟,大力推进三省市共享创新教育成果和优质教育、教师资源,为英语人才的创新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天津市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自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天津市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通过调研,天津各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夯语言基础、重书本理论、轻企业实践的现象。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系部里只开设了基础英语教学,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立独立的专业英语课程,导致学生掌握的应试英语知识与京津冀所需的有专业性思维、跨界能力强、跨界视野宽阔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而就各高校英语专业内部的课程设置来看,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语言课程占比较大,国际贸易、商务金融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和知识运用讲解比较匮乏。即使某些高校在语言课程之外加入了对外贸易等专业课程,其专业课程的教学材料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的理论性,且授课语言与教材也多为中文而非英语。长此以往,非但不能保证学生接受当前最新行业信息及发展理念,反而会出现学生毕业后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差、理论难以结合实践等现象,导致就业满意度较低、失业率上升。

(二)教学方式方法滞后

首先,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主流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由本来的英语学习的参与者,成了机械的学习接受者,斩断了师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力。其次,数字化和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科技教学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当下的智能时代,部分年长教师因为没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其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潜能而摒弃或忽略智能手机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使得这种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手段沦为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娱乐设备。

(三)双师技能型教师匮乏

因为英语较广的普及性,负责英语教学的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量较大,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去充电学习,且近几年逐渐出现了英语教师年轻化的态势,这就必然导致了教学经验方面略显不足。另外,毕业于专业英语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有着较强的语言专业知识,但缺乏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长此以往形成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分离式教学,造成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意义仅限于应试,难以在语言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系。

三、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培养创新英语人才的相关对策

(一)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系统化进程

有研究认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和途径并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一个有学校、企业构成的与外部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复杂教育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要实现这种模式需要开展多种类型、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赢得广阔的教育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系统化过程绝非高校单方面所主导,而是需要在社会制度建设方面全面配套。

首先,提升社会对校企合作的认同感。政府可以考虑运用合适的舆论和宣传工具,采用大众传媒和其他更有针对性的影像方式,使更多个人和企业积极关注校企合作。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引导和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的合作条件,全面促进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紧密联合。

(二)提供更多经费和制度方面的保障

高校的人才培养从总体上说属于一种公益性质的活动,而企业虽然对英语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但其本质仍是有着较为直接的利益活动。因此,对于这种校企之间“交换”不对等的现象,建议政府可以采取税收减免等措施以此鼓励具有出口权的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并定期提供企业负责人和高校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提高学校进行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加大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份额。其次,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合作。政府可以采取薪资补助等形式鼓励企业指派有经验的员工定期到高校对英语人才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培训,以减少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方向和天津市经济发展方向之间的误差。最后,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规范和支持,使得校企合作更正规,有法可依。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的经济形势要求英语人才还需具备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技术能力,首先需要政府赋予科研及教学人员更大的教育路线制定权。政府鼓励各高校不必刻意求全、求同,而应是根据各校情况,结合京津冀三地合作的目的,构建符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英语语言基础+专业方向课”的课程体系,为推进京津冀三地合作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其次,从制度上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设立相关《在线开放课程与应用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大好时机和互联网的分享机制,积极协调天津地区同京冀两省市共同开发大学英语课程和各类应用英语教育资源,将传统的静态英语教学转变成动态的交互式学习。

(四)保障专业化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是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既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又了解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在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政府應更多得给英语教师提供业余交流培训或实地考察企业的机会,并放宽对此类申请的审查尺度,填补英语教师对经济市场发展缺乏了解的空缺。其次,政府可以挑选党政机关和企业优秀工作人员以兼职或公益的形式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局势和市场需求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最大限度弥补英语教师课外知识结构的不足。此外,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也是完善师资队伍的有效方式。天津市可以充分利用京津两地在地理和政治上的关系,加大各高校对经济和英语人才引进的力度,做好落户、住房等福利制度的保障,吸引高质量的人才,为现有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英语教学更加多元化。

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势必对天津地区的英语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天津市各高校现有的英语人才培养方式已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应积极面对现状,充分利用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加大对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做好各项制度及协助工作,为推动京津冀深度合作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的创新性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军超,张亚靖,张倩.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0):53-55.

[2] 杨东方.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环渤海”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新视野[J].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2015(1):110-113.

猜你喜欢
创新培养合作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浅谈常微分方程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联系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