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20-08-28 09:59丹,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二聚体系统性

黄 丹,南 鹤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指≥50岁初发的SLE,较少见,约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6.8%-18%[1-3]。老年人群本身机能退化等特点使老年SLE患者起病时临床症状轻,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较为隐匿,关节痛和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在老年SLE中发生率高[4,5]。血栓在老年疾病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6,7]。本研究以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血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拟提高临床上的认识以及预防的针对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600例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或2009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协助组(SLICC)提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2)入组患者年龄≥50岁;(3)所有合并血栓患者均经彩超或CT、MRI证实为血栓,符合国内现行血栓诊断标准[8,9];(4)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其他重要脏器损害的疾病。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本研究在展开调查之前成立研究小组,研究者在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统计:(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是否吸烟;(2)合并疾病:高血压(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 mmHg,或舒张压在90-99 mmHg;二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0 mmHg,或舒张压在100-109 mmHg,高血压三级,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3)疾病活动程度:SLE病情的判断(SLEDAI评分0-4分无活动;5-9分轻度活动;10-14分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实验室指标:血小计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imer)。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将性别、年龄、侵入性操作等资料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率

见表1。

表1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发生率(%)

2.2 影响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吸烟史、二级和三级高血压、血小板计数高、血浆D-二聚体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低、中重度病情活动是影响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2.3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吸烟史、二级和三级高血压、血小板计数高、血浆D-二聚体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低、中重度病情活动与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相关。通过对单因素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吸烟、高血压、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血浆 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病情严重程度是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风湿科最常见的累及多个器官及系统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合并血栓仍是危害较高的并发症 之一[10]。文献报道:血栓发生率为1/10-1/4,高危患者甚至发生率超过1/2,因此SLE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应注意血栓事件发生的可能,采取积极的血栓预防措施。现阶段,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且我国医疗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针对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我国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血栓患者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老年人普遍存在记忆力减退,肢体活动度下降和机体功能变弱的特点[1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肌肉僵硬和眼干口干等特点[12];血栓患者更是存在偏瘫失语,精力不振和食欲减退等问题[13];可想而知,以上三类特点相结合势必会给老年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研究表明[14],血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将有很大的机会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继而影响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康复效果,以致出现不断增高的患者死亡率。临床专家为了有效控制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郑婷[15]详细分析了冠心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对策,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虽然在19世纪中期Virchow就阐述了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和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地增加,本研究针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0例,发生血栓者177例(29.50%),提示我们需要通过各个层面去评估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身体情况,很多发生血栓患者依靠单纯的外观是无法辨认的[16],很多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而被延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值得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戒。

从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血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吸烟史、二级和三级高血压、血小板计数高、血浆D-二聚体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低、中重度病情活动与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相关。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无吸烟史患者评估;提高对女性患者、高血压、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低、中重度病情活动患者的注意;做好每位患者的全面监测和记录,防止血栓带给患者的隐形伤害,以防延误了患者病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是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最强危险因素,与赵宁的研究表明一致[17]。原因在于血浆D二聚体是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如果D二聚体浓度的不断升高,这说明人体内发生了继发性纤溶及凝血酶形成,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可作为高凝状态标志之一,同时也说明有新鲜血栓形成。再加上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明显的累及血管发生病变,在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的基础上势必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血小板的情况也是影响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这与血小板对人体的特殊作用息息相关,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同时还具备了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研究表明,血小板发生异常变化会对患者的血液流畅情况产生阻碍,继而影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也再次印证了本研究的结果。

本研究显示,性别、吸烟和高血压因素是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郑婷[15]、杨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进入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减少,在影响患者糖代谢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自身发生血栓的机会;香烟内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焦油,这两种成分不仅可以危害患者的呼吸系统,更会进入人体的血液,继而影响患者的血管内膜,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几率;国内外诸多研究已经表明[19,20],高血压是很多基础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无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是血栓都会受到高血压的重要影响。

本研究也指出了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是影响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患者的活动能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数高自然全身的血液循环会更加通畅,自然会极大的减少患者发生血栓的机会,这也再次验证了唐文娟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21]。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患者的性别、吸烟、高血压、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血浆 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病情严重程度是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了更好的减少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本研究建议应该及时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自身机能的减退,血管的硬化都增加了其发生血栓的机会,针对每位患者提出必要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二聚体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