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二中心小学 杨晓鹏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利用形象的图、形将大脑的思维过程予以直观的呈现,图与文字并用,把枯燥的知识转变成具有色彩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机能。首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小学数学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消化与吸收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小学生根据教师在板书上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系统、有层次地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点形成长期深刻的记忆。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做的课堂笔记也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板书设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多重目标。当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的教学现象,就是课堂教学看起来“热闹而丰富,但是下课就通通忘掉”。这就是教学改革的误区所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在一起,教学过于强调过程,而造成真正教学的实效较低。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做到层次分明、关系清楚。以往的板书结构一般都是采取的大纲式板书,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罗列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具体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然后再利用发散式的图形模式,将知识之间互相连接的点给学生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利用色彩鲜明的线条以及图形,让板书变得鲜活起来,给学生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持久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记忆与理解。例如,对于“数”的讲解时,小学教师可以做如下(图1)的板书,从高度指导慢慢过渡到低度指导,让学生能够对“数”“自然数”“奇数”“偶数”“小数”等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有更为清晰明了的理解。在遇到相关的数学题目时,自然会将这个课堂上的板书从脑海中调动出来,相较于让学生对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单独记忆的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图1关于“数”的思维导图
又如,对于相关四边形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设计时,要将多种四边形的关系体现出来,还想要学生轻松记忆,就可以绘制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描述出来。四边形因对边平行的数量不同而分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而平行四边形中的四个边相等就是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就是长方形,长方形中四边相等的就是正方形;菱形中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就是正方形。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将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绘制出来,使每一个不同的四边形概念都能作为一个中心,成为一个发散的“点”。利用强烈的色彩进行板书设计,这对于学生真正掌握图形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如图2)。
图2“四边形”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演示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复习难点。通常来说,小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都不是很强,他们具有的数学知识一般也都是较为零散的。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冗杂,学生在进行复习时会容易遗漏知识点。基于此数学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经常容易出错的知识难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设计课堂板书。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复习效率有所提高,还能指导学生在课下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自主复习。这对于学生真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自己学会对数学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以及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进行总结归纳,自己对错题难题的高效总结有着重要意义。
4.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板书一般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但由于板书的实施性较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利用板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板书的设计中,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画出一个整体的、简要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分组探讨,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将整个教学板书补充完整。例如上文所提的四边形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就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不在板书上书写出来,让学生进行填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课堂主体的作用,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启发,以小组形式探讨,寻求最优的解决答案,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所加强,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板书时,除了利用思维导图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其他教学方法,以强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思维导图设计小学数学的板书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提出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关于思维导图的板书设计优化的具体举措。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以及帮助学生突破复习难点以及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感的提升方面进行论述,并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希望本文能够给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