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 要】水墨画的作画尝试,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深切地感受中国水墨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水墨具有用笔简练概括的特点,作画形象生动,使人喜爱,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本次玩墨游戏中“流淌法”的尝试初探,能够有利于幼儿提高艺术兴趣及各方面的能力,融入儿童趣味的元素,逐渐把玩墨变成为游戏化的活动。
【关键词】玩墨游戏;流淌法;游戏化;幼儿;兴趣
一、背景分析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其浓度所画出的不同浓淡层次的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起源于唐代,在宋代得到极大发展,水墨画的最大特点是墨色是最为主要的表现,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凝聚在纸上,形成“墨及是色”的艺术画面。
水墨画强调自然、生动、不拘泥于形的特征,正符合儿童绘画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创作中能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在帮助幼儿从小接触民族传统绘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玩墨游戏中的“流淌法”
“流淌法”的定义是将纸用水湿润,趁纸未干时滴上颜料,拎起,从上到下流淌,产生润泽、渲染、朦胧和变化莫测的艺术效果,既好玩又好看,幼儿会产生无穷的兴趣,所以,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鼓励幼儿更自主的游戏,积极尝试“流淌法”中的多元化,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儿童水墨画中的造型是幼儿通过水墨表现手法在宣纸上创造新的形状的过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习惯性地将注重线条的勾勒造型的惯性思维用到水墨画中,使用线条的勾勒和颜色的填充来丰富画面内容,这样虽然突出了画面的丰富性,但是却缺失了水墨画独有的韵味,不能称作水墨画,只能是称为用水墨表现的儿童画。
阿恩海姆對于形状的概念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形状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那种外部形象,换言之,形状不涉及物体处于什么地方,也不涉及物体对象是侧立还是倒立,而主要涉及物体的边界线”。幼儿在描绘形象时,对于物体外在形的把握会根据观察方法和笔墨的掌握情况在宣纸上产生不同的形象特征。幼儿画出的形象特征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则会产生“无意识形的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外保护这种无意识形态的美,从中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墨汁倾倒在画纸上,会留下不同的形状、印记,这种无意识形为在幼儿的想象中能增添画面不少趣味和启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尝试探寻一种适合于幼儿心理发展,即游戏化的活动方式,它立足于“趣”,以“兴趣”为先导,融入儿童趣味的元素,把笔墨变成为游戏化的活动,如此,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构思力,本次我们尝试利用“流淌法”展开活动。
三、随时关注,巧用策略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引导,除了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宜性以外,还要注意导引的时机,及时关注幼儿动作的变化,确保能够提供不同的材料探究游戏效果,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在活动中,我们以不同材料为媒介,随时关注幼儿的玩墨现象,选择合适的导引策略,有效助推幼儿玩墨游戏“流淌法”的尝试。
(一)“浸、取、滴、淌”
1.观察记录
幼儿A和幼儿B事先了解了流淌法的含义后,进行了第一次游戏。幼儿A用了两只小手抓住宣纸往水盆里浸湿,取出宣纸平放在桌面,幼儿B早早的准备好了滴管将宣纸上滴上墨水,随后往一个方向进行了流淌,效果马上出来了,“哇!感觉好像滑滑梯”,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随后更多的幼儿都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尝试。
2.分析解读
幼儿已有过初步的玩墨体验,因此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比较顺利,并对“流淌法”产生了兴趣,还了解到墨水是由浓到淡的慢慢往下流,幼儿欣赏了完成之后的作品,有的说像瀑布,有的说像一座山。
3.导引策略:流淌基本步骤
(1)浸:抓住宣纸的两个角浸入水盆中,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难度非常大,要保持宣纸的两个角要干,不然容易破碎,浸的湿度要均匀,便于幼儿顺利进行游戏。
(2)取:取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抓住宣纸的两个角慢慢往上提,保持宣纸不破损,不折叠。
(3)滴:控制滴的轻重(墨汁太多宣纸容易破),距离要保持(每一滴墨水最好分散一点),为下一步流淌做准备。
(4)淌:将宣纸干的两个角轻轻提起来,就会感受到墨水随意流淌出去的神奇,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快乐。
(二)“浸、取、停留、淌”
1.观察记录
由于小朋友之间发生了碰撞,当幼儿B拎起宣纸时发现没地方放了,就催促幼儿A:“你给我快点呀”,幼儿A:“是我先放的,我还没好呢”,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幼儿B没耐心等待了,想要放弃。这时我走进了幼儿的游戏,夸奖了幼儿B的耐心等待,“说不定你的等待会有奇迹发生哦”,幼儿B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脸。当幼儿B放下宣纸滴上墨水的那一刻,奇迹真的发生了,幼儿B感受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流淌效果,周围的小伙伴都非常好奇。
2.分析解读
游戏中幼儿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时教师适时的介入至关重要,避免了幼儿间的争吵,鼓励了幼儿的耐心,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幼儿保持继续探究的欲望。相信在今后的游戏中,他们都愿意多一份等待的耐心。
3.导引策略:“停留”发生的奇迹
(1)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大家带着疑问一起讨论着,有的说:“是不是墨滴的多的原因?”,有的说:“是不是这纸的原因?”,幼儿B说:“是我的技术好”。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原因,大大提高了探究能力,同时拓宽了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发探究行为。
(2)原来“停留”也会带来不同
带着问题幼儿展开了讨论,并一起回顾了刚才的细节,幼儿B马上想到了是因为刚才没地方放,所以将宣纸停留了很长时间,因此她的宣纸的湿度比没进行停留的宣纸要低,带着幼儿的猜测他们再一次进行尝试,最后得出結论:原来“停留”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三)加材料,玩不同
1.观察记录
几位幼儿总是想办法希望能出现不同的效果,但是他们反反复复的示范,也没有观察到新的变化。这时,我提醒道:“宝贝们,我们是否可以在水中加点什么”,这时,一个小男孩说:“老师,能加牛奶吗?”,我回答:“宝贝,只要你有想法,我们都可以尝试”。
2.分析解读
幼儿提出加入牛奶的想法,通过大家一起探索,真的有了新的发现:由于牛奶中含有某些成分,墨在流淌时很均匀,既不像案例1一样容易渗开,也不像案例2一样随意流淌,拎起宣纸后,墨水四处流淌得很顺畅。通过让幼儿提出想法,参与加入新材料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游戏的兴趣,真正促进幼儿与游戏材料的相互作用。
3.导引策略:趣味性辅助材料的加入
幼儿的想象是丰富的,当他们想出新的玩法时,应该鼓励他们勇敢地进行尝试,就如案例中幼儿添加牛奶这一材料的设想,最后真的出现了不同的流淌效果,可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真的很重要。
四、让幼儿真正成为玩墨游戏的主人
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激发了探究兴趣,发挥了玩墨游戏活动的实效性,不仅丰富了玩墨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玩墨游戏的质量。其次,通过游戏,能够发现产生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幼儿讨论、交流,教师的观察及指导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进一步思考玩墨游戏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从而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通过玩墨游戏,趣味引导鼓励孩子们通过水墨画的形式感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学前教育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徐田玲.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1(1):112
[3]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昆山开发区蝶湖湾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