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高职分析化学实训教学探索
——以酸碱通用滴定管的使用为例

2020-08-27 07:35唐冰雯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云班酸碱分析化学

唐冰雯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分析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连接药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重要纽带[1]。同时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实操能力,包括熟练应用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等基本分析工具。正是因为这样的课程性质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学习参与度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实训课时安排较少,实训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能掌握规范的操作,难以实现与专业课程的顺利对接[2]。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来推动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改革,真正发挥分析化学桥梁学科的作用,是现今高职分析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鉴于此,在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进行分析化学实训教学,以期为同类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法和思路。

1 分析化学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1 生源多样化

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除招收普通高考学生(文理兼收)外,还通过学业考试等途径招收中职学生或社会人员,使得生源呈现多样化。而多样化的生源决定了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基础,对以理科思维为主的分析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难。面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 实训内容陈旧

当前分析化学实训内容一般与理论教材相对应,包括常见的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和沉淀滴定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等。实训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训项目设定较为传统单一,并未真正体现出与药学行业需求的一致性。而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内容,应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实训内容,以体现课证融通的教学思维,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1.3 实训教学模式传统

实训课为大班授课,仍然沿用教师讲解实训要点—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巡堂—学生完成实训报告的流程。这种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弊端: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大班教学,仅靠教师演示,学生难以掌握操作细节,大大影响了操作的准确性;教师巡堂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训操作的及时反馈和点评,导致学生操作细节不能得到纠正或肯定。

1.4 实训考评方式不完善

学生实训考评包括期末实训考核和平时实训报告两部分。由于实训报告的书写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实训过程和实训态度,故现有的考评方式还不够完善。应实施更为完善的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实训课堂表现、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实训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实训结果的准确性、实训报告的书写、期末考核的表现以及实训态度等多方面来全面评价学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基于SPOC的分析化学实训教学

2.1 SPOC的优势

随着慕课(MOOC)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网络课程。然而MOOC平台、线上课程和学生注册数的急剧增加,引发了MOOC质量危机,SPOC应运而生[3]。SPOC作为后MOOC时期的新兴教育模式,可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应用于班级这样的小规模用户群,把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赋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4]。将SPOC应用于分析化学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可以作为突破传统教学、适应时代需求的重要途径。

2.2 建立分析化学实训教学SPOC课程库

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结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和药学岗位需求,对分析化学实训内容进行筛选和改进,如增设酸碱滴定管、电子天平等基本仪器的操作,并将四大滴定实训应用于药物含量测定中,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职业感。教师根据学生易错点将每次实训操作进行分解细化,并将其中的要点结合操作实拍和配音讲解制成数个不超过5分钟的SPOC,建立分析化学实训教学SPOC课程库。同时借助云班课平台进行SPOC的上传、发布,供学生随时随地查阅、学习。

2.3 基于SPOC的酸碱通用滴定管的使用实训教学

酸碱通用滴定管具有能装酸性溶液也能装碱性溶液的特性,故取代了传统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成为容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化学分析仪器。因此,酸碱通用滴定管的使用是分析化学实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2.3.1 课前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分析往届学生的学习共性和教学反馈,收集图片素材,进行操作实拍,并结合酸碱通用滴定管的操作特点来制作相应知识点的SPOC,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需求(见表1)。教师将制作好的SPOC发布到云班课平台,并设置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学习酸碱通用滴定管的操作,总结操作要点,上传到云班课。同时教师通过及时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作业反馈来进行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

表1 酸碱通用滴定管的使用SPOC设计

2.3.2 课中教学 课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先请学生进行酸碱通用滴定管的操作演示,并在云班课中同步开展头脑风暴点评活动,由班级学生进行现场打分和点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点评进行操作要点归纳和总结。最后学生进行自由操作和练习,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查阅相应SPOC,也可以求助于教师。这种方式既能弥补传统大班教学的缺陷,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进行实操练习的同时,教师在云班课平台开放在线课堂讨论区和发布课堂任务。在线课堂讨论区可供学生提问,分享实训操作图片和心得等。而教师在观看学生操作的同时也可随时拍摄学生正确或错误的操作图片及短视频,上传至讨论区供学生讨论。课堂任务则需要学生针对酸碱通用滴定管的使用分段拍摄视频,并上传到云班课,教师可进行观看并做现场点评和操作演示。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的视频资料都可以作为更新优化酸碱滴定通用滴定管SPOC课程库的素材。

2.3.3 课后反馈和评价 课后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学生课中操作视频发布到云班课,请学生进行操作细节点评和打分,让学生再次回顾酸碱通用滴定管的操作要点。同时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学生对酸碱通用滴定管的组成、洗涤、润洗、排气、滴定操作、读数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云班课了解学生参与各教学环节的频率和分数,得到本次课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效果反思,完善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3 结语

通过剖析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建立分析化学实训教学SPOC,利用云班课平台将SPOC应用于教学全过程。该方法能够充分展示分析化学实训操作知识点,使教与学突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教学古板枯燥和效果不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还可为其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云班酸碱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测定香菇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管理与应用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实践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