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陈开敏 王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种慢性肺部疾病发展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且具有不可逆性,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肺功能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改善患者肺功能[2]。肺功能的改善可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许多慢阻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其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不重视治疗以及治疗依从性差,诸多原因最终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下降,预后变差[3]。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健康教育是任何疾病都不可忽视的一项干预手段之一,其无论是对疾病治疗或预后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本研究运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认知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3±6.3)岁;平均病程(7.01±2.52)年。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4.2)岁;平均病程(6.95±2.61)年。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5];②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结核、肿瘤者;③合并肝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神经类疾病,认知、沟通障碍者;⑤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化痰解痉,支气管扩张治疗以及改善通气等。
1.3.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呼吸肌锻炼、呼吸操训练、家庭氧疗等。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如下:①发放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知识以及治疗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相关处理措施以及治疗期间出现不适情况的处理措施,为患者进行多媒体演示处理措施等。②嘱患者脱离生活环境中的有害烟雾和颗粒吸入,定期为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知识讲座,让患者熟练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特殊治疗方法等。引导患者季节性接种免疫疫苗可以使患者减少感染导致的疾病急性加重。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排痰方式,监督患者戒烟、戒酒。③设立电话以及微信公众号咨询服务,一旦患者出现问题或有相关疑问可通过微信或电话向小组成员进行咨询。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评估相关指标。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4.1 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吹气检测,记录1 s内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进行比对。
1.4.2 疾病认知程度:制定COPD疾病知识以及健康教育评估表,干预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评估,评估表共计100分,分为优良差,其中>85分为优,65~84分为良,>65分为差,统计患者干预后的认知程度优良率。
1.4.3 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6](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细分为四个范畴,包括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四个领域;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4 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1 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肺功能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
2.2 2组认知程度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认知程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66.67%)(χ2=6.667,P=0.010)。见表2。
表2 2组满意度比较 n=30,例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2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 n=30,分,
2.4 2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 vs 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13)。见表4。
表4 2组满意度比较 n=3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常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持久性扩张,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好发于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呼吸系统出现退变,加之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长此以往,导致患者肺组织弹性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发展为慢性肺气肿,而慢性肺气肿为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久之导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进一步变差[8]。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9]。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治疗目的为改善其气道通气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感染,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从而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而仅仅以药物维持患者的呼吸道功能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其他辅助治疗方式来辅助患者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10]。
相关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极低[11]。认知水平是患者在患病后对该病的疾病知识、治疗情况以及预防措施等。研究表明,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的不足是造成患者疾病加重、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12]。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足,使患者忽视了治疗的重要性,而患病后患者本身自我管理水平下降,进一步的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下降,从而使患者治疗效果变差,病情加重,预后变差。因此,仅以药物治疗,无法满足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目的。需要良好的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治疗必要性的认可[13]。
健康教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极易忽视的一个重点干预手段。有研究表明,将健康教育运用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预后更加良好[14]。健康教育是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引导患者进正确排痰,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强调健康知识的重要性[15]。健康教育已经被临床证实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对患者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如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16]。因此,临床需要积极重视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17]。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联合了健康教育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肺功能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优良率也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对慢阻肺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18]。而随着患者认知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也随着提高,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效果提高,肺功能改善明显,因而预后效果良好。故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其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水平明显要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护理运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最终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赢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