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娟,吕立铭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由林崇德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2016年9月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1]。面对多样性疾病病种、复杂医疗环境及病人不同需求,更需要医护学生具备持续、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素养。本文以我校的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在对调查问卷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校全体2018级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开始前调查人员要求护生不记名如实填写调查问卷,调查符合伦理道德委员会要求,均知情同意并同意护生随时退出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问卷答完由调查人员现场统一核对回收问卷,收回500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以自制的《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现况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此问卷以中国护生核心素养3个方面的六大素养为依据,参考高职护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指标体系[2]和马俊卿[3]自制的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并邀请3名护理学专家和1名核心素养教育专家讨论形成。问卷主要由一般情况调查和核心素养现况调查组成,共有21道题。核心素养现况调查问卷保证六大素养至少存有一个问题,每个素养项目再设置2~3个问题选项。
问卷回收之后由专人负责问卷的筛选,由两人将回收问卷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比较两人的录入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及时纠正错误。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生文化基础薄弱。喜欢学传统文化和传统技术的护生及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技术了解较少和不感兴趣的护生各占约一半;艺术审美情趣较低,艺术审美情趣达到较好的仅占31.8%;职业认知较好,护理职业认知较好、熟悉岗位工作内容与素质的占80.4%;科学精神较差,科学精神较强的仅占20.6%。见表1。
表1 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高职护生自主发展能力欠佳。护生学习态度尚可,有积极学习态度的护生占72.0%;学习兴趣一般,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占63.0%;学习习惯一般和较差的占42.6%;较少护生知道何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能合理运用适合自身学习方法的占41.0%;职业规划能力较差,自己职业规划清晰的只占39.8%;大部分护生(56.4%)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和较弱,从而可知学会学习的护生很少;护生健康意识较好,珍爱生命、重视健康的占82.8%;关爱别人和自己的能力较差,爱伤观念较强的仅占38.4%;较难对自我情绪察觉、调控及激励,自我情绪调控较好的占33.6%,从而说明护生健康生活状态欠佳。见表2。
表2 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调查结果
由调查可知,高职护生社会参与能力较弱。护生有效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般,较强的分别占51.4%和57.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一般,较强的占60.6%;护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意识较强的仅占17.6%;对国家大事件及国际形势不够关心,关注较多的仅占39.2%。见表3。
表3 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的社会参与调查结果
由本研究可以看出,高职护生人文底蕴数据比马俊卿调查的护理本科学生数据稍高[3],可能与我校部分护生加入针灸康复社团及参加该社团定期的讲座培训,使护生有机会接触传统中医文化有关。高职护生人文底蕴总体薄弱,可能与高职护生兴趣爱好和文化视野较狭窄及认知结构的固化、文化自信的欠缺、推崇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不足、学校环境中传统文化熏陶和艺术培养活动较少等有关。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样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人文培养。
本研究中具有理性思维、求真务实、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护生很少,相对缺乏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品质。可能与大学生尚未形成完全的独立人格与理性思维、高职护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学习态度和治学相对不够严谨等有关,同时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失真的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科学精神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样需要培养护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去伪存真、去粗取精”[4]。
本研究中的高职护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而兴趣较浓厚、习惯较好、能合理运用适合自身学习方法、职业规划清晰、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护生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高职护生习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讲护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乐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教师进行选择性学习等因素有关。这就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护生的主体作用,将职业规划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在信息化大环境中,护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主动学习方式等。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职护生珍爱生命、重视健康意识较强,但爱伤观念和自我情绪调控较差。可能部分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自制力差,抵挡不住一些诱惑;无节制对手机、电脑痴迷,导致社会交往和锻炼身体时间大幅减少;人文知识薄弱及人格片面,造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激烈的竞争机制,心理情绪调适困难;家长多数重视子女在学业方面的教育而疏于对子女在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生活技能上的指导,从而使健康生活状态欠佳。学校可以根据高职护生身心发育特点,因材施教,加强人格建设;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课程与咨询中心,改善护生不良情绪状态和适应能力,改变护生错误认知结构等。教师可以将健康生活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对护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隐性教育的培养[5]。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多一些关爱和陪伴,从而提高护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生活技能。
关注国家大事件及国际形势变化的护生较少。部分护生可能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对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考虑很少;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及部分家庭偏颇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生可能表现出特立独行和自私自利的品行。应以国家政策为依托优化社会整体环境,以日常养成教育为着眼点推进家庭教育,以学校环境引导为路径等多方教育合力,全面助力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6],促进护生的责任和担当。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创新意识薄弱,实践创新能力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阻碍了护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学校多给护生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如通过社团、游学、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护生设计和完善实验内容等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7];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培养护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开展多样化教学[8];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不应只重视分数,还应关注孩子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学校应把培养护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融入教学、透进制度。如邀请核心素养专家进校开展教师培训及指导工作[2],学校可以在时间和条件许可的基础上增设核心素养的相关课程,如艺术审美类(音乐、艺术欣赏等)多种类和多形式的选修课程,建立起体现核心素养的新课程体系,对核心素养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实践课程设置学时应有所增加;在课程标准设置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要包含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9];对于教学质量评判,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习内容要求和质量量化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10];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护生创新实践提供条件[11];采用各种途径优化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及职业价值观的建立,以此来促进护生身心健康[7]。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授课方式,可采用立体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如综合采用体验式、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慕课、翻转课堂等[12];教师需要主动探索研究学科知识部分的体系构建,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为培养护生学科核心素养做铺垫;教师应积极参加相关核心素养的会议、培训,提高自身素养。教育部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就必须把培养护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促进护生全面发展。教师培养护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护生的特点、顺应禀赋、关照发展)、启发性(积极思维)、生活性、建构性及教学方法多元化等[13]。以教师为主导,才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护生要有主动性、积极性的意识活动,表现为“我要学”和“我能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观念为保持虚心学习的姿态,以护生自己为课堂的主体;明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是最好的;相信只有通过自身发现、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认识到只有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有利于与他人合作或共处;勤于锻炼,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发展;不断提升自我,完善独立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强烈的问题意识来激发自己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等。只有以护生为本,核心素养的培养才可以实现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