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职示范校护理专业基于医疗信息化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08-26 16:47庞伟勤黄晓梅莫仁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时医疗计算机

庞伟勤,黄晓梅,黄 莹,莫仁燕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学生修完此门课程后,基本上可以适应中职毕业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但医学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应融入医疗行业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服务于医学相关应用。现根据中职学校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和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就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探讨。

1 国家政策依据及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2012年国家颁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指导意见》《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提出到2015年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2016年颁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医疗大数据正式纳入国家发展。2017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2018年颁布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提出了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作用。根据《2016—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结果表明,目前全国二、三级医院基本普及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小型医院也基本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2 临床医疗单位对护理信息化的要求

2.1 医疗信息化应用

现代护理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迅速发展,课题组对74所市级、县级、乡镇医院护理部进行了调查,只有1所医院未使用医疗信息系统,使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医院占98.6%。医院无纸化办公情况:全院实行无纸化办公的占14.9%;部分科室实行无纸化办公的占83.8%;目前均未使用无纸化办公的占1.4%。对212名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得出:医院护理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临床护理、行政管理、科研工作,日常工作使用计算机的达99.1%,使用医疗信息系统记录病人病情信息的占90.1%。调查说明:医院基本采用医疗信息系统,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在医护工作中与信息化管理密切接触,通过调研,了解到医院护理信息系统有以下功能:护理记录、医嘱处理、护理病历、护士工作站、护理风险评估及不良事件上报、送检标本结果查询打印、医疗数据统计、病历查询、护理质控、评估单、电子体温单、床位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调查中医护人员反馈,计算机技能知识在医疗工作中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调研结果表明,数字医学信息广泛深入医疗工作当中,信息化有助于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护理信息成为推动护理工作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2.2 对护理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医院医疗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医疗单位对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对74所市级、县级、乡镇医院医疗信息化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每月进行培训的占5.4%,每半年进行培训的占60.8%,每年进行培训的占31.1%,一年及以上进行培训的占2.7%;在使用医疗信息系统之前,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占88.2%。医院对职工的信息化要求:要求熟练掌握的占70.3%,要求熟悉的占29.7%,了解就行及无要求的为0。从以上数据得出,医院对医疗信息化培训比较重视,希望能加强对护理人员计算机信息知识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医学知识以及各项实训技能操作外,能够熟练操作医疗信息系统,熟练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 信息化教学现状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达5 435人,占在校生人数64.77%,是广西区内护理专业规模最大的学校,建校46年来为医疗单位培养了大量的医疗护理人才。我校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过程中,进行了计算机教学相关研究和实践,并逐步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对计算机课程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对学校计算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要求普及计算机知识和应用,使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习氛围,但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对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认为和自己的专业以及后期发展联系不紧密,在思想上普遍不太重视,对该课程的学习仅作为期末考试和考级过关之用,未真正认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不需要进一步学习更多信息化知识。有些教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上网查询资料、打字、文章排版、交流沟通就足够了,不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几年计算机教学课时也被不断压缩,从最初的90学时缩减到60学时,而2017级计算机课程只有48学时。

3.2 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需求,缺乏专业针对性

护理专业只开设一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内容仍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基本知识,对于正在逐步融入医务工作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知识介绍很少,更未涉及医学行业使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医学信息化相关知识,缺少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实际内容。所有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基本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即《计算机应用基础》,少有专门针对医学专业的计算机教材,没有考虑到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无法满足专业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从医学专业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也少有教师针对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实际运用做内容上的补充,沿用以前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已跟不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与当前医学行业的实际需求产生较大偏差。

调查正在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698名,结果见表1~2。

表1 在校所学计算机知识与临床医疗工作的联系情况

表2 护理专业实习生希望得到计算机哪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从表1可见,认为所学计算机知识与临床医疗工作“一般联系”的学生占51.7%,“无联系”的占17.2%。说明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的内容没有医学特点。从表2可见,护理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方面的需求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外,更多的学生希望得到医学专业信息化办公知识、医学专业工具教育知识,对开展以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表示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3.3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医学专业应用技能培养

传统计算机教学普遍采用“讲解—演示—上机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模拟性地完成教师指定的操作任务,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不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授课教师缺乏医学领域的实践经验,很难把握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计算机运用情况、范围、程度以及相关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不利于对医学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1]。

3.4 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践训练基地平台不足,未能满足教学需求

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目前未达到要求,学校各个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课程,即每个学期有85个班近6 000名学生同时开设计算机课程,另外某些专业课程如统计学、药品营销等也需要上机操作,学校只有6间机房可供同时使用,计算机设备处于供不应求、高负荷的运行状态,导致故障率高、功能性差,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不能达到基本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4.1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社会需求是教育教学培养的真正目标和源泉。教育部确定的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中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信息应用处理能力[2]。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以培养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应用型医护人才为目标,结合护理专业特点,除要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网络知识、办公应用软件熟练掌握外,还必须对医院管理系统了解,清楚本专业在医院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从而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2 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改进传统计算机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构建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设计特色案例教学的内容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3。课程内容融入了护理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要求,选取了常见的医学应用案例,例如:因特网应用教学中,强化如何通过网络收集最新医学专业信息知识;在Excel教学中,以医院住院医药费用统计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Word教学中,指导学生制作医院介绍、专业手册、毕业推荐表、个人简历等资料;在PowerPoint教学中,以模拟职业病防治讲座作为教学情境进行教学[3];在医疗信息学教学中,引用医务实例,穿插医院管理系统的有关知识,如医院管理系统的住院管理、门诊护理工作站、电子病历、入院登记、出院管理、门诊护理执行医嘱等一系列与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不但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到医学信息学及医疗信息系统的前沿知识,了解自己以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流程,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同时,对学时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原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的60学时缩减为46学时,增加了医疗信息学12学时、实操考核2学时,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教学内容。

4.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表3 基于医疗信息化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3.1 案例教学法 医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误区就是认为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所以课堂上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来促进认知,加深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4]。例如以下案例:在讲解“信息安全”时,教师可联系目前医院电子病历推进缓慢的原因,纸质病历可以封存,不可篡改,手写签名笔迹可鉴定,当发生医患纠纷的时候,进入司法程序能做到有案可查,而电子病历的电子签名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其信息安全保障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讲解“医院卫生信息平台”时,联系到大家关注的到各医院看病时需要就诊卡问题,就诊卡多,不便随时携带,易遗失,是否可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强大功能。

4.3.2 任务驱动法 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从具体实例入手,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带动理论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如:以制作一份学生毕业推荐表为例,详细说明Word的使用方法,包括字体、字号、段落、行间距、图表插入、表格制作、页眉及页脚编辑等设置方法;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应用”这一章设计“打印医院住院医药费用总明细”案例作为主要任务,分别设计出计算、排序、分类汇总、筛选、创建图表、打印清单等一系列与教学知识点相配套的子任务。由于这些任务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相关,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协助下,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5]。

4.3.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提供教学视频、文字、图片、微课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对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协作探究,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翻转课堂内容设计中适当加入医学应用实例,突出与医学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医学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6],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4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依托多媒体网络平台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2015年我校搭建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下载所需医学相关知识,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选择,实现信息化互动教学。有2014年起我校计算机实训室启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实现了网络教学,教师可直播操作过程,分发教学资源,监控、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回收学生实训作业,还可用来进行理论考试等,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我校还引进“九阵医院管理”软件,模拟医院业务流程,让学生进行实操演练,使教学与临床实践运用紧密联系。

4.4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以实践教学为重心,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分配比例,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我校对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升级,建立了设备较先进、软件配置合理的实训场所,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并在护理实训中心建设了模拟病房,同时启用了模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含护士工作站、医嘱处理、出入院管理、费用查询等应用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医院信息模拟应用环境,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了各部门信息管理的日常操作基本技能,提升了自我社会价值感和成就感。

4.5 改革考核模式,综合评价学生信息应用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前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考核两部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考核不能反映其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反而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花费大量的时间记忆理论知识,对实际应用没有太大帮助。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取消了理论知识考试,全部采用实操考核,考核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医院模拟管理系统考核。通过实操训练和考核,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教学改革效果

为了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我们分别对2015级、2016级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实习医院护理部医疗信息化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的教学改革在2016年开始,2015级3个护理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16级3个护理班级采用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教学。在实习结束后,分别对2015级护理专业262名实习学生和2016级护理专业284名实习学生以及72家实习医院护理部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本课题组连续两年对72家实习医院的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回访,由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普及,医院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实习生使用信息系统的专门培训时间明显减少,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指导,但对2016级实习生的相关满意度评价与1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观,可见学生在校学习医疗信息化知识并在实习前接受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对其实习工作有明显帮助。统计结果见表4~5。

从统计结果来看,两个年级学生在医院接受信息化培训的时间和医院满意度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医院对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信息化培训的情况比较(n=72)

表5 医院对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满意度情况比较(n=72)

与此同时,课题组对2015级和2016级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虽然两个年级实习医院的分布不完全相同,但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年级学生调查结果具备可比性,见表6。

表6 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实习医院情况比较(n)

从学生对实习医院信息化软件的入手程度(见表7)和操作熟练程度(见表8)的对比看,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2016级的实习生在这两方面都比2015级实习生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在校学习信息化知识及实习前接受的专门化培训有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课题组的调查也涉及学生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的评价以及对学校计算机教学与实际联系程度的评价,经对比,两个年级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 9~10。

表7 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信息化软件入手程度情况比较(n)

表8 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信息化软件熟练程度情况比较(n)

表9 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评价的比较(n)

表10 2015级和2016级实习生对学校计算机教学与实际联系程度评价的比较(n)

从学生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的评价和对学校计算机教学与实际联系程度的评价来看,2016级的评价要明显好于2015级,两个年级在校学习期间,教学学时和授课教师基本相同,区别在于2016级的学生在校学习了医疗信息化知识,并在离校去实习前进行了信息化软件强化培训,从调查结果对比来看,学习效果明显,说明创新教学改革有效。

猜你喜欢
学时医疗计算机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