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课程考核困境与出路

2020-08-25 10:02张剑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课程考核高职院校

[摘要]课程考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激励性,但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和标准等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和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困境,提出高职院校通过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专业教学改革,重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课程过程考核,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反馈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过程考核

[作者简介]张剑(1983- ),男,江西高安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讲师,在读博士。(广东  广州  5109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广告策划与营销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编号:NY-2018CQ2JGYB-09)、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工商企业管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编号:NY-2018CQ2ZY-01)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O19年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编号:NY-2019CQ2KC-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5-0092-06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40多年的改革开放,高等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其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成果尤其突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数量比本科院校(1265所)还多。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总体规模已经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没有摆脱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响,导致高职教育大而不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还达不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而高职院校现有课程考核不能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和现有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困境,提出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提供一个改革的思路。课程考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激励性,高职院校可以将课程考核改革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带动专业教学的系统改革,从而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要求。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企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也比较低,所以当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满足企业对一线基础性技术人员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获得巨大进步,此时企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均偏重于企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把学生当作纯粹的工具人进行培养,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与职业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各界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被重新定位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方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结果。所以,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高素质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素质要求

根据高职院校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定位,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新要求,得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素质要求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以及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奉献精神。在高素质要求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当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状态的调适,更好地胜任企业工作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也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内在素质要求。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要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主要面向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而这些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是能够解决具体工作问题的技术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企业实际工作问题的人员。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技术技能要求,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解决企业一线工作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困境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职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美好期待,共同推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但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现有的课程考核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阻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考核之间的矛盾,正是课程考核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课程考核不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现有课程考核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識的记忆程度,时间集中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期末,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整个考核过程由学生单独完成。如此安排的课程考核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获得高分,就意味着课程学习效果好,导致学生采取考前突击背诵教材的方式应付期末课程考核,并不重视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这使得教师无法通过课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也无法组织学生与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无法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现有课程考核不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1.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课程考核成绩是学生课程学习合格与否的重要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得其他各类评优和推荐的重要参考。现有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主要部分,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期末的课程考试。现有教学管理安排情况是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反馈的机制,并且课程的教学过程也缺乏阶段性考核和反馈机制,这导致学生不重视课程的平时学习和知识积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期末考试前教师公布的考核范围和重点,进行突击性的理论知识背诵和识记。这样的课程考核导致考核结束后学生既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也没有很好地理解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课程考核重理论轻实践。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课程考核成绩需要作为教学管理资料进行归档留存,导致课程考核多采用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试卷考核方式导致教师设置的考试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缺乏对学生技术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试卷考核方式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识记,双方都轻视技术技能的训练环节。

3.学校重视课程考核改革但教师不积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能够感受到这种压力,希望通过推动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考核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赢得生存空间。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一方面由于工作内容的局限性,无法理解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普遍比较大,除了繁重的常规教学工作外,还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竞赛,担任兼职班主任,开展课题研究,参与校企合作洽谈等方面的工作,既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课程考核改革,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课程考核设计。这就陷入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大力提倡课程考核改革,而一线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期末试卷考核方式的尴尬境地,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很难落到实处。

(三)现有课程考核脱离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试卷命题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知识问答题,既没有设置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情景,也没有体现企业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脱离企业实际工作方式。而且现有的课程考核内容没有脱离学科知识的考核范畴,主要考查学生对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不能考查学生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脱离企业的工作内容。课程考核的评判标准多采用标准化答案,而评判标准的内容主要取自于教材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企业解决工作任务时追求的效率和效果,脱离企业的工作要求。

(四)现有课程考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僵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和固化的评判标准,强制学生接受课程教学所用教材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教材阐述的理论知识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事实上,一些教材内容既不是理论权威,也不是社会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甚至不能反映社会的最新变化。僵化的课程考核形式,既没有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没有给予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所以,现有课程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现有课程考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日新月异,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高职院校现有课程考核引导教师和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上,忽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训练,课堂上以枯燥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和被动的知识学习为主,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逃避学习,即使想认真学习也因为使用的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所以,现有课程考核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出路

现有课程考核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高职院校需要以教学改革的全局视角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破解课程考核存在的困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使高职院校从过去以扩张办学规模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到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

(一)系统思考、整体规划课程考核改革

高职院校要破解课程考核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需要系统梳理人才培养工作,从影响教师课程考核改革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不能只进行课程考核改革,还需要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改革措施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改革成效。

1.建设课程考核改革的保障制度。课程考核的改革工作不能只依赖教师的自发行为,需要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推动,以确保所有的课程考核改革都指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目标。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制定推动教师开展课程考核改革的激励政策和监督管理制度,以制度的方式给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制度既给教师施加改革的压力,也给教师提供改革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建设课程考核改革的科研平台,该平台既提供课程考核改革的理论和方法,也提供课程考核改革的科研经费,让课程考核改革不再是行政性工作,而是由众多探索性的研究项目构成,以课题立项方式推动课程考核改革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实施。

2.课程考核与教学课程设置相匹配。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对接地方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根据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具体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确保教学课程能够承载相应职業素质的培养任务。课程考核要与重新设置的教学课程相匹配,不同的教学课程承载的培养任务不同,相应的课程考核需要在形式和方法方面与其相匹配,通过发挥课程考核的激励性功能,引导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不同职业素质的训练。高职院校需要打破一个专业的不同课程使用同一考核方式的错误做法,给予教师选择不同课程考核方式的权利,让教师根据课程的培养任务,选择相匹配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考核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作用。

3.借助校企合作改革课程考核。现有课程考核过程中,教师既充当运动员,又担任裁判员,课程考核成为教师迎合教学管理制度的工具,无法对教学效果起到检测作用,而且教师长期脱离企业工作岗位,对课程的考核评判无法与企业要求相吻合。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将进入企业工作岗位,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应该由用人企业进行评判,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借助校企合作促进课程考核改革。通过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引入行业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考核改革,由他们将企业最新经营管理要求融入课程考核中,以企业用人标准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促使教師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导向进行改革。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工作人员担当课程考核裁判员的方式改革课程考核。

(二)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协同

高职院校不能只改革课程考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改革,并且两者之间还需要保持协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打破学科知识的传统逻辑结构,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重新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改革思路是以企业岗位群的职业范围作为课程讲授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边界,以企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逻辑,以企业岗位群的重要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依照企业工作流程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技能重新组织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就构成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企业工作任务重组的课程教学内容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在逐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到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并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训练。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重组后,课程考核需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相协同,一方面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开展阶段性课程考核,另一方面针对项目化重组的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素质考核。

(三)实施课程过程考核和反馈

1.以学习任务为对象开展阶段性考核。高职院校以项目化重组的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考核对象开展课程过程考核。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前明确该学习任务的考核要求,以此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为了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首先要自学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对学习任务包含的企业实践问题开展各种解决方案的尝试和探索,当学生学习过程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再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共同探讨,最终教师在学习任务结束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阶段性考核。这样开展的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发挥阶段性考核的引导性功能,激励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重视考核后的反馈和纠错环节。高职院校开展课程的过程考核时需要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反馈机制,让学生的技术技能在反馈纠错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提高。课程的考核过程可以根据美国戴明博士的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理论展开,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教师即给予针对性考核反馈,学生再进行针对性的突破训练,如此循环往复,促使学生的技术技能逐步提高。课程考核反馈机制(见图1),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当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及时开展阶段性考核;第二步,根据考核结果及时给予学生考核情况反馈,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优秀表现也给予及时表扬;第三步,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重点纠错,并给予改进建议;第四步,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重点学习和重新训练;第五步,学生重新学习和训练之后再进行针对性考核,直到学生达到学习要求才结束该学习任务。课程过程考核遵循此反馈机制,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逐个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职业素质获得循序渐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乐趣和动力,使教师的课程教学不再枯燥和僵化。

(四)科学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课程考核标准需要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要求分解为不同学习任务的考核标准,形成一个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循学习任务循序渐进的规律,将课程考核标准进行难易程度分级,伴随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过程逐步提高考核标准;第二,将企业工作岗位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要求作为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第三,将企业经营管理追求的效率和效果作为考核标准的重要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标准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参与学习课程,探索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质。

(五)多方参与课程考核并相互监督

如果对每个学生都开展多次学习任务的阶段性考核,将会给任课教师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当任课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时,课程的过程考核将无法开展。鉴于此种情况,任课教师需要依照企业工作小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课程考核则以学习小组为考核对象,而不是单个学生。这样开展课程考核,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开展考核反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课程考核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沟通和协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实现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课程考核,容易出现个别学生不积极学习仍然可以通过考核的搭便车现象。针对此种现象,需要在学习小组内引入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评价的机制。所以,课程考核的评价者不再只有任课教师,还有学习小组的学生。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步,教师根据各个学习小组的表现给予考核评价;第二步,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第三步,将教师给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进行综合,得出每个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引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的机制,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出现,并且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高职院校现有课程考核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主要原因是现有课程考核的方式、内容和标准等不利于学生高质素技术技能的养成。本文系统思考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整体规划课程考核改革措施,希望高职院校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激发教师开展课程考核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从而确保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91-94.

[2]张昕,陈虹.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与反思——以经管类应用型法学课程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7):92-95.

[3]欧阳世芹.论过程性考核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47-50.

[4]郭婷婷,王娇娇,于雅莉.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困境解读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7(7):16-19.

[5]刘云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室内设计制图与透视学”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23):194-195.

[6]范国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18):91-94.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课程考核高职院校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高校思政课考查科目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