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空乘行业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急需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实习紧密联系,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行业需求,并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文章依托理论,并结合实践结果,具体论证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空乘专业教学改革方法,并对专业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吸收借鉴,从而对我国空乘专业的整体教学制度的完善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F560.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117-02
一、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一般为企业)之间开展积极合作,并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种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职业学院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积极寻求各种有效途径来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学方法,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模式为实现创新性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在于以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指标,聚焦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企业在积极与学校合作的前提下,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符合学生所需的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资源,在学校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更多地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将书本知识吸收、沉淀并运用在实践中,实现校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创造多赢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应当优先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坚决秉承“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前提下,各大院校应积极探索各种改革措施,以提升学校的综合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等现实背景下,作为“国家门面”的空乘专业,更加需要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潜在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学校正逐步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教育改革,一方面,能够打通校企壁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学校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层面的教学,企业则可以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场地和设备,既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目标导向,实现了“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的教学目标,又节约了教育成本;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当今社会对人才所需具备素质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目标提高自身能力,针对性查漏补缺,从而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时间。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类
(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通过在学校内部开展企业部分生产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理論学习”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实训场地不足的困难,同时也缓解了学校实习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双方优势共享的模式,实现了对“产学研”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二)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也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这种模式能够将劳动和教学融为一体,在相互交替式的人才培养中给学生全方位的成长空间。该模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工读轮换制。该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学生则通过在企业体验生产劳动或者接受实习培训,深化理论知识,丰富实操经验。两部分学生以学期或学季为单位进行轮换,最终达到促进全部学生协同进步的目的。另一种为全日工作、工余上课制,即让所有学生在企业进行全日制的工作与实习,并在工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课学习,把理论知识和企业实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实时学习、实时锻炼的教学目标。目前此种方式在国外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实践才能进一步深化、成熟。
(三)校企互动式
该模式为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指企业提供对应教学内容的设备、原料和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和用人需求,合理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培训,提供生产服务。企业将与学校共同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校企双方授课人员通过互相沟通学习,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通过校企双方的双向互动,学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材料紧缺的问题,学生可以深化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具体、实用的专业技能,练就扎实的专业技术,企业则能够获取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
(四)订单式合作
订单式合作模式突出体现了教学的目的,即让学生“入学即工作,毕业即就业”。采用这种模式时,需同时明确招生与招工目标,寻求共同点和互补之处。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教学与生产同步进行。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等同于实习过程,学习结束也表明实习的结束,毕业就等同于就业。培养对象为学校学生以及企业招聘的员工,培训内容与考试内容都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来设计,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培训,挖掘企业隐性用人需求,以让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这种模式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该模式可能让学校失去了一部分的教学主动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对企业的依附性和依赖性;同时,也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素质和更灵活的调整协调能力。
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空乘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一)根据航空公司特点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
作为职业基本素质,空乘人员的礼仪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建立素质、善于实践”,以标准化、专业化、人性化作为培训标准,能够将基本培训目标与实际工作任务结合,以满足行业需求。面对当前复杂的航空就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化专业技能尤为重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空乘专业可以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礼仪培养,以使其更加符合特定的礼仪规范。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应当注重建立综合礼仪基础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从实际需求出发,设立完善的礼仪、仪态、语言、交际等课程,为教学提供课程条件;第二,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引进专业人才承担授课任务,为学生提供成熟的行业礼仪文化课程,并不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实习与模拟实训,通过亲身参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成长提高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乘职业意识要求学校将职业技能的意识教育摆在先行位置,注重职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核心要点,教学过程应秉承“专业化、团队化”的工作理念,并搭配心理教学、责任教学等内容,逐步完善学生整体的知识框架,深化社交礼仪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仪态仪表妆容等行业协作标准、基本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等教学,灌输工作重要性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空乘人员在飞行服务工作时产生厌烦心理及压力;同时,探索礼仪教育与现代化、前瞻性职业创新思维的结合路径,落实安全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并体会行业潜在风险、安全意外等突发状况的发生概率及危险性,使其能够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应对未来职业挑战,提升心理素质。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环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和学习内容的多元化与多变性容易导致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甚至部分学生因无法妥善应对压力而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为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外,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教师采用小组化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置心理健康委员,负责组内成员的心理情况评估,定期向授课教师汇报异常表现;同时,对那些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当及时上报情况,由专业人员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对某些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当予以及时的救助。学生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和端正的思想,才能够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拥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
(三)通过模拟情景演习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空乘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处置飞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的方法。教师可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突发状况情景,让学生首先思考应当如何处理这些状况,随后再邀请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演示标准的处理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其做法,能更清楚地了解如何适应突发状况。这种情景设置的方法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其服务行为,端正其服务态度,为他们今后正式进入岗位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空中乘务工作作为特殊工种,其职业压力、工作环境的独特性使其职业培训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空乘服务人员在高空中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服务对象复杂,内容具体,安全标准高,非常考验个体乘务员的综合素质。为了应对不断提高空乘的服务质量、突发状况处置能力的要求,空乘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培养必要的情绪调整、组织协调等基础能力,为面对多种突发情况做好准备,以防紧急事件发生。
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空乘服务人员时,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在充分利用共同的资源和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人员管理体制和底层架构的完善性和适用性,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现实需求之间的契合。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空乘服务质量,为空乘行业持续不断地提供成熟可靠的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付 娜.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读与写,2019,16(2):7-8.
[2]黄华勇.企业文化视域下空乘专业订单班文化氛围的构建思路[J]. 农家参谋,2018(16):248.
[3]付 晗.高校空乘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5(8):133.
作者简介:张庆吉(1989—),女,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高校空乘教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