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志 祁艳红 姚圆
[摘 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及阅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时代对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通过对39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提出新时代优秀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策略与建设思路,希望对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建构和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编辑 职业素养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0) 04-0005-10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of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Editors in the New Era
Chen Shaozhi Qi Yanhong Yao Yuan
(Media Academy,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52)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life style and reading style.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editors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for tha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ideas of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xcellent editors in the new era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f 392 valid questionnaire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ditors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etenc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Editing Professionalism Status quo survey
新時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任务、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等一系列关键要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新闻出版工作尤其是编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技术,如互联网传播、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迅猛发展,平台正在对社会的空间时间和权力关系进行重构,对编辑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等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编辑服务的主流群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编辑需全面提高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新需求。
截至2018年底,全国新闻出版从业人数390.3万[1]。而相关行业数据显示,网络新媒体从业人数已近千万。编辑作为各种媒体优质内容提供者、把关人,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下,提升国家出版传播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等,对当前与未来编辑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编辑队伍中复合型领军人才匮乏,市场意识、人文精神和技术素养缺乏,政治素养、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难以满足新时代新需要。“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复合型编辑队伍,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服务新时代、助力新征程的重要战略任务。
1 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2]。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职业素养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编辑学是中国首创的学科种类。现代中国出版史上出现过很多一流编辑,如激荡时代潮流的邹韬奋、关注民族命运的鲁迅、注重思想引领的叶圣陶、长于策划的赵家璧、编研共济的周振甫、深谙市场的张静庐、严谨执著的龙应辉等,他们大都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卓越的编辑技艺。国外知名的编辑家,如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列宁、美国萨克斯·康明斯、英国艾伦·莱恩与汤姆·麦奇勒、法国加斯东·伽利玛等,凭借敏捷的心智,渊博的文学知识,对事业的忠诚与热忱,对读者的谦逊与坦诚,坚定的信念,长期的努力和忍耐,做事的决断力、判断力、执行力、即时反应能力等赢得了众多读者的爱戴与信赖[3]。这些国内外知名的编辑依靠超群的品德、意志、道德甚至信仰等核心职业素养成为行业乃至国家的名片。
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编辑职业素养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20世纪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出版物编校质量下滑,编辑职业素养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伴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业界格局的变化,学者们意识到新时代对编辑职业素养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编辑职业素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协作,与时俱进构建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培养质量标准和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现状,本研究共发放调研问卷420分,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3%。调研问卷共设计20道问题,其中客观性问题18道,开放性问题2道,被调研对象主要来自编辑出版领域的相关从业者与研究人员,调研对象所在地区有吉林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分别通过纸质与问卷星进行作答。
2.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2.1.1 性别分布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中男性有118人,占比30.1%,女性有274人,占比69.9%,具体见图1所示。
2.1.2 年龄分布情况
被调研对象的年龄分布在18—60岁之间,其中18—19岁的有17人,占比4.34%;20—29岁的有111人,占比28.32%;30—39岁的有165人,占比42.09%;40—49歲的有69人,占比为17.6%;50—59岁的有30人,占比为7.65%。从年龄分布来看,有88.01%的被调研对象年龄位于20—49岁之间。具体见图2所示。
2.1.3 受教育程度
被调研对象中初中以下学历有1人,占比0.26%;高中与中专学历有4人,占比1.02%;大专学历有12人,占比3.06%;本科学历有249人,占比63.52%;硕士学历有95人,占比24.23%;博士学历有31人,占比7.91%。从被调研对象的学历分布情况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占被调研对象的95.6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次调研对象受教育程度较高。具体见图3所示。
2.1.4 月收入水平
被调研对象中月收入在25000元以上的有2人,占比0.51%;收入在20000—24999元的有3人,占比0.77%;收入在16000—19999元的有1人,占比0.26%;收入在12000—15999元的有8人,占比2.04%;收入在8000—11999元有38人,占比9.69%;收入在5000—7999元有93人,占比23.72%;收入在2001—4999元有153人,占比39.03%;2000元以上的有27人,占比6.89%,无固定收入的有67人,占比为17.09%。由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62.76%的被调研对象收入位于2000—8000元之间,8000元及以上收入占比为13.27%,12000元及以上收入占比仅为3.57 %,可见编辑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
2.1.5 职称分布情况
被调研对象中无职称的有127人,占比为32.4%;初级职称的有27人,占比为6.89%;中级职称的有146人,占比为37.24%;副高级职称有64人,占比为16.33%;高级职称有28人,占比为7.14%。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为23.47%。
2.1.6 职业分布情况
被调研对象中图书编辑有197人,占比50.26%;学术期刊编辑有4人,占比1.02%;大众编辑有3人,占比0.77%;报纸编辑有22人,占比5.61%;网络与新媒体编辑20人,占比5.1%;传媒工作者(非编辑人员)有12人,占比3.06%;从事编辑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有67人,占比17.09%;编辑专业在校大学生有67人,占比17.09%。其中从事编辑工作的被访对象占比为65.82%,符合被调研对象的近2/3,大部分被调研对象都从事与编辑相关的工作,对编辑工作相对熟悉与了解,其调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1.7 所在地区分布情况
有91.58%的被调研对象来自东北地区,共有359人;华北地区有8人,占比为2.04%;华东地区有5人,占比为1.28%;华中地区有11人,占比为2.81%;华南地区有2人,占比为0.51%;西南地区有5人,占比为1.28%;港澳台地区有2人,占比为0.51%。
2.2 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调研问卷分析
2.2.1 对编辑职业的认知情况
对编辑职业的了解程度。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被调研对象对编辑职业特别了解的有62人,占比15.82%;比较了解的有217人,占比为55.36%;了解一点点的有97人,占比为24.74%;不了解的有16人,占比为4.08%。从数据结果分析,不了解编辑这一职业的调研对象主要是有一部分被调研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对于大一新生,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所以会存在对编辑职业认知不清晰的问题。另外被调研对象中也有一部分人刚刚进入这个行业,对编辑职业认知了解比较少。具体见图8所示。
编辑工作具体内容的认知。被调研对象对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具有相同的认知。大多数人都认为编辑工作是围绕作者与读者开展的,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如有79%以上人次认为编辑工作是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的联系;有73%以上的人次认为编辑工作内容是为作者服务与维护作者的权益;有72.7%的人次认为编辑工作是进行读者调查;仅有4.85%被调研对象不清楚或者不知道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具体见图9所示。
对编辑的社会地位与工作地位认知。通过对编辑社会地位认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有75位被调研对象认为编辑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占比19.13%;有199人认为编辑的社会地位中等,占比50.77%;有85人认为编辑的社会地位偏低,占比21.68%;有13人认为编辑没有社会地位,占比3.32%;有20人表示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占比5.1%。具体见图10所示。
通过对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统计调查发现,有134人认为编辑在提高出版物质量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占比34.18%;有120人认为编辑在贯彻国家政策和出版方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占比30.61%;有79人认为编辑在实现选题计划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占比20.15%;有49人认为编辑在提高出版效益方面发挥基础作用,占比12.5%;仅有7人认为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无足轻重,占比1.79%。具体见图11所示。
编辑工作前景的认知。通过对被调研对象对编辑工作前景的认知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有近半数的被访者对编辑工作未来的前景感知一般,占比49.49%;认为编辑工作前景比较好和很好的有137人,占比为34.95%;有46人认为编辑工作前景不好和很不好,占比为11.73%。具体见图12所示。
从调研数据分析,在新时代明确编辑职业素养与工作内容,突出编辑人才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编辑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已迫在眉睫。
2.2.2 编辑职业素养的构成
通过对39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整理与分析,被调研对象中有80%以上人次认为专业自信心、执著的热情、出色的沟通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敏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有73.98%人次认为服务意识是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有64.8%人次认为团结意识是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有56.89人次认为管理意识是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仅有1.53%被调研对象不清楚或者不知道。从表1不难发现,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占比为95.15%,位于编辑职业素养的第一位;其次是敏感的政治意识,占比为88.78%;出色的沟通能力占比为86.48%;紧随其后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学习意识,占比都为84.18%;执著的热情,占比为83.16%。由此可见,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除了必须具备职业基本技能外,政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也是相当重要的必备职业素养之一。
2.2.3 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提升编辑职业素养的途径。通过对被调研对象的问卷统计,有111人认为“业务培训”是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占比28.32%;其次是“个人的努力”,占比27.55%;再次为“学校编辑培养的与时俱进”,占比17.6%;选择“国家政策的支持”有54人,占比13.78;最后是“从业单位的支持”,占比为10.97%。具体见图13所示。由此可见,编辑人才职业素养提升途径离不开政府、组织、高校、个人的共同努力。
提升编辑职业素养的方法。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有201位被访者认为“国家的政策支持”是提升编辑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占比51.28%;分别有64人与58人认为“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提高专业化意识”是提升编辑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另有46人认为完善“市场奖励机制”是提升编辑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占比为11.73%。具体见图14所示。
编辑工作的动力来源。通过对被调查者对于“编辑工作动力来源”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分析,有158人认为从事编辑工作是“兴趣使然”,占比为40.31%;另有研究发现,工作兴趣是工作动力的重要来源[4];有92人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动力来源是能够不断得到“专业提升”,占比23.47%;有74人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动力来源是能够不断“积累知识”,占比18.88%;另有49人认为“丰富个人阅历”是编辑工作的动力来源,占比12.5%;有19人认为“引领行业”是其编辑工作的动力来源,占比4.85%。具体见图15所示。
3 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职业社会学通常从领域、开放性与稳定性等三个维度理解职业自主性与职业地位,并把职业与工作场所、国家、大学等看成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5]。基于此理论框架,本文从政府、高校、组织、个人“四位一体”的视角探讨编辑职业素养建设思路与举措,以培养与新时代同频共振、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3.1 政府层面
政府层面致力于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提高编辑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从导向上指引编辑职业素养建设。
3.1.1 建立编辑人员的行业准入标准
从政府层面建立编辑人员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技能培训、职业资格与能力等素质要求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强对编辑从业人员的监管。用行业准入标准考核编辑人员是否符合入职要求,让编辑从业者时刻树立以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作为职业权利的第一准则,树立正确的“把关人”意识,以正确的责任观与价值观严把出版作品的质量,对作品、对职业、对公众、对国家负责。
3.1.2 强化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编辑人员的政策意识与法律法规意识,从事编辑工作过程中确保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编辑发布的每一条信息,出版的每一部作品、每一篇文章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职业操守,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的培养,让他们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政府发声的“喉舌”、社会舆论的“导向标”,开创更好的政治生态与局面。
3.1.3 加快出版与传播的法治建设进程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出版业的秩序,极大地促进了编辑行业的良性发展,为编辑从业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仍然存在盲点与误区,如从国家层面上还没有网络传播方面的专门的立法,一些地區与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与行政规章,传媒监管机构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没有从根本上对编辑从业者进行职业规范与保护。
3.2 高校层面
从高校层面重构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匹配型、引领型的卓越编辑人才,从源头上推动编辑职业素养建设。
3.2.1 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编辑人才的培养体系要紧跟时代步伐,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增设满足新时代要求的“数字出版概论”“新媒体编辑概论”“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减少传统编辑理论课程的数量与学分,开设传播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前沿性知识的课程。
3.2.2 开展跨学科的特色化办学
新时代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编辑人才不仅是掌握自己学科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还要博览群书,了解并知晓人文、地理、科学等在内的各学科知识。为此,高校在培养编辑专业人才时,通过跨学科特色化办学,提高编辑专业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对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编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技能,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2.3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通过启发式、研讨式、一课多师、导师制、建立名师工作坊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编辑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面对出版业态的创新与数学化浪潮[6],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更好地熟悉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稿件校对等工作流程,熟练掌握新媒体出版的新技术和运营手段,灵活驾驭数字化传播的实践操作技能。
3.3 组织层面
出版组织要致力于管理体制更新,建立高效适用的培训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通过软硬环境的打造促成编辑人才职业素养的提高。
3.3.1 规范编辑人员招聘程序
新闻出版企业在招募选拔编辑人才时,要对其工作履历进行审查,全面评价其工作能力、学历水平、思想与政治素养。针对一些特殊编辑岗位,有必要进行履历调查。采用多种招聘选拔方式,如面试、笔试与复试对候选人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组建专业人员招聘小组,包括公司主管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所招聘岗位的直接上级、同事等构成,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从源头上确保选拔符合新时代职业素养要求的合格编辑人才。
3.3.2 健全编辑人员岗位能力评价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岗位能力评价,采用多种绩效评价方法,将排序法、360度绩效评价方法、行业锚定量表法、图示量表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多种主客观评价方法相结合。全员、全方位、全面开展编辑人员的绩效评价工作,让被考评者本人、读者、作者、被考评者的上级及其同事参与进来,让编辑本人了解自己的考评结果,通过与其他参评人员的有效沟通,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从而达到提高编辑职业素养的目的。
3.3.3 完善编辑人员培训体系
培训职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而且有利于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编辑人才队伍。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单位要采用有效方式,建立基于需求导向的编辑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开展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丰富化的培训内容,在大数据时代,采用网络远程培训、e-learning等培训形式提高编辑人员培训质量,彰显培训价值,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
3.4 个人层面
新时代背景下,编辑人员编辑的作品会涉及多个学科及其相关知识,作为编辑要致力于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从根本上保证编辑职业素养建设。
3.4.1 加强自身职业素养
编辑人才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远大职业理想,培养自身过硬的政治素质、法律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与文化素养,让读者感知到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要以国际眼光和国际视野,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担负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3.4.2 提升综合知识与技能
新时代,伴随信息与传播技术革命以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编辑人才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涉猎各类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学科门类的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以判断所需出版的学术作品的质量与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编辑人才更需要通晓古今,博学多才,对各学科门类的知识杂学旁收,广泛浏览,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3.4.3 树立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编辑人才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打破“本职”工作的界限,牢固树立为作者与读者服务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做好“伯乐”,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做“嫁衣”与“人梯”。加强与作者的联系,打造一支创作队伍,严把作品质量观,对出版的作品要担负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质量责任与宣传责任。要努力推荐优秀作品,呈现给读者更多的精品与良作,承担起编辑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崇高职责,为繁荣编辑出版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注 释
[1]国家新闻出版署. 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 2019
[2]陈文娟,马莉. 全媒体时代编辑的职业素養[J].青年记者,2018(10): 40-41
[3]范军.现代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流编辑[J].出版发行研究,2013(11):24-28
[4]周蔚华.新时代优秀编辑的变与不变[J].现代出版,2018(6):14-18
[5] Groshek J,Tandoc E. The affordance effect: Gatekeeping and (non)reciprocal journalism on Twitter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7,66
[6]Buckingham D. The future of media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Some challenge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J]. Medien-Impulse,2009(2):1-17
(收稿日期: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