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制度

2020-08-25 01:50陆雅萍
教师·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陆雅萍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文章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需求、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适应现代社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现代学徒制;联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125-02

一、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于“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当时国家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引导,利用苏联工业援助项目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批产业工人在生产活动中采用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起点。当前,传统的工厂师徒制在我国已经难寻踪迹,中等职业院校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根据教育部2018年统计数据,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有7850所,在校学生达到了1213万人,教职工人数近80万,另外还有8万外聘教师。其中公办学校有5834所 ,占绝大多数。由于公办教育的公益性质,职业院校没有经历市场的优胜劣汰,竞争力逐年下降。中等职业院校受2000年后大学扩招政策影响,优秀生源大部分被大学吸纳,剩下的生源基本是处于叛逆期、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难度非常大。在财政投入上,2018年全国中职教育经费总投入2463亿元,人均在2万元左右,远远不及高等教育人均3.6万元的投入。在社会认知上,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有一种偏见,认为孩子在职校混几年,成年后自己进入社会谋生,不需要再投入什么资源。因此,单靠学校努力,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很多职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只能做最基础的普工工作,要想其从事稍微有点技术要求的工作,企业就需要从头培养。而这种校企脱节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二十年,特别是近些年国家产业升级后,职业人才匮乏愈发明显。

二、职业院校改革

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正逐步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这是历史赋予的机会。在时代大势到来前,职业院校改革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顶层的发展方向改革,自我的教学体系改革,对外的校企联合改革。

三、发展方向改革

一项涉及国民生计、国家未来的改革,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过去20年,我国为了融入世界经济,高等教育急速扩招,忽视了职业教育,造成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双重滑坡的局面。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调整发展方向,高等教育应该回归学术研究,逐步停止扩招;职业教育在当前的基础上也可发展成高水平大专本科类院校,不必走传统大学的学术路子,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立专业。

市场化方向怎么改革?例如,我国当前处于大规模城市化基建高峰时期,需要大量的装修工人,包括木工、泥瓦工等。这些工种大部分靠传统手艺人传帮带,然而木工这个专业在职业院校里被划归到艺术类专业,做的是艺术创作;泥瓦匠被划归到建筑工程类专业。对此,职业院校要有魄力放下身段,主动融入市场,开设这些在社会上看起来“低端”,其实又有很大的就业市场的专业。职业教育要确立自己的中高级发展方向,争取吸纳不适合搞学术的高校生源,充实自己的人才库。

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上,国家可改变中考筛选制度,因为筛选制度会导致强势一方抽干弱势一方的所有优秀资源。如何改变这种从科举时代就传承下来的筛选制呢?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以应用类为主的职业高校。这类高校从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人才,不需要做基礎研究,而是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师、财务、行政、法务、销售等方面的人才。第二步,建立自主选择的双路线中考制度,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走职业还是走普通升学路线,选职业就参加职业中考,选普通升学就参加普通中考。

四、教学体系改革

我国相当多的职业院校存在教材内容陈旧、理论教育枯燥、实践内容过少、体系教育缺失等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型、服务型人才为目标的,在教学内容上,应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实践类课程教育;另外,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市场形势而变化,学术上的基础教育可以百年不变,但是职业教育一定要有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

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需要以企业为导向,将企业日常工作内容融入教学工作中。比如每个成熟的行业都有其行业规则,这部分规则目前只存在于企业内部教育中并且在不断发生变化,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通常需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掌握。这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拖慢了毕业生发展的速度。提前在校内完成行业规则教育,可以显著改善这一状况。我国是一个有着大量外资企业的国家,这些企业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标准,将这些标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个人的竞争力,还能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打下基础。一家企业要生存下去,成本和利润是两个决定性因素,一块物料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这不仅仅是设计者要考虑的事,也是生产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长期以来,成本控制教育在职业教育内容中几乎是空白,而对这部分内容,很多在校教师也必须从头开始学习。最后是体系教育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有三体系认证,分别是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这三个体系标准分别代表了责任、义务与权利。而在不同的行业,如汽车、电子产品、医药食品等行业都有着大量的体系认证,服务类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广泛接触此类体系制度,建设、审查与加强标准化体系教育关系到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在职业教育内容中增加企业内容意味着院校必须优化师资力量配置。我们注意到,目前相当多的职业院校引进了很多高层次的人才。这个方向对,但是目标不对,这个模式下最大的漏洞就是很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进入过企业,毕业后直接教书,一教就是几十年,连职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国职业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工作环境稳定,但受制于编制名额数量、教师资格认证等条款限制,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足。在专业教育上,学校内部教师由于长期不与市场接触,往往只擅长理论教育,而实践教育又迫切需要有着企业工作经历人员的加入。在人才市场上,企业迫于残酷的竞争压力,每年都会淘汰一批年纪比较大的人员,这部分人才普遍拥有二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有些人员专业能力依然非常强,但是苦于年龄不好找工作而被迫转行。如果职业学校能开放吸纳这部分人才,对自身、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五、校企联合改革

2014年,国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和企业可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并且可以定期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交流共同构建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为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要时可定向培养,院校可以与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共同设计教学课程,共享教学设备,一起制订考核标准,让学生一毕业直接到企业工作。在招生工作上也不应拘泥于统招生源,可以面向社会招生,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终身教育制度。

在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企业之间不管是同行业的竞争关系还是上下游的合作关系,都会建立行业或者企业协会,并且利用这一平台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力量用户群。比如西门子、三菱等企业,会定期培训自己的客户群体的技术。这些培训本身并不赚钱,甚至企业每年要倒贴,但是通过这种企业协会平台对自己的客户群进行技术滋养后,很容易将客户纳入自己的技术体系,将来客户需要相关产品时会第一时间考虑他们自己熟悉的品牌,效果比销售人员推销产品好得多。中国的企业要在市场上增加竞争力,必须构建自己的企业平台,建立技术体系的培训制度。目前社会培训类市场已经被外国技术体系长期把持,国内新兴企业很难再抢占市场,只有职业院校还是一片蓝海。国内企业要联合起来,大胆开拓职业教育市场,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话语权。

在开拓职业教育市场的同时,企业要搭建有效的实习平台,让在校学生能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去,跟随技术人员从零开始直至完成整个项目,掌握必要的技能,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了解生产流程。企业应有计划地实施轮岗实训,在工作岗位设置上,不仅要有生产性岗位,也要有管理服务类岗位,比如质量管理、行政、后勤保障等,还可推出部分短期实习岗,吸引在校学生在寒暑假期主动到企业实习。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方,既是校企双方的管理者,也是沟通者。在政策引导上,对提供实训岗位的企业,在税收上可适度予以减免,在财政上予以补贴,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企业高级人才,可将实习生培训作为一项职称评定的参考标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生产设备报废,很多设备仅仅生产了2到3年就被拆解;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迫于经费压力,长时间没有更新教学设备。政府可利用这些资源,将部分企业报废的设备转移至学校,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让师生掌握市场上最新的技术信息。

政府是社會管理主体,掌握着最全面的人力资源数据和社会需求数据,建立一个人才预警平台非常必要。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职业院校对企业人才需求普遍反应迟缓,在专业设置和人数招收上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作出精准的调整。政府预警平台上定期发布专业需求预警制度,既可以为企业制订薪资标准提供依据,也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及时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做出调整。

六、结语

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发布,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政府、企业、学校的协作努力,三方应共同建设好新时代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升级产业结构,将中国制造推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职业教育,2014(7):41-45.

[2]赵有升.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99.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