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婷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个性,提高他们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材背景下融入乡土资源,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文章对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教材背景,对融入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学;教材背景
作为广泛涉及家乡文化的一种特色教育资源,将乡土资源作为语文课程的补充教材,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在语文课程的开发中增添更多本地化元素,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使用国家标准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乡土文化教材,既可以丰富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又能够唤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 乡土资源基本概况
乡土资源实际上是指师生所居住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对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课堂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材,还可以发挥出独特的教育作用。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加强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措施;其次,为了贯彻新课标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将其作为原有教材资源的补充,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最后,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范围。乡土资源可以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好地凸显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
二、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资源,可以赋予教材更多的家乡情怀,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爱国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烈情怀。通过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在学生心中形成民族归属感,形成一种积极的正面情感,最终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无法理解学习的意义。他们虽然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但很多时候小学生更想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们没有太多的考试压力,不会倾注于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家乡更为熟悉的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比较不同的乡土文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乡土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帮助培养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传统模式下,语文课堂上只有老师表现出主体性,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特性无法得到体现,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对文本的浅层理解上。结合相关乡土教材,让学生充分接触自己的家乡环境,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学习的乐趣,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小学生调动内心的学习热情,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并提升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正确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乡土资源缺乏了解,日常接触也较少。小学生通常处于对事物建立初步认知的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接触乡土资源的机会非常少,对乡土资源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解乡土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习环境没有融入乡土资源
小学语文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班级氛围建设,良好的氛围建设被认为是班级文化的代表,是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小学学习环境营造的过程中,勤奋学习等经常被视为主题,忽视了乡土资源的独特作用。长此以往,将使得学生缺乏乡土文化的熏陶,学生也很难理解乡土资源存在的重大意义。
(三)语文教学过程较少关注乡土资源
影响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原因较多,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较少关注乡土资源。实际上,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适合于应用到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改革步骤的加快,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仍有部分教师无法改变传统观念。他们仅仅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乡土资源不属于考试范畴,所以他们也不关心乡土资源在语文课堂上是否得到了应用,严重影响到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入。
四、 教材背景下融入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小学语文标准教材作为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资源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到适合的乡土文化教材。以《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为例,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美好风光的思念。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家乡风景,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在原有课文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课堂教学。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乡村小桥流水的场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向学生描述过去与现在的家乡对比,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在对这篇文章进行回顾时,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使用乡土资源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否则乡土资源的使用将没有意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根据特定的课堂内容选择乡土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了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我们需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从课堂内容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整合乡土资源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从课堂教材出發选择适合的乡土资源。在融入乡土资源之前,有必要结合特定的课堂内容进行选择,以便学生可以通过乡土资源更加理解课堂内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带刺的朋友》《蝴蝶的家》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一些重要关键词介绍乡土资源。例如,文章中提到了刺猬和蝴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展示刺猬和蝴蝶的形象,或者指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寻找蝴蝶、到动物园观看刺猬等等。借助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一步探索语文课文中所描述的动物。教师可以与小学生进行互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动物?可以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动物。”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拓展了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乡土资源的利用,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丰富性。
(三)进一步拓展课堂活动内容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融入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活动往往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无关,这使得语文课堂活动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为了使语文课堂活动更符合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有必要将一些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活动中。例如,在完成《日月潭》《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课文的学习后,可以组织小学生对本地区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介绍。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对周边的地理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乡土资源,结合自己的实地感受进行描述。在准备和收集相关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将语文学习带到了课堂之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搜集或者拍摄的照片。在学生进行自我展示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通过这个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风景和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導利用乡土资源为写作积累素材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新课程进一步提倡写作教学应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提升写作以及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大胆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小学生拓宽了写作空间,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时,语文教师应注意乡土资源的融入,通过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学生找到写作切入点。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描述自然与生命之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视觉形象,在特定的图像前面,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描述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对生活环境有着丰富的感受。特别是在家乡地区,无论是青山绿水,还是花鸟鱼虫,或者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象都为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因此,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周边地区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描绘美好事物的热情,并根据自己的体验表达真情实感。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写作之前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使用文字记录他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事物。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探访,了解更多关于家乡事物的信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切地了解家乡地区的丰富资源和历史文化。通过对家乡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进行实地探访,结合当地乡土资源和语文课程特点,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探访报告或者是习作。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开展关于风俗探访的活动,到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进行参观了解,拜访本地的老人了解家乡变化,并在写作的时候加以描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乡土资源,使学生的写作过程变得新鲜而有趣,同时也对本地乡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五、 结语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求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让乡土资源融入课堂,依靠教材优势,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从小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真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9(3):45.
[2]韦世荣.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乡土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471(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