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娜
摘 要: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提供的新的机遇。本文旨在探索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育新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思想建设得关键阶段。高校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多元化得接收外信息和思想观念。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起着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同时肩负着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进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针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得优势灵活高效的让思政教育内容走进学生的脑海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校学生对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意义认识严重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认为思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感觉思想政治课就是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完全运用不到生活中,离自己很遥远同时也不能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学习成绩。从而在思想政治学习上非常消极被动,提不起兴趣来。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听课,完全领悟不到思想政治课传达的正确价值核心观和思想品德道理。
(二)教学内容不太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核心是思政教学内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陈旧脱节,缺乏新意和蕴意空洞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与高校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忽视了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且在课程上也存在相对重复,给学生感觉永远是停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上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延伸和扩展,使学生产生厌倦和忽视的心理。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庞大,内容全面,思想论述比重较大,实践性差,缺乏趣味。高校学生普遍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是“大道理”,没有实用价值,与自己生活和就业关系不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化”的现象,主要因素就是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热点性,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有些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置为选修课,高校与教师对思政理论课教育认识不足,不能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这些直观因素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偏差。
(三)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依旧采取的是按照客样进行宣导讲述,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台前授课台下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听取教师传递思政课程内容,内容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让学生不能有效地融入课堂中,也难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有部分高校虽然也开展了互联网多媒体教学,但是思政教师对互联网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很难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大部分采取PPT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不能有效表达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还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起到反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较,强调的就是理论性知识,针对高校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厌倦和不重视心理,改革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和方式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在新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用互联网的特性来调动高校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对思政的热情和兴趣
(四)考核方式落后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上,主要采取应试考试与平时表现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当前高校闭卷考试是有标准的答案,答案基于思政教材的书面理论观点,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来应付考试,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愿景。
二、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互联网模式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局限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让思政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须面对面授课的模式。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高校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知识教育,一旦错过教学或者听课效果不佳,就需要学生在课后消耗精力才能补救,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很少有学生课后进行复查漏补缺和复习课程中的知识。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完美的改善这一点,互联网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和研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学生实际的帮助,从而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热爱,从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互联网可以让只能课堂间进行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变得更具开放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具有了多样性,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让思政教育融合到到高校专业学科上,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结合高校学科专业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互联网模式充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
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极大地充实教学内容,思想教育课程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科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内容也相对枯燥和乏味,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根据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相关结合实际热点和背景的思政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思政课题。
(三)互联网模式下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愉悦、轻松的,相比之前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严肃,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更加能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政教教育,可利用互联网的情景模拟,动态模拟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在互联网模式下,思政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和交流性让学生更加能接收思政课堂中的核心思想。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
(一)转变思政治理论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新模式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与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体现高校教育追求学教并重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思政教师为中心得教学理念,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行的是学教并重,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专业背景,在教学APP上传、发布各类资源,精心设计各类活动,学生自发组织小组、探讨交流、辩论分析等,这既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引领和价值渗透作用,有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充分调动课题氛围,让学生融入思政课堂,发表自身见解和观念,教师在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育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提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热情,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真正使教与学实现辩证统一。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教学活动稳定结构形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侧重对知识“经”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状。通过互联网优化思政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注重课堂的互动交流,教师根据思政教学内容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采集、提纯和加工,为学生提供精选的时政知识、微视频、参考资料,进行头脑风暴、及时投票、问卷作答等互动,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更多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思政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打造优质高效的思政课堂。
四、结语
目前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在高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发展自身教育,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性人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国做出贡献。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抓住新机遇,把握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改革自身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苟振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9):162-163.
[2]殷豆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75-76.
[3]王鹰,刘名菊.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56.
[4]姚妍妍,杨英杰,许佳.“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