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品鉴

2020-08-25 01:58付艳红
青年时代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语言魅力张爱玲

付艳红

摘 要:余秋雨在评价张爱玲的语言笔法时提出“有一种超常的力度和高贵”,展现出张爱玲善于驾驭语言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文学创作中,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价值是成就优秀作品的基础。在张爱玲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其语言艺术更具特色,遣词造句讲究精致、华丽;比喻奇特,文学修养凸显;意象神奇,特别是对色彩、声音语言的运用,更令人称绝。

关键词:张爱玲;作品解读;语言魅力

在现代文学论坛上,张爱玲可谓是驾驭语言的“高手”。在张爱玲的笔下,文字的韵味是鲜明的、深刻的、独特的。这些原本独立的文字,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变得圆润、深邃。审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事实上,作品之所以优秀,必有其成功的秘诀。在张爱玲的创作中,语言技巧的运用,可谓是精雕细琢的典范。清新、华丽的文字,宛如女人的时尚情怀,在不经意间,这些文字成为作品靓丽的风景。汪曾祺在谈创作时提出:“语言本身的背景就是文化。作家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或某一特定文化了解的愈深,其语言就越有特点。”同样,拥有独特身世的张爱玲,其家庭、教育背景,造就了语言中的那份凄婉与苍凉,高贵与华丽。她学过绘画,对色彩敏感有加,衣着服饰搭配成为其作品中色彩描写的重要场域,其独特的生活氛围,练就了文学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细腻的笔触,在“孤独”的描绘中展现个性化语言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写法,对传统语言艺术的运用更为娴熟、精炼。小说语言,无论是熟悉的通俗文字,还是书写文字,张爱玲都能够从细腻的笔法中,发挥文字的独特个性。张爱玲曾谈到,在语言使用上,她对《红楼梦》《金瓶梅》的借鉴是很多的。阅读张爱玲的作品,如《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可以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语言精髓。张爱玲对西方文化研究颇深,加之自身的生活经历,在语言技法上更胜一筹。

每个作家的成长历程,多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张爱玲生于贵族家庭,却饱受孤单。童年的张爱玲,可以说是与孤独相伴。身世的孤立,从其文字语言表达上,可以窥见其沉默、内心、孤僻的感性心理。同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令其语言充满了敏锐与气质。学过画画,会弹钢琴,精通英文,丰富的知识,充盈的艺术体验,造就了她淑女的风度。

张爱玲的一生,似乎总逃不了孤独。这种孤独,既有生活上的孤寂,又有心理上的孤傲。她的婚姻生活,第一次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与美国人赖雅结婚,因丈夫先去世,从此孤独地老死于寓所。张爱玲的生活世界,因摸不清的孤独感,让其语言更显冷静。正是因为张爱玲经历了太多,才使得自己能够对笔下的人物,做到不动声色的娓娓道来。很多时候,在张爱玲的笔下,客观的描述显得冷冰冰,但像解剖术一般,能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那份冷静、机智,那份看穿人生、冷眼观察世界的细腻与深刻。“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将主观情感投射到孤寂的内心世界,诉诸于文字。

张爱玲对世事的审视,犹如洋人看京戏。通常,洋人在看戏的时候,并不能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意蕴,仿佛是隔着适当的距离,对异域文化进行评鉴。张爱玲也时常引用“洋人看戏”的眼光,来把握小说人物的情感与希冀,用冷静而挑剔的笔触,呈现男女的悲欢聚散。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对两人情感的细腻描述,可谓是精致到了极点。当香港被炮轰,被隔离的那一刹那,两个人的心才得以靠拢、碰撞在一起。在书中,张爱玲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得以呈现,更让心灵之间的交往,在笃厚的情感交融中进一步加深。孤独的人、孤独的心,因为情感而融合,也从情节表达中,化解了这份孤独。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张爱玲笔下的孤独情结,这份孤独里,积淀了张爱玲对每个人物所倾注的深深的爱。

二、奇特的比喻,在点滴沉淀中彰显文学功底

张爱玲的笔触,敏感、细腻,以女性特有的语言手法,运用比喻,来揭示贴切、深刻的人生体悟。对于事物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比喻的运用,能让言语表达极富张力。《礼记·学记》中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比喻也能充分展现作家本领的文学功底。《围城》中,钱钟书运用比喻达700多处。愈是功底深厚的名家,愈是善用比喻的高手。同样,张爱玲在语言上,对比喻的灵动运用,也往往融入更多象征意义。阅读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精彩的比喻比比皆是。这些比喻,不同于传统的比喻修辞,放弃了对传统本体、喻体的直接使用,而是采用神似手法,在隐藏中洞见比喻的修辞味道。在《我的天才梦》中,“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这一比喻,融入了张爱玲童年时期被伤害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同样,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题目中的“白玫瑰”与“红玫瑰”,都是对书中人物角色的暗喻。“白玫瑰”象征妻子,圣洁的象征;“红玫瑰”象征情妇,奔放的象征。对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现实表现,前者犹如衣服上的“饭粘子”,而后者更像粘在墙上的“蚊子血”。两者的本质与区别,在张爱玲的文字里瞬间立体起来。

比喻是一种修辞,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无论是哪种比喻,其本体与喻体之间,往往从相似性上来建立关联,增强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在《金锁记》中,比喻可谓是精彩纷呈的。如酸梅汤比作“迟迟的夜漏”,既有抒情,又有写实,将人的感知与实景进行统合。“酸梅汤”暗含了人生的酸、甜味道,“迟迟的夜漏”,让七巧的人生瞬间被“拉长”。在小说中,对“九老太爷”的心理刻画,在踢翻椅子逃离混乱局面时,张爱玲用了“一阵风”,来代指“九老太爷”,将这份迫切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对于“金锁”的暗指,表面上是“黄金”,实指是人心被金钱所驱使的现实。七巧的一生,就好比是被金钱所诱。同样,在《茉莉香片》中,对于婚姻中两个不想爱的人,张爱玲并未直接描写生活中的不幸,而是引入暗喻手法,将之比作“屏风上的鸟”,与“笼里的鸟”。这一比喻对旧时代的女子遭遇的旧式婚姻进行了抨击,对传统大家庭的“吃人”特征进行了鞭策。

三、神奇的意象,展现了不可言传的文化境象

张爱玲在创作中,对意象手法的运用很娴熟。意象是一种叙述手法,著重于“意”,体现文艺创作的主体。意象往往可观、可感,可意会但不可言传。意象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学、西方表现性文学中应用广泛。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也是乐于通过意象的营造,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月亮、酸梅汤、绣花鞋、燃烧的花等,借助于通感来将声、色、味、触等感觉进行整合。意象本身,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发自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意象并非无缘无故的出现,而是着眼于对情感的抒写。

“三十年前,是一个记忆中的月亮,像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纸上的一滴泪珠。”这句话中对于“月亮”所联想的意象,暗示了悲惨女人的凄凉故事。“月亮”并非都一样,在不同的剧情、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关系下,也象征不同的意蕴内涵,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情谊”,可以是“绝望”,可以是“死亡”。

“灯光”原本是照亮世界的,但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灯光”暗含“绝望”“黑暗”,甚至“消亡”。在《小艾》里,对席景藩对小艾的图谋不轨,昏暗的灯光泛着“红黄色”,更显诡异、逼仄。还有“蝴蝶”“镜子”等,这些意象手法的运用,在张爱玲的笔下,有时被赋予某种深情,有时被安置特定的氛围,为小说作品搭建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四、结语

文学的语言是有生命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中,似乎总在淡淡的描写中,对任务的风采和生命进行了诠释与展露。正是这一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张爱玲的小说更具持久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雁霞.张爱玲语言艺术探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4):76-78.

[2]董晓平.张爱玲小说与心理现实主义写作[D].长春:吉林大学,2019.

[3]石融雪.张爱玲小说语言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

[4]赵娟.张爱玲白话小说语言欧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5]沈茂华.舒婷诗哀婉意境探析[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8,27(5):82-86.

[6]崔浩鑫.张爱玲小说互文性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8.

[7]鲍晓晨.经济视角下张爱玲小说的解读[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8.

[8]刘君.浅析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J].艺术科技,2018,31(2):91,95.

[9]王玉冰.张爱玲作品从文学到影像的改编[J].西部广播电视,2017(12):112,116.

[10]覃子阳.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和意象[J].名作欣赏,2019(29):115-118.

猜你喜欢
语言魅力张爱玲
九月雨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魅力摭谈
给国际象棋语言插上灵动的翅膀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