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警察”带来公安剧新观感

2020-08-25 01:58
电影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叉戟徐国预审

回到汕州街头,三兄弟没有了二十年前的矫健身手。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以叠罗汉的方式才把一个年轻歹徒制服,扑倒在地的抓捕过程虽不复年轻时的英武,身体和行为却传递出一个信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或许是老警察的魅力所在。

电视剧《三叉戟》是荧屏上为数不多的“中年警察故事”。该剧由马珂制片,刘海波执导,沈嵘、原著作者吕铮联合编剧。故事以退居二线的三位老警察“大背头”崔铁军(陈建斌 饰)、“大棍子”徐国柱(董勇饰)、“大喷子”潘江海(郝平 饰)为主角,讲述他们在“五十知天命”的年岁重燃热血,重返一线、接连破获大案的经历。《三叉戟》导演刘海波,编剧沈嵘、编剧吕铮的采访,揭开了“中年警察故事”的台前幕后。

曾担心作品“不对”

原著作者、编剧吕铮本身就是一位警察,从警二十年的他有着丰富的公安题材文学创作经验,出版了《猎狐行动》《名提》等十余部公安题材小说,但在《三叉戟》创作伊始,吕铮坦言自己也曾有过疑虑:“人物年龄偏大的设定是否违背市场规律?写出来会不会没人看?”

同时,他身边也存在“这部作品‘不对”的善意提醒。但他觉得,“警察也是社会人,老警察更有故事”,后来,始终念着师傅讲的那句“别拿事当事”,平等的看待所遇之人,带着敬重之心,吕铮把《三叉戟》写了下去。

在小说未出版之前,《三叉戟》就得到了天马映像影业董事长、《三叉戟》出品人、总制片人马珂的青睐。马珂被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买下了《三叉戟》影视改编的版权。之后,马珂趁热打铁,开始“攒局”,着手影视化的筹备工作。

马珂先后召集了合作过《光荣时代》《中国式关系》的老搭档导演刘海波,有着公安题材剧创作经验的编剧沈嵘,又“点名”原著作者吕铮一同参与编剧工作,这样组建起主创阵容。

改编剧本磨了一年有余,好在,两位编剧各有所长、配合默契。在打磨剧本分工方面,吕铮从自身经历出发,增加了抓捕、分工、预审等警察办案细节,沈嵘负责剧本专业方面的问题,打通文学和剧作的关节。

到具体执行层面,大多是沈嵘打一稿,吕铮改第二稿,然后两人坐在一起修订细节。据吕铮透露,剧集中的十几场预审戏,都是在一天的时间内修改完成:“我们把涉及预审的戏都拿出来,沈嵘模拟嫌疑人,我模拟警察,一场一场的碰。”

数易其稿后,剧集扩充了三个人物的前史和原著中没有的新支线。起初的剧本中,前史只作为背景存在,交代“三叉戟”一拍两散的原因。在刘海波的提议下,剧集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前史,作为正片前的彩蛋“闪回”。

每一集的前史闪回和这一集发生在当下的故事,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刘海波看来,闪回片段很有必要:“这些前史闪回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三叉戟的性格,他们的友情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回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三位主演心中的自己,这是他们的初心,也决定了后来故事的走向。”

为了和当下的戏份有所区隔,前史部分由年轻演员出演,色调上呈现出怀旧质感。时空交错的叙事和独特的影像风格,使“三叉戟”的过去与当下勾连在一起。

“老警察”引出公安剧新观感

作为一部公安题材剧,《三叉戟》并没有刻意强调烧脑悬疑或强情节的编排,主创一致认为——“鲜活的人物是隽永的”。

剧中三位主人公性格迥异、各有所长。“大背头”崔铁军性格沉稳,善于隐匿于人群中进行案件侦破,敏锐又豁得出去;“大棍子”徐国柱刑警出身,擅长抓捕,脾气火爆,一点就着;“大喷子”潘江海性格圆滑,常在三尺审讯台,与人心近距离搏杀。

昔日“三叉戟”配合默契,与照顾他们的老大哥夏春生并称为“四大名捕”,后因线人在一起缉毒案中死亡,崔铁军遂与徐国柱产生隔膜,“四大名捕”组合分拆。

二十年后,老警察們都到了退休当口,老大哥夏春生在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为抓捕杀害老大哥的嫌疑犯,“三叉戟”再聚首。

沈嵘介绍,夏春生一角其实为新增角色,为了将三个警察牢牢勾连在一起,才设置了这样一位老大哥。“我觉得在生活中,这三个人绝对成不了朋友,老夏则是一个纽带,维系着他们走下去,同时也为后面的金融案件埋下伏笔。”在人物命运和人物关系的带动下,《三叉戟》有意识地聚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第二集,崔铁军走访案发现场,面对一堵矮墙,陷入上不去、下不来的窘境,这个笨拙的身影,让英雄迟暮的心境来得猝不及防。《三叉戟》没有回避老警察面临的“中年危机”,也没有在他们身上强加光环,保温杯泡枸杞、身手不再矫健、以请假作为推脱的借口……展现的都是中年人真实的状态。

破案主线外,剧集还通过花姐等几位女性角色,展现了三个男人在感情中的不同侧面。他们是警察、同时是丈夫是父亲。“写警察不能光是写他穿上警服的一面,我希望把警察当作普通人来塑造,这样的话能看到角色更立体的一面。”沈嵘说。

张弛中提升现实质感

剧中,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分别代表了经侦、刑侦、预审三个不同的警种。吕铮这样形容:经侦如犬,忠诚坚定;刑侦如狼,隐忍果断;预审如狐,机敏睿智。

对于预审这个大众关注并不多的警种,剧集在开篇有着详细呈现。片中上演的第一场预审戏,就打出了专业预审员敲山震虎的架势:“大喷子”一上场,便抓住嫌疑人话里的破绽,一句“刀,从哪里买的?”让犯罪嫌疑人先是一愣,而后通过一连串快节奏的盘问,快速击穿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编剧在文本上下功夫,导演则在演员表演和细节把控上发力。据刘海波介绍,为了凸显预审员的气势和娴熟的审讯技巧,刘海波经常让演员郝平在预审戏的前一天,用“贯口”的方式练台词,以便呈现出一气呵成的效果。为了保证警察形象塑造的专业性,戏中的许多细节都会与公安顾问商讨,比如警车何时才能使用、开会的座次、发言顺序怎么安排等等。

第二集末尾,“三叉戟”一笑泯恩仇后,在路边唱起了京剧选段:“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它个干干净净!”老友间的惺惺相惜与岁月已逝的怀旧感汇聚在这个画面中,三兄弟要用行动证明,这一身的本事,还有用武之地。

在后续的剧情中,重出江湖的三兄弟面对新鲜事物的手忙脚乱与茫然,又营造出了一丝幽默,内里的悲凉与时代的错位感,悄然将剧情引向了情怀的一面。

这是三个老警察的故事,也是三个中年人的故事。中年人的困顿与释然、不惑与执念,到了归于身为警察的相信与初心,所谓:踏遍青山,英雄虽老,热血犹在。

猜你喜欢
三叉戟徐国预审
First principles study on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Nb2CTx MXenes
Fast-sweeping Langmuir probes:what happens to the I-V trace when sweeping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the ion plasma frequency?
《三叉戟》:“老派”刑侦剧的新突围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法国预审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变迁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谈初步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预审的要点
基于核心课程建设的预审学教学团队的构建——以广东警官学院预审学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Study o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of stainless steel with rectangular electrodes*
刍议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三叉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