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谚语,体悟生命观念

2020-08-25 01:50刘欣欣李宗芸
教师·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谚语教学资源

刘欣欣 李宗芸

摘 要:谚语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其简洁、形象的描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实践密切相关。这一理念与生物学科的课程性质不谋而合。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活动规律、描述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若将谚语中蕴含的丰富生活经验和生命现象作为教学资源,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谚语;生命观念;核心素养;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43-0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关于生命的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和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学生可以在结构和功能观的基础上理解生物多样性、独特性、复杂性的概念,并探索生命的现象和相应的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谚语是人们喜爱的简单而有意义的句子,该语言简练和谐,易于记忆,主要展示和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种种经验和规律。经过时间的沉淀,谚语中所蕴含的人文和科学知识得到不断的应用与检验,科学性较强。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引用一些谚语作为教学资源,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把抽象问题具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地帮助学生培养生命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构与功能观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可以据此了解到它具有的功能;生物体具有某项功能,也可以据此分析它的结构特点。就二者的关系而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以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的条件反射来解释。它指的是动物经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生理活动。其生理机制是因为脑内的一种蛋白质参与恐惧记忆的形成,一旦机体再一次受到相似场景的惊吓,就会刺激信号通路,使机体做出反应,远离相似场景。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的上下颌之间的连接结构是由上颌的方骨和下颌的关节骨形成的,方骨具有可动性,能使蛇的口咽腔大幅度增大,食道区的肌肉充分舒展,所以蛇能吞食大于颈部直径的食物。“蛇吞象”运用了夸张手法,但还是形象地解释了蛇的取食特点。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植物的根部有大量根毛,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小,液泡大,细胞外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起到了吸收和固定水分的作用。山上的树多了,就像修了一座水库,雨水多了,它就吸留;雨水少了,它又能为环境贡献水分。此谚语用于必修一“走近细胞”中,教师可展示多组细胞图片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辨别。

在课堂中,教师若能恰当利用谚语这一生物教学资源,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物质和能量观

材料的分解与合成总是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吸收。小至生物体内,大到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密切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从外界摄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后,为日常活动提供能量。进一步扩大范围,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更为复杂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在学习食物链的时候经常被引用的。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是第一、第二、第三级消费者。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详细地讲述了,教师通过恰当地运用谚语,带领学生分析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使学生能了解在食物链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别看蛤蟆这么丑,却是种田人的好帮手” 这句谚语中隐含着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蛤蟆。水稻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一般是自养生物,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害虫位于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以水稻为食;蛤蟆位于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通过这一食物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光合作用”说的是植物的花要想长得漂亮,需要绿叶的帮助。对一株绿色植物来说,植物的叶片接受阳光的照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积累在植物绿叶中,绿叶利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再通过筛管输送到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详细介绍了光合作用,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谚语描述的现象,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物质与能量观。

三、进化与适应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在不断进化中适应环境。进化与适应观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的观点,影响生物的因素包括遗傳和环境。一般来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如遗传的影响明显,但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生物为了生存,和环境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适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紧密相连、相互适应的。一方面,生物从环境中获取养料;另一方面,生物的行为也在影响着环境。教师在讲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课时,可以运用此谚语进行课堂导入,与现实紧密联系。

“春钓边,秋钓滩,不春不秋打中间。”江河湖泊的水温冬夏有变化,深水区和浅水区、中流和沿岸,也有一定变化。鱼类的食物(浮游生物和藻类等)在水中生长的情况,随着季节的变化、水域的不同,也有些变化。鱼类为了寻食,适应水温流速,在水中活动的轨迹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此谚语可以用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中来解释群落的空间结构。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谚语实际上是苏麟的一首诗中的两句,因与生活密切联系,传颂为谚语。水边的楼台由于没有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倒影;迎着阳光的树枝容易更早发芽,形成春天郁郁葱葱的景象。这是由于向阳的树枝光照时间较长,能较长时间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教师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或者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运用此谚语。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指的是动物之间存在不同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如“孔雀开屏”。“作茧自缚”本意指的是桑蚕通过吐丝包裹自己来抵御外来侵害,但是赤眼蜂把卵产在棉铃虫的茧内,使棉铃虫不能正常发育从而致死。这是因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无节制的,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绝对地适应环境。学生在对谚语进行解释说明的过程中,会融合进化与适应的观点,更好地理解生命观念。

四、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系统是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系统,这两个特点要利用调节来实现。最为明显的是,人体和其他动物面对变化的环境温度时,体内存在的反应机制会迅速调节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也需要调节,否则就会失衡。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春捂秋冻,知冷知热。”我们都知道,人属于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机体温度在37℃左右,体内温度调节机制会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当外界温度变化时,冷觉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下丘脑处,下丘脑调动其他器官做出应答,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做出反应,最终通过机体产热或散热或添减衣物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作用机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大树底下好乘凉”之所以凉快,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带走了热量,这也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谚语可以作为实例用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一理念。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由于老鼠偷取粮食,人们都追打它,因此人和老鼠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等越相似,竞争关系也就越明显。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生存竞争使得整个生态系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该谚语可以用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中,作为教学实例或者课后作业。

谚语这一教学资源,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稳态与平衡均利用调节来实现,其范围有一定限度。

五、结语

谚语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学教学资源,体现了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的各个方面,教师将其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谚语语言凝练且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但是,教学的任务是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过多使用谚语会画蛇添足,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运用。

参考文献:

[1]柴敏花,盛万增.巧妙运用语文学科素养,让生物课教学锦上添花[J].学周刊,2019(10):108.

[2]卜春林.诗词与谚语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学教学,1996(2):19-25.

[3]邓晓兵,李维敏.诗歌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277.

[4]赵淑萍.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技巧[J].电子制作,2015(5):177.

[5]朱清霞.諺语中的生物学原理[J].文教资料,2005(20):188.

[6]王世鹏.浅谈俗语、谚语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89.

[7]张华虎.浅析高中生物教学新思路[J].学周刊,2017(30):117-118.

[8]赵玉丹,乙 引.诗词谚语成语中的生物现象及其教学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8(30):93-95.

[9]李石中,马永智.“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妙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0(5):23.

[10]高艳辉,孟繁荣.浅谈如何巧用“谚语”进行生物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刊),2012,28(6):114-115.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谚语教学资源
说说谚语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谚语趣画(一)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