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妇幼保健院,云南 玉溪 653200)
孕产妇保健的实践提示,个性化系统化孕期健康教育有着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出生缺陷率的效果。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保健知识水平和提升自我保健的能力,对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选取我院接受孕检的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参与实验的孕妇分娩情况和保健效果进行个性化系统化孕期健康教育结果探讨分析,结果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孕检的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人。观察组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25.4±0.4)岁。对照组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6.6±0.2)岁。完成分组工作后,借助统医学计软件对参与实验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帮助孕妇了解妊娠期内的注意事项,树立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及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观念等[2]。
实验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孕妇在妊娠16周后由专业人员负责对其进行培训,教授孕期内保健知识,帮助孕妇理解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和调节方式及意义,指导孕妇开展孕期营养和分娩准备工作。
工作人员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孕妇健康膳食指导,通过称重法对参加实验的孕妇作膳食营养健康指导(持续五天),合理安排每周膳食营养的摄入,完成对其机体营养情况作综合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参加本次实验的孕妇的饮食偏好和饮食习惯,对参与实验孕妇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和个性化的膳食指导,严格确保孕期内的营养均衡,每日食物需要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类食品为主,通过食用新鲜果蔬补充钙质,进而满足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发育需求。并重点关注与监测孕妇孕期内的BMI指数,根据BMI指数变化情况为孕妇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及管理服务,进而达成控制孕妇孕期内出现的体质量增长的目的。工作人员还加强对孕妇心理和运动辅导,帮助孕妇了解分娩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等分娩知识,教导孕妇分娩过程中使用科学减痛法,通过模拟顺产的过程帮助孕妇快速掌握自然分娩知识,增强孕妇顺利生产的信心,克服孕妇在孕期内出现的恐惧、焦虑和不良情绪,引导孕妇在孕期内进行力所能及的小幅度的适量运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参与实验的孕妇的运动计划进行干预[3]。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孕产妇的最终分娩情况,对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早产儿及胎儿窒息发生率等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娩时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数据处理,本次收治研究的70例孕妇,以计数资料数据形式体现具体情况,且予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剖宫产率、早产儿、及胎儿窒息发生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的最终分娩情况比较[n(%)]
实验组孕妇各个产程的平均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对比(,h)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对比(,h)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实验组 35 8.14±2.01 1.11±0.21 0.12±0.02对照组 35 9.79±3.20 1.49±0.63 0.08±0.03 t- 3.016 4.000 2.952 P- P<0.05 P<0.05 P<0.05
孕期保健教育需要专业人员借助妇幼保健知识传播和进行孕妇的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通过开展个性化、系统化的孕期保健教育,帮助孕妇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孕妇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思,克服孕期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减少母婴分娩发生危险因素的目的。同时开展孕妇孕期内的健康饮食和平衡膳食营养指导,针对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适量运动指导和育锻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早产儿及胎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孕妇各个产程的平均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分析提示,在孕妇孕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分娩生产模拟训练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分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
综上所述,对孕妇开展个性化系统化的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可以为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和优生优育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分娩,有着积极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