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血清NO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0-08-25 01:19:52杨丽伟徐翎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双歧溃疡性结肠炎

杨丽伟,徐翎翎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病变,主要病变位置是胃肠道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直肠,有时候会逐渐向上蔓延到全结肠,所以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分为直肠型、左半结肠型或者广泛结肠型[1]。本研究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气药灌肠法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3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并分组,观察组22例,患者年龄47~81岁,平均(62.36±5.67)岁,男13例,女9例,对照组21例,患者年龄47~82岁,平均(61.98±5.36)岁,男10例,女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其它类型结肠炎,恶性肿瘤。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灌肠治疗:从肛门灌进大肠,直肠推注的方式注入药液,每次一支4g,每日一次,治疗20 d。

观察组用气药灌肠法:使用电脑灌肠仪,利用气压将药液注入结肠,将中药煎成药汁,配方主要包括炒白术、川芎、白术、黄芪、三七、白及、葛根、秦皮、白芍、白头翁、地榆、槐花、红花、银花等,每日一次,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肠道菌群水平(粪便涂片法)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血清NO水平(硝酸还原酶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大肠杆菌(9.35±2.07)log10CFU/g、治疗后大肠杆菌(6.53±1.45)log10CFU/g、治疗前乳酸菌(6.35±1.07)log10CFU/g、治疗后乳酸菌(9.28±2.45)log10CFU/g、治疗前双歧杆菌(6.25±0.93)log10CFU/g、治疗后双歧杆菌(9.12±2.14)log10CFU/g;对照组治疗前大肠杆菌(9.16±2.11)log10CFU/g、治疗后大肠杆菌(8.26±2.03)log10CFU/g、治疗前乳酸菌(6.16±1.11)log10CFU/g、治疗后乳酸菌(7.26±2.03)log10CFU/g、治疗前双歧杆菌(6.36±0.95)log10CFU/g、治疗后双歧杆菌(7.93±1.28)log10CFU/g。观察组大肠杆菌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

组别 n 大肠杆菌(log10CFU/g) 乳酸菌(log10CFU/g) 双歧杆菌(log10CFU/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2 9.35±2.07 6.53±1.45 6.35±1.07 9.28±2.45 6.25±0.93 9.12±2.14对照组 21 9.16±2.11 8.26±2.03 6.16±1.11 7.26±2.03 6.36±0.95 7.93±1.28 t 0.2980 3.2274 0.5715 2.9364 0.3837 2.1995 P 0.7672 0.0025 0.5708 0.0054 0.7032 0.0335

2.2 两组血清NO水平评价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NO水平(120.36±21.58)U/mL、治疗后血清NO水平(63.91±16.52)U/m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NO水平(121.08±21.22)U/mL、治疗后血清NO水平(91.06±29.01)U/m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O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10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水平比对照组和治疗前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36,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NO水平评价()

表2 两组血清NO水平评价()

组别 n 治疗前(U/mL) 治疗后(U/mL) t P观察组 22 120.36±21.58 63.91±16.52 9.7425 0.0000对照组 21 121.08±21.22 91.06±29.01 3.8275 0.0004 t 0.1103 3.7936 P 0.9127 0.0005

3 讨 论

由于社会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肠道菌群异常等原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常规的灌肠使用注射筒进行给药,因为压力不够,药物只能作用在降结肠以下部位,不能达到结肠深处[2]。

本次研究,使用气药灌肠法治疗,大肠杆菌水平(6.53±1.45)log10CFU/g下降,乳酸菌(9.28±2.45)log10CFU/g和双歧杆菌(9.12±2.14)log10CFU/g,均衡肠道菌群,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气药灌肠法主要是通过仪器气压的作用进行给药,药物可灌满整个肠区,药物分布均匀,可以达到结肠深处、扩大了治疗范围[3]。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中药药液具有杀菌消炎、养阴生肌、活血化瘀、调节细胞免疫、提高免疫力、止血消肿等作用。两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肠道菌群。

综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气药灌肠法治疗,可以有效的均衡肠道菌群,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双歧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7:30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分泌条件研究
食品科学(2013年23期)2013-03-11 18:30:03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
食品科学(2013年17期)2013-03-11 18:26:57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
食品科学(2013年8期)2013-03-11 18: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