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松,黄 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全国各高校为了解高校学生心理状况,更好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陆续开展了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2009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中有来自包括壮、瑶、苗、侗、彝、仫佬等29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53%以上,贫困学生占比达46.7%。本研究拟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对象。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级大一新生为被试,2019年11月对新生进行普查,剔除无效数据,共搜集1796人数据。其中,男生440人,女生1356人,男女比例1∶3。
(二)测查工具。采用方晓义、袁晓娇、胡伟、邓林国和蔺秀云等人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量表共96题,分为三级筛查,22个维度,单列5题以检查被试前后作答一致性。
一级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2个维度;二级筛查包括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等15个维度;三级筛查包括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等5个维度。量表要求被试判断题目描述是否符合过去一个月内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4点计分,从1“一点也不像我”到4“非常像我”,各维度题目加和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存在该类心理问题症状或困扰的程度越严重。
(三)测查过程。每年11月由学校心理中心具体实施普查工作,对每名新生发放《新生心理指南》手册,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在辅导员的配合下以专业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中进行统一指导与测验。
表1 各因子项在性别上的均值对比
(四)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工具采用SPSS23.0。
我们将2019级新生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对,发现2019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处于正常水平,在幻觉和妄想症状、自杀意图、焦虑、抑郁、自卑、敏感、网络成瘾、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11个因子项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因此,我们拟探讨这11个因子项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文理)和民族等维度进行差异分析。
根据表2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幻觉、妄想症状(F=4.120,P=0.000)、焦虑(F=0.441,P=0.000)、抑郁(F=4.741,P=0.017)、自卑(F=0.015,P=0.000)、敏感(F=0.258,P=0.000)、学校适应困难(F=0.489,P=0.006)、人际关系困扰(F=1.837,P=0.011)、学业压力(F=12.248,P=0.000)以及就业压力(F=3.512,P=0.000)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如表1结果所示,女生在焦虑(M=1.23)、抑郁(M=1.20)、自卑(M=1.30)、敏感(M=1.13)、学校适应困难(M=0.72)、学业压力(M=1.11)及就业压力(M=0.83)等因子项目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在幻觉、妄想症状(M=1.14)因子项得分高于女生。综合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
表2 各因子项在性别上的均值差异t检验
本次2019级新生心理普查显示,农村生源地学生占比达84.91%。根据调查结果表4显示,幻觉、妄想症状(F=32.49,P=0.000)、自杀意图(F=69.22,P=0.000)、抑郁(F=3.74,P=0.007)、学校适应困难(F=3.23,P=0.000)、学业压力(F=0.09,P=0.001)以及就业压力(F=3.15,P=0.023)在生源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如表3结果显示,城市生源地学生在幻觉、妄想症状(M=1.31)、自杀意图(M=1.63)、抑郁(M=1.32)、学校适应困难(M=0.93)等因子项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农村生源地学生在学业压力(M=1.06)和就业压力(M=0.79)因子项上的均值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
表3 各因子项在生源地上的均值对比
表4 各因子项在生源地的均值差异t检验
本次心理普查理科生590人,文科生1206人。根据研究结果表5显示,在幻觉、妄想症状(F=1.27,P=0.018)、焦虑(F=0.54,P=0.001)、自卑(F=3.12,P=0.014)以及敏感(F=1.10,P=0.002)等因子项均分在专业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根据附表1结果显示,文科学生在幻觉、妄想症状(M=0.98)、焦虑(M=1.23)、自卑(M=1.28)以及敏感(M=1.10)等因子项得分均高于理科学生。
表5 各因子项在专业上的均值差异t检验
近年来,国家对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并落实了相应政策和措施,不少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通过日常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工作,同时社会广泛关注,家长们也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使得大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信息纷繁复杂,这都给学习、就业带来一定压力。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面对竞争、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躁狂等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根据近5年来本校心理咨询室接待的高频心理问题,集中在自我认知、学业困扰、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方面,与上述调查结果相吻合。另外,本校贫困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农村生源地学生占比84.91%。结合近年来的咨询情况来看,这一群体学生在生活中面临更重的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面对挫折更易出现自卑、人际交往困扰、敏感、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这一结果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证实。由于男女生的生理结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对男女生之间期待不同,这都使得男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性格上,男生独立果敢,女生温柔体贴,敏感细腻;在感情表达上,男生内敛,女生感情化倾向明显;在对学校适应上,男生比女生整体表现更快适应。在面对就业压力,由于整个社会男性支配地位使然,女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在面对挫折时,女生更容易感受到自卑。在人际交往方面,女生天性的体贴、温柔和敏感,使得她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文科新生。这一结果同样与近5年来访者记录相符合。一是理工科男生所占比例较高,理性思维占主导,可以理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扰;二是理工专业课程逻辑性较强,学业任务较重,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三是从社会目前就业角度分析,理工科专业就业压力小于文科;四是文科专业女生较多,敏感,且学习内容充满想象力,情感倾注较多,使得学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以上种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理工科与文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当然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背景,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阶段是自我完善和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目前,社会正处于新媒体时代,信息多元化,大学生在学习、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所遭遇的压力和冲击越来越大,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大学这一学生心理成长的微系统?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结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工作的实效性,完善高校心理工作的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通过新生心理普测、异常情况心理二次排查、心理委员心理危机月报等途径,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统筹指导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社团、宿舍观察员的辅助力量。
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分层关注。重点关注有自杀倾向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畅通有效的心理危机转化机制,与地方医院建立转介绿色通道。积极关注一般心理问题学生,通过宣传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朋辈辅导等多种形式给予教育辅导。
针对高校不同群体的特点,及时给予关注,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如贫困学生群体、女大学生群体、学习困难群体等,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附表1 各因子项在专业上的均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