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较为常见且实效较强的策略之一。一个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记忆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点。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运用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地指导实际生活,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打下基础。
【關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1-0127-02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推行背景与意义
我国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中曾明确指出,初中地理在教学中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适度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育界一致认为,将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灵活地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更加全面地培育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也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切实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辨别、思考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培育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从而实现高效化学习。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实际开展策略分析
(一)建设生活情景式地理课堂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给予高度重视,培养优良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让教学实际成果得到增强。关于情景式教学的构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围绕本节课内容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课堂开始阶段向学生提出,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讲授《影响气候的因素》课程时,教师在课程开始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同一区域内在高地比在低处感到凉爽等等。在问题下达给学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一系列讨论,交流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与汇总,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最后辅之以生活现象的实验来佐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使课本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实现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课本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营造优秀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地理教学实现生活化,实质上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为基础,但跳出生活的局限,将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更加贴近生活的形式与内容具体地表达出来。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对自然环境、各地的社会环境形成初步认知,在设计中围绕不同学生之间的特点,由浅入深地展开。
在课本教材之外,教师还应当与当地乡土地理的知识进行结合。相对于课本中较为遥远的时间里,学生对周边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更加深刻且全面的认知,利于将课本中的知识套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加强记忆,强化理解能力。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究其根本,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来指导日后的社会生活,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网络资源,精心筛选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习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在校园之外相对于课堂上更有生活的感觉,一些贴近生活的习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的效率。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积极开展生活实践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很多自然现象有着很强的探知欲望,也很容易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代入地理教学中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选择。
地理不可脱离生活而空谈理论,学习地理的重要目标便是指导并完善生活,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地理难以真正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只有在课本的理论知识之上,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带地理走出课堂,指导生活实践,最后反作用于课堂教学,吸取经验与教训,形成良性的循环,才可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在对地理知识的不断探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趣味中学习地理,从生活中诞生,最终反作用于生活,完成教学、生活、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让地理教学实现全面生活化并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生活化教学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吸取前人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新的理论与经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灵活地将生活融入地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紧密地连接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培育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推动教学质量的实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慈颖.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J]才智,2011(25).
[2]贾雪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8(44).
[3]张虎龙.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32).
[4]范鹏飞.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分析与建议[J].内蒙古教育,2019(15).
(责编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