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听说训练。听说训练总的要求是以听为基础,以说为中心,加强听说,促进读写。听说训练要坚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听和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从模仿到创造的渐进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具体教学中,听说训练方法主要有兴趣激发法、视听结合法、想象画画法、重点复述法、辨析训练法等。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听说能力听说训练
本文原载于《顾家漳低年级教学教例与经验》一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出版),略有删改。
一、 应当重视听说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重视听说训练?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一) 听说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
当今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由于传声技术的发展,靠“听”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广大儿童不仅在课内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答问,还要在课外通过电视、广播、录音等渠道接受各种信息。听的能力强的学生吸收快,这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无疑是个有利的因素。因此,“听”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重视听说训练,从小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听说是读写的基础
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是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掌握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掌握书面语言的,在整个小学阶段,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在教师有意识的教育下,从二年级开始,书面语言可以逐步赶上口头语言的水平。而从四年级起,书面语言的发展就可以逐步超过口头语言的水平。这就说明,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是要经过一定过程的。如果我们根据这个发展过程,在低年级不失时机地从听说训练入手,逐步加强读写因素,那么,口头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书面语言的迅速发展。反过来,书面语言的发展,也将会丰富和改进口头语言,使口头语言变得更精炼、更有条理、更有内容。
听说和读写都是语言活动,听和读是语言的接受活动,说和写是语言的表达活动。听、说、读、写的水平都取决于思维水平。因此,它们所要求的基本功是相通的。一种能力提高了,另一种能力也会随着提高;反之,一种能力很差,也会影响另一种能力的发展。以听为例,为了提高听的水平,我们在训练中抓住听的速度、听的记忆、听的理解这三个要素。因为听的时候,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没有停顿,这就需要听得快;但是,光听得快还不够,如果听过就忘,像浮云飘过一样,也是不行的,必须同时注意记忆,要边听边记;要提高听的水平,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有思考地听,边听边想,抓住听的主要内容,提高理解水平。而速度、记忆、理解也是衡量阅读水平的标准,由于能力的迁移作用,在听的训练中提高思维灵敏度、记忆力和理解力,对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至于说和写,这两方面的密切联系更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口头上说得有条有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
综上所述,听说确是读写的基础,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輔相成的。当然,除了相互联系的一面,它们之间也还有相互区别的一面,不能互相代替。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训练途径和手段。如听的能力主要是练耳——要求听得正确,听得完全,并能抓住要领;说的能力,主要是练口——要求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训练途径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听”和“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三) 听说训练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初入学的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听歌和辨认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逐步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用来口头造句,表达思想,听觉的感受性在学前阶段已经有了发展。但是,他们听的有意性较差,还不善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连贯性的讲述,说的句子常常不完整,表达意思不清楚。发展心理的研究证明,儿童3到8岁之间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语言发展的最有利时期。我们若能抓住这一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重视听说训练,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必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和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 听说训练的要求及原则
(一) 听说训练的要求
明确目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是培养听说能力的先决条件。总的要求是以听为基础,以说为中心,加强听说,促进读写(详见下表)。
在听说训练的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注意把语文知识、发展智力和表达训练三个方面的序列有机地结合起来:(1)按照句、段、篇的顺序,四个学期要各有重点,逐步渗透;(2)每个学期在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训练方面既有侧重,又有综合;(3)表达训练注意由模仿到独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又将听说要求分学期安排如下:
一年级上学期:主要训练学生听句子、听一段话,利用插图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运用基本句型学习概括图意,做到说话清楚、完整。
一年级下学期:除了继续进行听句、听段的训练外,精选一些故事、童话(二百字左右),要求学生做到边听边记,详细复述,从模仿中提高听和说的能力。
二年级上学期:以听故事、童话为主,加强思考性的听的训练,从详细复述过渡到能根据问题复述,学习抓主要内容,同时进行辨析病句的训练。
二年级下学期:仍以听故事、童话为主,在加强思考性的听的训练中逐渐增加创造的因素,要求学生不仅能按提纲复述,而且能给故事、童话加上开头和结尾,或根据提示的主要情节自编故事讲述。同时进行辨析病句和听一件事后自由发表意见的训练。
(二) 听说训练的原则
1. 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听说训练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听和说的兴趣,训练内容必须考虑和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富有情趣,让学生喜欢听,听后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是发展听说能力的前提。
2. 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智力发展是体现在能力培养之中的,因此训练听说能力时,必须充分注意智力因素,使两者互相促进。在听说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为观察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材料;“听后说”的要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有意记忆的积极性;思维力,特别是理解力的发展,能促使学生听的时候听得快、抓得准。而且,只有思维有条理,表达才能正确而有条理,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提高。
3. 听、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听的训练离不开说。听是对语言的吸收,说是对语言的运用。听得如何是无法看到,也无法感觉到的,说则是检验听的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听说训练中,应以听为基础,以说为中心,听和说的训练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听的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从模仿到创造的渐进性原则。
听说训练中的模仿和创造是辩证统一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让学生听,听完以后先学着说,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从听中学习如何说话,体会说话的规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到大量词汇,掌握一般句子的结构,这就为以后正确地说、独立地说、创造性地说奠定基础。否定模仿,片面强调“独创”,跳跃式的前进,这对培养听说能力是不利的。
5.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听说训练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普遍练习,不要只让部分能力强的学生站起来说,要特别注意“差等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要通过训练使全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听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听说能力是在听说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该运用各种途径,创设训练的机会,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听说的兴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一) 听说训练的途径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听和说的机会很多,我们应该注意随机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有机结合。
1. 充分利用教材,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随机训练。
教材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主要依据,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语言的因素,抓住各个阶段听说能力培养的重点,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随机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在拼音教学阶段,可着重训练学生听音的能力,每教一个新音,先要求学生听老师的发音,听准了再模仿。对南方人容易混淆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要先从听来辨析。如教师念一个音,让学生说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或是教师指定一个音,请学生念,要大家听他念得准不准。通过听能分辨清楚,再进行口练就容易念准了。其他如听音取卡片、猜字调等游戏,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辨别力都很有帮助。
在识字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外,还要求他们能听准别人的读音,能辨析近音字。在扩词练习时,要求学生一边自己动脑,一边注意听同学组的词,说过的不重复;同学朗读时,听每个字音是否读得正确,有念错的要及时指出。
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回答问题、造句、看图说话等,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辨别同学说的话意思是否正确,语句是否完整。经常注意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注意听、动脑想、仔细辨的习惯,学生就能从听中发现对错、分辨好坏。听到好词,学生会赞扬;稍有差错,学生会指出。如有一个学生说:“十月一日的晚上,天安门城楼上挂满了彩灯,天空中升起五颜六色的焰火,有的像菊花,有的像伞,真美丽呀!”大家就赞扬他“五颜六色”用得好,“有的像菊花,有的像伞”说得好。有学生用“可爱”造句时,说:“多么可爱呀!”大家就会问:谁可爱呀?什么可爱呀?意思不明确。由于受方言的影响,有学生把“你跟我们一起去玩”说成“你帮我们一起去玩”时,别的同学就会说,这里不能用“帮”,应该用“跟”或者用“和”。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同学的答问提出补充意见,对问题发表不同看法,都有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按照“听音—听词—听句—听一段话”这样的过程,逐步增加难度,既符合教材体系的安排,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辨别力都能得到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学生能注意听、善于听,就能从别人的语言中吸收养料。这对提高学习质量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有益的。
2. 设立“听说”课,进行专项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听说能力的高低,往往要受到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影响。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知识面,增加听、说的机会,我们隔周从12节语文课中抽出1节,作为“听说训练课”。每学期约10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例如,一年级上学期,结合语文课本中关于秋天的内容,我们设计了6节“听说训练课”。第一节:呈现3幅反映秋天特征的图,让学生学说3段讲秋天特点的话,使学生对秋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节:指导看图说秋天的田野,教读有关丰收的儿歌,使学生进一步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第三节:听配乐朗诵“秋天的童话”,要求学生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一步训练听、记、说的能力。第四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去找秋天,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天空、花草树木、游客的衣服等,比谁找到的特点多,培养学生自觉认识的能力(可以利用活动课进行)。第五节: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讲秋天的特征,比谁说得好。第六节:举行“讲秋天”的比赛,要求根据秋天的特点,运用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有关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用连贯的语言来讲述,并评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
经过一段时间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语言丰富了,因此,稍作指导,学生就能从气候、人物的衣着、候鸟南飞、花草树木的变化、田野的丰收景象等方面,有次序地讲述秋天的特点。如一个学生这样说:“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朋友都穿上了绒线衣。燕子和大雁飞到南方去了。公园里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淡绿色的,多美丽呀!枫树姐姐穿上了红衣裳。杨树大婶脱掉了绿衬衫,换上了黄外套。风一吹,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绿油油的草地枯黄了。田野里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稻子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二) 听说训练的方法
为了促使学生听说能力的迅速提高,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听说训练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兴趣激发法。
兴趣是一种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训练效率的兴奋剂。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训练中,应从引起兴趣入手,使学生主动听、积极说,提高听说效率。
兴趣激发法的采用要注意: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新颖、富有情趣,词语通俗易懂。可以是学生喜爱听又没有听过的短小的故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对话等。
在训练的方法上要注意多样性、活动性。可采用“念绕口令”“转达通知”“打电话”“传口令”的游戏,开设“语病诊所”等方式,把听和说的练习交融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课外活动的配合上,考虑竞赛性。如举行朗诵比赛、演讲(如“讲秋天”)比赛、讲故事(看课外读物)比赛,收听“小喇叭”广播后的故事复述比赛,以及有表情、有动作的创造性复述比赛等。每次比赛前,要求人人做好充分准备,比赛时要求人人认真听,评选优胜者时要求讲出好在哪里。每次评选一至六名,并发给小小的奖品。这样的竞赛对学生的鼓励很大。
寓听说训练于游戏和活动之中,能使学生越听越爱听,越说越爱说。这样,他们不仅课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在课外也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听说训练。
2. 视听结合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偏具体形象的特点,开始训练的阶段,宜多采用图片、实物或场景等,让学生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把视听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便于记住。
视听结合的具体做法是:
训练前做好视、听教具。根据训练的要求,选择图片,或制成幻灯片,或预备好有关的实物、标本,做好录音、配音等工作。
在进行听说训练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先看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图片上的内容。接着,边看图边听朗诵,加强视听联系。在看清楚、听明白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看图或实物记忆教师说的话。比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同时出示3幅反映秋天特征的图“燕子南飞”“树叶飘落”“菊花盛开”,教师根据图的内容编了3段话,要求学生听一段话找一幅图。如教师念:“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飞来看见了,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要求学生听后找出是哪一幅图,再看图跟老师、同学说这段话。视听结合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在听话找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听的理解力和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 想象画画法。
听说要有真情实感。想象画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种方法有助于加深记忆和发展想象力,也有助于激发兴趣。
采用这一方法,可分三步:
第一步:先呈现和教师讲述内容相应的图画或实物,让学生边看边听,并进行说话练习。
第二步:把图画或实物拿掉,教师进行口述,要求学生根据词语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比如,在一次听说训练课上,教师选了这样一段话:“桌上放着一只浅绿色的花瓶。瓶上画着一对金鱼。瓶里插着一束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紫的。一对蝴蝶被美丽的鲜花吸引来了,它们在花上高兴地飞舞着。”要求学生听两遍后记住。第一遍,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花瓶、金鱼、花束和两只蝴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然后拿掉花瓶等物,再念一遍,要求学生边听边在头脑中出现刚才看见的东西。教师讲完两遍后指名复述。第一个站起来说的学生,就把教师讲的内容基本上都讲出来了。我们问他怎么会记得这么快,他说:“老师一边讲,我一边在头脑里面画画。等老师讲完,我就把这张画画好了,这段话也记住了。”
第三步:在第一、二步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运用想象,在头脑中画画,并进行说话练习。开始,听简单的句子后复述,如“操场上有树,有领操台,还有旗杆”“动物园的动物真有趣,大象会用鼻子赶蚊子、拍苍蝇,还会摇铃。海狮会用嘴把球顶起来,球还会团团转。老猴抱着小猴荡秋千,还会剥果子给小猴吃”。然后逐渐过渡到听故事后复述,大多是一百字左右、内容浅显的童话故事。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相应的事物和情景,犹如画画一样,这样就容易记忆了。
4. 重点复述法。
低年级学生不善于抽象概括,说话比较啰唆。重点复述法主要培养学生根据重点来复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学习理清層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有条理、有层次的表达方法。
重点复述法的运用可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训练抓住主要内容。具体做法是,在练习前,明确这次听说的要求,提示几个要点,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如听说故事,就要求学生注意:故事里讲的是谁?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一个什么知识)?能抓住这三点,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再如转达通知,就要求学生注意听清通知什么事情,有时还要特别注意听清时间和地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层次,用略述和详述结合的方式进行复述。
第三步:引导学生列出提纲或要点进行简要复述。
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说话啰嗦,又可以养成听话时把握中心、记取要点的好习惯。
5. 辨析训练法。
低年级学生容易犯听话不仔细的毛病,有时听不清要求,有时听个“大概”,不注意辨别别人说话中的正确和错误。进行辨析训练,能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仔细听、动脑想的好习惯。
辨析训练一般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一是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让学生通过,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二是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啰唆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们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句子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正。
三是知识正误的辨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编成正误相间的句子,让学生听后辨析。也可把若干有错误的内容穿插在故事里,要求学生又快又正确地进行辨析。
四是是非的辨析。可以把故事阐明的道理,归纳成几个不同的结论,让学生选择、辨析;也可以结合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明辨是和非。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训练中往往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由教师根据每次训练的重点,以某一种方法为主,选择其他方法配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