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友,赵可心
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滨州 256600);2 滨城区第二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医疗设备是指被单独或组合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其他物品,亦包括所需要的软件[1]。临床研究表明,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及临床学科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既包括专业的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的医疗设备[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种类不断增多,成为医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常规管理以定期检测、加强保养为主,及时发现医疗设备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并进行及时维修[3];但是,该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且设备维修所需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正常诊疗。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标签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相关数据,且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具有操作快捷、方便等优点[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RFID 电子标签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的30台医疗设备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医院的30台医疗设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设备类型:CT 6台,MRI 4台,X 线 8台,超声8台,其他4台。观察组设备类型:CT 5台,MRI 4台,X 线 7台,超声9台,其他5台。两组设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相关部门的批准。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根据设备相关要求对医师进行培训,指导其正确使用设备;定期对常用设备进行保养、抽查,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立即告知维修部门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定期更换易损坏的医疗零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FID 电子标签管理。(1)RFID 电子标签构成:主要由标签、阅读器及天线三部分构成。(2)管理方法:将RFID 电子标签粘贴在设备上,并设置有关参数[系统设置(包括用户管理、用户授权)、日常业务(包括新增设备、维修保养、效益评估、保养设定)、基础数据(包括科室维护、经营类别维护、耗材项目维护、资质认证维护、保养项目维护、人员信息维护及设备不良记录追踪)及数据通信(包括数据生成、数据交换)],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3)加强抽查:采用传统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时,会提前1个月收集设备的基础信息、整理设备清单,做好相应的检查;而RFID 电子标签无需多次烦琐的操作,将需要检查的设备通过科室、类别分类下载在手持机中即可;对于故障设备,立即进行维修,借助手持机读取该设备的标签,获取所需的信息,缩短维修时间。
(1)管理质量:管理后6个月,采用医院自拟管理质量量表分别从系统设置、日常业务、基础数据及数据通信四方面对设备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管理质量越高[6]。(2)故障率:对设备均完成6个月的管理,记录两组管理后1、3、6个月的设备故障率。
管理后6个月,观察组系统设置、日常业务、基础数据及数据通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管理后1、3个月,两组故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6个月,观察组故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管理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管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台数 系统设置 日常业务 基础数据 数据通信观察组 30 91.24±3.59 90.59±3.31 92.31±3.59 90.83±4.34对照组 30 82.37±3.41 80.44±3.42 82.81±3.46 83.27±4.31 t 6.391 9.463 7.113 5.69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故障率比较[台(%)]
RFID 电子标签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根据设备情况制定良好的维护方案,并通过计划性检修避免突发性事故,降低故障率,实现对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7];同时,其能够及时发现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分析、调整,设计出更加有效的维修管理计划,将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从原始的被动抢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可减少维修成本,便于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此外,借助该技术能够自动识别综合管理,使设备的巡检、维护更加简单、易行,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8]。
近年来,RFID 电子标签被广泛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6个月,观察组系统设置、日常业务、基础数据及数据通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故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RFID 电子标签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可提高管理质量,降低故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