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欣,陈 伟,刘 洋,黄 丹,张 锦,彭 晋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500)
下肢骨折手术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当患者遇到股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病情时,首选的治疗方式下肢骨折手术,并且效果显著[1]。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由于较长时间无法正常行动,因此极其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会随着则血液进行流动,一旦进入肺部,还会出现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本文将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我院10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
对照组50例,年龄33~66岁,平均(42.5±2.3)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
观察组50例,年龄32~65岁,平均(42.3±2.1)岁;其中男26例,女24例。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骨折手术,且伴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②所有患者均知晓相关研究流程,并且要求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者。②认知功能障碍者。
1.2.1 对照组
患者:双嘧达莫治疗。患者口服双嘧达莫(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60),每次50 mg,每天3次。
1.2.2 观察组
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①双嘧达莫治疗方式与对照组患者相同。②患者口服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9),每次30 mg,每天2次。
以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周。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以临床总有效率作为表达,分为三个等级,显效:下肢水肿症状几乎痊愈,站立超过20分钟后,腿部的疼痛感几乎消失,经过超声造影等检查显示,静脉腔内血流频谱明显好转。有效:下肢肿胀有所改善,站立时间过长时,腿部疼痛感明显降低。无效: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症状加重。
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s)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组名 全血黏度低切(mPa/s) 全血黏度高切(mPa/s) 纤维蛋白原(g/L) D二聚体(μg/L)对照组(n=50) 9.54±1.04 6.35±1.22 228.95±28.42 218.56±22.06观察组(n=50) 4.31±0.82 3.62±0.93 122.24±15.22 151.82±26.01 t 27.92 12.58 23.41 13.84 P 0.01 0.01 0.01 0.01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n,%)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黏度高、血管壁损伤。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由于长期卧床,从而使得血液流动的速度过慢,血液容易处于高凝状态,极其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临床上对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常见的有低分子肝素钙以及双嘧达莫[3]。
低分子肝素钙能够对血栓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因此,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的效果显著,但是要对使用剂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双嘧达莫作为典型的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4],对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使得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大大提升[5],同时,它还能够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然而单独使用任一种药物的效果均不如联合使用的效果[6]。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此外,它还能够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7],将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使得临床用药安全性更高[8],效果更佳,适合作为常用手段大面积作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