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实际需求、破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伦理困境的需求出发,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点,以医教结合手段为突破口,探索实践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HELP”模式,提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医教结合;“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6-0007-04
【作者简介】陈瑾瑜,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上海,200235)主任,高级教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吴增强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市徐汇区心理学科带头人。
一、需求导向,探索“HELP”模式
1.基于学校和家庭的实际需求。
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形势渐趋严峻。学校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棘手个案日益增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仍然困难重重;家长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也常常处于迷茫、焦虑之中,却又无计可施。学校与家庭均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2.基于破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伦理困境。
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罹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心理健康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帮助患心理疾病的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其中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显然,对于学生呈现的抑郁等症状的诊断和治疗,已超出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权限和专业技能范围。在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进行“医教结合”的探索势在必行。
3.基于時代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大数据和新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时也开启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信息化时代,为解决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学生、教师和家长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情况已经日趋普遍,网络生活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让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地获取相关资讯。因此,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丰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家长和教师识别学生心理状况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建立直通救助通道,使学生快速获得专业帮助,避免因心理危机引发自伤、自杀等严重事件。
二、厘清思路,形成“HELP”模式
依据现实需求,中心以市级科研项目为抓手探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有效模式。2016年,中心带领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和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两所学校,共同参与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危机干预子项目的科研实践。在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中心聚焦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性干预,2018年6月开始实施课题“医教结合预防性干预”的研究,该课题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计划》的子项目。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中心探索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重点前移,尝试将“互联网+”和“医教结合”贯彻到工作当中,按照问题提出—目标确立—方法及工具设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调查结果分析—问题解决的工作思路,逐步提炼出区域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HELP”模式:Happy,敬业乐业,守护幸福;Efficient,务实高效,扶危救急;Leading,紧跟时代,勇于担当;Professional,追求卓越,专业引领。同时,通过“六个一”途径开展实践,即开发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资源库;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成立一支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专业队伍;实践一项上海市“医教结合”科研课题;编制一套危机干预在线课程;织就一张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网络。
三、求实求效,践行“HELP”模式
1.Happy ——敬业乐业,守护幸福,组建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专业队伍,对于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心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构建了“医教结合”专家网络,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组和志愿者团队。以上海“6·28”浦北路杀害小学生案这一突发性恶性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为例,中心在第一时间整合专业资源启动区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处理工作,医教结合的专家团队与中心志愿小组共同做好相应心理援助工作。救助团队的专家来自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心理危机干预办公室等相关专业机构。救助团队中既有熟悉学校工作实际的心理专家,又有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能够开展诊疗服务的心理专家,确保在意外事件发生后,为受害家庭和学校高危对象提供团体与个别辅导,按需进行药物治疗等专业支持与帮助。
2.Efficient ——务实高效,扶危救急,织就救助网络。
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时间和通道是关键。中心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021-64642525”,取谐音“老师老师爱我爱我”,并在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汇心”中设置了一键呼叫咨询热线及预约面询的功能,心理咨询师全天候在线,确保全区青少年、家长和教师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都能获得专业的帮助。这一张全方位覆盖的“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提高了预警和应对区内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反应速度。
救助网络体系的组成包括精神科医生、中心负责人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区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负责人、学校心理工作分管领导,这从组织架构上打通了对因心理危机求救的学生、家长或教师进行紧急心理援助的通道,提高了对区内心理危机事件干预的实际效果。特殊情况下,中心通过“医教结合”合作机制为学生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多部门携手,确保在第一时间救护生命,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
3.Leading ——紧跟时代,勇于担当,拓展宣传途径。
学业压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教师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心搭建工作平台,组织志愿者通过家长学校、社区课程、学校综合宣教活动等形式面向家长和社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整合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各项心理主题活动,如每年抓住备考关键期,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心理危机易发人群,举办“心理助力·从容应考”考前公益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家长与学生以更好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和高考,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备考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情绪。中心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进社区活动,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居民们提供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学习方法和缓解升学压力等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及学生家长以科学的理念与方法应对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需求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需求,中心建设了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未成年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心灵家园”网站和“汇心”微信公众号,宣传科学的亲子沟通方法和理念,将心理健康普及宣传通过信息化手段渗透到学生和家长的日常生活中,共同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生态系统。
4.Professional ——追求卓越,专业引领,开展培训督导。
教师只有具备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的专业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中心面向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和案例督导,为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提供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的机会,组织“医教结合论坛”,邀请医教结合专家团队就一线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进行指导。如,有既往病史的学生隐瞒病史,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难,该如何面对?抑郁症学生在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一些生理症状,无法坚持学业,该如何面对?有明显自伤行为的学生在经历过一次危机事件后回归学校,学校应做些什么?又该如何防止再次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培训督导贴近学校实际工作现状,帮助心理健康教师进一步理清了面对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问题时的工作思路,学到了更多规范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技能。
与此同时,中心根据前期调研汇总的区域实际需要,编写制作了在线课程《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课程主题包括校园心理危机知多少、校园心理危机初识别、危机风险细评估、校园心理危机巧应对、危机干预会操作。该课程作为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心理辅导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帮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提高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筑就第一道保护屏障。
四、持续推进,展望“HELP”模式
在“HELP”模式的引领下,中心呼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需求,将对学生危机状态时的紧急援助和平时宣传教育中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理念紧密结合,完善区域学生心理健康三级防护体系,做好全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具体来说,“互联网+”呼应学生、家长和教师需求,拓宽宣传教育途径,助力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惠及全员,让工作更有广度。而“医教结合”则依托专业的力量,加强区域学生心理健康三级防护体系,做深了服务,优化了效能,弥补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短板,让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更有深度。
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中心在心理咨询中及时识别并转介了百余例需要得到专业医疗机构协同帮助的学生,成功预警干预了近80例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需要家校、医教、社区相互联合。在今后的项目实践推广中,中心将进一步聚焦构建基于学校、医院合作基础上的综合支持网络,努力促成相关政府政策文件的出台,保障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多部门携手,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医教协同: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J].江苏教育,2019(16):20-22.
[2]董旻晔,贾芷莹,王建玉,等.情境学习对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效果的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539-543.
[3]陳宝坤,杨侠,刘瑛,等.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4(6):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