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质量监测”课题组从“开齐”“上足”“教好”三个维度,对31个省级行政区域近15万张课程表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在落实过程中“开齐”情况符合国家规定的开课要求,但是存在更改课程名称的情况。例如,語文被“更名”为“讲读”“汉语”“阅生”“语言与阅读”等,“道德与法治”被“更名”为“社政”“法制”“思品生命”“新德育”等。“上足”情况良好,音乐和美术符合标准比例较高,但六成以上班级存在“超课时”现象,物理、化学和外语等课程“超课时”现象尤为严重,不同省(市、自治区)“超课时”存在差异,道德与法治、体育和小学科学等课程“缺课时”问题比较突出;学生总体对“教好”感受颇佳,但各省(市、自治区)学生对“教好”的评价差异较大,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来看,“教好”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发达地区“教好”得分并非都很理想,如广东,而欠发达地区如贵州、新疆等“教好”得分反而不错。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和初中阶段学生对“教好”的评价较低。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