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家校合作在认识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成为应然之举。达成共识、学会共情;让家长进课堂、上讲堂;好家风伴我成长,好校风立德树人;大我汇聚小我,小我融入大我。这些有效的形式及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校和家庭形成外在和谐统一、内在精神合一的关系同盟,也让家校合作不断从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的低层次走向共同发展的高层次。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家校合作;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0-0060-03
【作者简介】张忠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发展与复杂的教育,家校关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学校和家庭如何密切合作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并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已然成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3.0时代的教育图景已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如何更好地开启家校合作的深耕模式?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成为应然之举。什么是家校学习共同体呢?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单志艳指出,这是一种以学习为逻辑起点,学校和家庭中所有成员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以共同愿景、平等尊重、自主合作、共学共享为表现形态的学习型组织。
通过学习这个关键,学校和家庭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学校和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即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角色的人们聚在一起,相互尊重与支持,怀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向着共同的目标,在参与、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构建的一个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活动中各自获得不同成长。
二、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形式与实施路径
1.共识与共情。
达成共识。往大了说,即要回应教育的本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往小处说,即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能够被家长接受、认同和理解。为此,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整体规划与运作,并及时向家长公开,以增进了解和信任。比如,学校可借助家委会运作实现涟漪式扩展。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校委会和家委会。家委会由班级家长推选,校委会成员从家委会中产生,犹如涟漪,由内而外一层一层壮大并全覆盖。学校重大事项的商议与决策要邀请校委会成员以主体的姿态参与其中,然后由他们辐射到每一位家长。
学会共情。共情就是用我的心贴着你的心,就是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正所谓感同身受方能有感而发。当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能够表现出共情时,积极的能量就得以焕发。比如,学校开设教学开放日和家长考察日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走进学校,家长们在考察中感受到了教师的辛劳与奉献,就会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发自内心地支持教师的工作,辅助学校的教学活动,还有些家长会对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宝贵建议。说到底,就是彼此都有了存在感、获得感乃至幸福感。再如,教师共情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否与家长建立积极的关系。不难发现,优秀的班主任总是能把家长团结在自己周围,他们无一例外都有“我在努力让孩子朝着更好的自己发展”“我可以为家长解决什么问题”的理念并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这种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建立起来后,家校学习共同体就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2.课堂与讲堂。
家长进课堂。家长们虽然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并不一定精通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常常是不知所措。成长和改变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家长的学习应建立在长效机制的基础之上。学校可以通过系列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家长与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并就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健康教育等进行指导与点拨,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推送一些亲子读物,班级还可以自发组织主题沙龙交流,分享学习的感受,产生多元的思考,激发深层的反思。
家长上讲堂。徐州A小学每学期都要请有能力而且热心的家长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或是专长、兴趣,录制供学生学习的微视频。学校根据情况梳理分类,放在网站上共享,大家随时随地可以点击感兴趣的视频欣赏。有时,学校也会组织专题的微视频比赛,如以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为主题,很多家长以家庭为切入点来诠释,再现自己在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理解与行动。最后学校以微信的形式向家长和公众推送优秀的作品,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为加强家长与班级情感的连接,苏州B小学开展了家庭伴读师活动,组织家长就如何陪伴、指导、组织孩子阅读进行定期交流研讨。每次课堂结束,班主任都会将课件及现场的照片等上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让家长体会到服务学生、共同成长的价值所在。
3.家风与校风。
好家风伴我成长。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训、家规和家教对家风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教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只有得到家庭的滋养,才能让孩子身心更完整。怎样让好家风蔚然成风呢?如徐州C小学围绕寻找最美家庭开展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讲、演、评、议家风家训,传播学生身边的文明家风,让优秀的家风家训浸润学生心田,融入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好校风立德树人。校风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所在,好校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成果,彰显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育人境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约束力、同化力和感染力。好校风引领着学生建构美好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广接地气,将校风与家风的建设融为一体,由家庭的伦理道德演化出学校的伦理道德,教师爱生如子,学生尊敬师长。
4.小我与大我连接。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打开了教师和家长的眼界和格局,在共享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家长从最初的“只为自己孩子”慢慢地走向了“为更多孩子”“为班集体”甚至“为学校发展”的理想境地,用行动拼装出了“小我与大我连接”的美好图景。
大我汇聚小我。学校这个“大我”不仅由许多班级的“小我”组成,还由成百上千个家庭的“小我”构成。学校若能汇聚这些“小我”的力量,则会成就“大我”,并反推“小我”的成长。如苏州D小学基于学校师生及家长的现状,以成长型思维培养打通课堂教学与课程开发建设之间的连接,教学与管理之间的连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连接,形成协同育人的文化格局与良好生态。
小我融入大我。随着学习共同体运作的渐入佳境,家长已经不再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而是会主动请缨,协助学校教师开展各类非课堂教学活动,比如亲子联谊活动。多个家庭在家委会的组织倡议下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研学踏青及社会公益活动等,促使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在这个教育现场里呈现和交融,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联谊活动中汲取到成长的智慧。此外,有些家长志愿者做起了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有些家长成为护送学生上下学的爱心使者。“小我”与“大我”的融合,是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高度契合,也是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深度融合。